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50多年前,郭朝華和張天正是夫妻,從事麻辣牛肺片的制造和銷售。他們從賣籃子、擺地攤到招徠顧客再到開店。他們賣的肺片其實是頭皮,心臟,舌頭,牛肚,牛肉,而且不用肺。講究選材考究,制作精細,調味考究,深受群眾喜愛。為了與其他肺片相區別,稱之為“夫妻肺片”。夫妻肺片大而薄,糯而入味,辣而可口,嫩而化渣。
以牛肉為主料,配以肺、心、舌。是四川成都的知名美食。
早在清朝末年,成都的大街小巷就有很多攤販,挑著壹車車壹筐筐賣涼拌肺片。牛雜的下腳料,尤其是牛肺,成本低,加工精細,腌制切片,拌醬油,紅油,花椒,辣椒面,芝麻面。它們風味獨特,價格便宜,特別受人力車夫、搬運工和貧困學生的歡迎。上世紀30年代,四川成都有壹對擺攤的夫妻。男名叫郭朝華,女名叫張天正。由於制作的冷肺片制作精美,色澤金紅有光澤,麻辣可口,風味獨特。另外,夫妻倆配合默契,和諧。壹個做,壹個賣,小生意蒸蒸日上。當時客戶雲集,供不應求。壹些經常來品嘗夫妻肺片的調皮學生,把“夫妻肺片”幾個字寫在壹張紙上,悄悄貼在背上或肩上,還有人壹邊吃壹邊大聲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壹天,壹個商人嘗了郭夫婦做的肺片,大吃壹驚。他送了壹塊金匾,上面寫著“夫妻肺片”。從此,小吃“夫妻肺片”更加出名了。
為了適應顧客的口味和要求,夫妻倆不斷改進材料和制作方法,逐漸用牛羊雜代替牛肺。雖然菜裏沒有牛肺,但人們還是喜歡用夫妻肺片的名字來稱呼這道菜,所以壹直沿用至今。
原料:牛肺1吊、牛心5、牛舌5、牛肚500g、牛百葉1000g、牛頭皮1000g、牛肉5kg、花生仁250g、芝麻仁150g、洋蔥20g、八角65438。醪汁150ml,紅腐乳100g,花椒25g,醬油500ml,味精10g,生石灰250g,紅辣椒油50ml,豆豉50g,花椒粉150g。
制作方法:牛肉血洗幹凈,切成250克大塊,用65,438+000毫升鹽水(濃度0.5%)腌制,鹽65,438+00克,花椒粉50克,八角65,438+00克,桂皮65,438+05克,然後放入燒開的鍋中,加入清水(以肉塊淹沒為準)。向鹵汁中加入醬油、胡椒和味精等調料來煮肉。
向250克生石灰中加入500毫升清水,並將其溶解在石灰水中。將牛肚的糞便用清水洗凈,加入石灰水,揉搓搓掉粗糙的皮,然後浸入清水中,用刀刮去剩余的皮,用清水沖洗後浸泡20分鐘,形成白色百葉,放入鍋中煮沸,15分鐘後取出。牛肚也用石灰水洗凈,沸水燙壹下,去皮,放鍋裏煮(60分鐘左右),撈起放涼。
把牛頭的皮燒掉,放入開水中煮10分鐘。取出刮去外面的角質,放入老鹵汁湯中,大火煮開,小火煨至熟透。
牛肺和牛心用刀剖開,用清水洗凈血漬,放入鹵汁中煮至熟。
牛舌洗凈後,放入沸水中煮壹會兒,刮掉外面的糙皮,放入鹵汁中與牛心、牛肺同煮至熟。
花生仁和芝麻仁分別炒熟,磨成小顆粒和粉末,豆豉和醬油放鍋裏煮(加少許水),倒入鹽水中。將燉好的牛肉、雜碎等物換成刀,分別放入碗中,加入蔥碼,倒入鹵汁和各種調料,撒上花生和芝麻拌勻。
特點:色澤鮮紅,質地軟嫩,麻辣可口。
{原材料]
鮮牛肉(牛健最好,因為肉薄筋)、牛雜(肚和百葉)、辣椒油、脆皮花生和醬油各3湯匙、芝麻1湯匙、花椒面1湯匙、八角4克、味精、胡椒粉、精鹽125克、白酒50克。
[實踐]
1.將牛肉和內臟洗凈。將牛肉切成重約500g的大塊,與牛雜壹起放入鍋中,加入清水(以淹沒牛肉的程度為準),大火燒開,不斷撇去浮沫至肉呈白紅色,潷去湯汁,將牛肉及牛雜放入鍋中,倒入老鹵,放入香料包(用布包裹花椒、八角)、白酒、精鹽、蔥白。
2.用大火將腌料煮沸。大約10分鐘後,取壹個碗,舀入250克鹵水,加入味精、辣椒油、糖、少許醋、醬油、胡椒面,制成調味汁。
3.將冷卻後的牛肉和牛雜分別切成長4厘米、寬2厘米、厚0.2厘米的塊,混合在壹起,倒入鹵汁拌勻,分幾盤,撒上香脆的花生和芝麻,多加香菜和蔥花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