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草藥:紅藤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紅藤的功效與作用

中文名:紅藤

類別:藤條

英文名:SargentgloryvineStem

異名大血藤(本草經)、紅藤(任城日記)、雞血藤(單味藥)、大活秀(植物名實考證)、紅藤(貴州民間驗方集)、紅藤、紅藤(浙江中醫手冊)、鳳尾草(廣西)紅藤、八卦血、太子參、血、紅牛(閩東藥)、紅藤(常用中草藥手冊) 五花七花薛彤、五花大雪通(陜西中藥材)、紅藤、紅藤、魚藤、菊花心(浙江常見中藥材)。

來源為木通科大血藤的莖。

植物形態學紅藤

落葉攀援灌木,高達10米。莖呈褐色,圓形,有條紋,光滑無毛。復葉3片,互生;葉柄長,上面有凹槽;中間小葉菱形卵形,長7 ~ 12厘米,寬3 ~ 7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具柄;兩側小葉比中間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兩側不對稱,內側楔形,外側截形或圓形,幾乎無柄。花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腋生,下垂,生苞片,多花,有香味;雄花黃色,花萼6枚,長圓形,花瓣小,6瓣,菱形圓形,雄蕊6枚,花絲極短;雌花和雄花壹樣;但有6枚雄蕊未發育,子房上位,有1個細胞和1個胚珠。漿果是卵形的。種子卵球形,黑色和發亮。花期為3月至5月。掛果期:8月~ 65438+10月。

生於森林和溪流中。分布於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陜西等地。

八九月采收,曬幹,去葉,切成段或片。

藥材的幹燥莖呈圓柱形,略彎曲,通常切成長約30厘米的段,直徑1 ~ 3厘米。外觀為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淺的縱溝和明顯的橫裂,有時可見膨大的節和略凹陷的枝痕或葉柄痕。木栓常裂成鱗片狀,脫落處露出淡紅褐色的內皮部分。堅韌,有彈性,破面裂開;橫切面扁平,本質黃白色,導管內有細孔,棕紅色髓射線呈放射狀排列。氣味怪怪的,味道清淡微澀。最好是條紋均勻,直徑粗的。

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本品為華北、東北、中南地區的雞血藤。

泡水加工,泥片洗凈,打濕,切片,曬幹。

性苦性平。

①浙江民間草藥:“性平,味酸。”

②《四川中藥誌》:“性涼,味苦,無毒。”

歸經《四川中醫誌》:“入肝。大腸二經。”

功能:主要用於解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治療急慢性闌尾炎、風濕關節痛、痢疾、血淋、月經不調、營養不良、蟲痛、跌打損傷。清熱解毒,活血祛風。用於腸癰腹痛、閉經、痛經、風濕痛、外傷疼痛。

①本草經典:“攻血治血塊。”

(2)簡藥:“治筋骨疼痛,追風,強腰膝,壯陽。”

③《中醫誌》:“祛風通絡,利水殺蟲。治腸癰、風濕關節痛、麻風病、淋病:蛔蟲引起的腹痛。”

④湖南藥理學:“通經補血,強筋壯骨,驅蟲。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血昏,血淋,筋骨疼痛,疔瘡,絲蟲病。”

⑤《閩東本草》“治心絞痛,赤白痢。”

⑥《廣州陸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肢體疼痛、麻木拘攣、水腫、血虛、頭暈。”

⑦陜西中草藥:“抗菌消炎,消腫散結,理氣活血,祛風殺蟲。治闌尾炎、月經不調、崩漏、小兒疳積、蛔蟲、蟯蟲。”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研磨或浸泡在酒中。外用:搗固。

應忌《閩東本草》:“孕婦不宜多服。”

第壹個方子是治腸癰,生於小腹壹角,微腫,小腹隱痛。毒氣不散,就會變成大禍:壹兩杯紅藤,兩碗好酒,炒壹碗,午前服用,壹醉方休。下午和以前壹樣,吃壹兩劑紫花地丁,吃了以後疼痛會逐漸停止。然後用當歸五錢,蟬蛻蠶二錢,天龍大黃壹錢,仙靈脾(此草)五錢,老蜘蛛兩只(捉來放在新瓦上,蓋酒鈴,火幹外用),* * *為終,各窪送酒,漸消。(景嶽全書)

②治療急慢性闌尾炎及闌尾膿腫:紅葡萄藤二兩,紫花地丁壹兩。用水煎服。(《浙江常見民間草藥》)

③治療風濕、筋骨疼痛、閉經、腰痛:紅藤六元至壹兩。用水煎服。(湖南省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療風濕腰腿痛:三錢為紅藤、牛膝,青皮兩元,長春七元,朱砂七元,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⑤治療腸胃炎腹痛:紅藤三至五元,水煎服。(《浙江常見民間草藥》)

⑥鉤蟲病的治療:三錢產的紅藤、鉤藤、牽牛花、珍珠貝,水煎服。(湖南省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⑦治療小兒疳積、蛔蟲或蟯蟲癥:藤條五塊錢,或紅石耳五塊錢,* * *研成細末,與白糖同食。(陜西中草藥)

⑧治療小兒蛔蟲腹痛:將紅藤根研末,每次吞服壹元半。(浙江中醫雜誌6: 1959)

⑨治跌打損傷:將紅藤、骨碎補搗碎,敷於傷口。(湖南省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⑩治療血虛閉經:紅藤5元,益母草三錢,葉下珠4元,香附2元。加水煎煮,與紅糖混合。(《閩東草藥》)

⑾血崩的治療:紅藤五元,仙鶴草五元,白茅根五元。用水煎服。(湖南藥理學)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性闌尾炎

紅藤與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配伍,用於復合治療。初步觀察對急性闌尾炎和闌尾膿腫有較好的療效。在上海口服復方紅藤片(12片含紅藤22片,蒲公英12片,生大黃6元,蒲川3%)每日3次(大便次數增多可減半服用),先後治療急性單純性和早期化膿性闌尾炎1213例。其中首批觀察354例,有效率98%。服藥後3 ~ 4天腹肌緊張、腹痛、壓痛消失,平均2天和2.5天白細胞和體溫恢復正常。隨訪859例,有效率達90%。隨訪146例(治療後最長時間11個月,最短時間6個月),除25例復發(17.1%)外,其余均良好。復發後手術14例,服用中西藥治愈11例。

②膽道蛔蟲病的治療

取紅藤1兩,加黃酒4兩,煎至60毫升為1劑量。成人每日兩次服用1劑量。兒童劑量應減少。初步觀察5例,分別在服用1 ~ 4天後腹痛消失;在治療過程中,有4例出現蛔蟲。

③瘤性麻風治療中的結節反應。

紅藤1斤,磨成粉,制成丸。每日2次,每次3元,或用紅藤1斤切片後用白酒10 ~ 20斤浸泡20天,每次10 ~ 20毫升,每日3次。分別治療了18例和38例結核麻風反應。服藥後癥狀減輕,逐漸消失。

④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將紅藤、透骨香、樟樹根用水煎服,分兩次服用,每日1劑量。服用幾天後,關節紅腫消退,疼痛減輕。

⑤治療燒傷。

用1 kg紅藤和500 ml金櫻根濕敷感染創面是可行的,可促進創面清潔,加速愈合。

提醒妳:大血藤,中藥材,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