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幼蟲淡黃或白色,身體前端膨大成圓形,形似頭部。所以俗稱圓頭木蛀蟲,上顎很強,能在樹上生活兩年以上,破壞木材。化蛹前向外鉆壹個洞在樹上化蛹,剛羽化的成蟲通過這個洞出來。由於天牛的這種鉆木習性,對材漿樹、景觀樹、果樹和木本觀賞植物危害極大。
成蟲身體長而呈圓柱形,背部略平;觸角貼在額頭的突起處(稱為觸角基瘤),有使觸角自由轉動,向後覆蓋蠕蟲背部的作用。爪子通常是單齒的,有幾個附著在牙齒上。除了鋸甲蟲,中胸背板往往還有壹個發聲器。幼蟲厚而肥,長方形略扁,少數細長。頭部寬或長方形,經常深深地縮進胸部的後板。
長角甲蟲之所以被命名為長角甲蟲,是因為它們像牛壹樣強大,善於在天空中飛翔。因為它發出“哢嚓、哢嚓”的聲音,其聲音與鋸樹的聲音十分相似,所以又叫“鋸樹郎”。另外,中國南方的壹些地區稱為“水牛”,北方的壹些地區稱為“春水牛”。物種和分布這種昆蟲的大小因物種不同而差異很大。最大的可達11 cm,最小的只有0.4~0.5 cm。這種昆蟲最特別的地方是它極長的觸須。我國北方有壹種叫天牛科的物種,其觸角長度可達自身體長的4~5倍,普通天牛的觸角也能達到。另壹個特點是它強有力的下巴。種類及分布天牛大多為黑色,有金屬光澤,成蟲常見於林區、花園、果園等。飛行時,它們的鞘翅仍然張開,靠內翼拍打,發出“吱吱”的聲音。多數發生在1年1代,也有三年或二年代,是危害楊樹、柳樹、桑樹、刺槐、梧桐、苦楝等樹木的害蟲。天牛的生活史因種而異,有的在1年內完成1或2代,有的在2 ~ 3年甚至4 ~ 5年內完成1代。在同壹地區,受害植物的食量和幹濕程度都影響幼蟲的生長發育和世代。壹般以幼蟲或成蟲在樹幹內越冬。羽化後,有些成蟲需要補充營養,如花粉、嫩枝、樹葉、樹皮、樹汁或果實、真菌等。,有的不需要補充營養。成蟲壽命壹般為10天至1 ~ 2個月;而在蛹室越冬的成蟲可達7-8個月,雄蟲壽命比雌蟲短。成年人的活動時間與復眼的粗細有關。壹般小眼較厚,多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小眼睛瘦臉,白天多活動。成蟲產卵的方式與口器的形式有關。壹般來說,成蟲在產卵時直接將卵產入粗糙的樹皮或裂縫中。下口的成蟲先在樹幹上咬出壹個凹口,然後在凹口內產卵。天牛主要以幼蟲為食,壽命最長,對樹幹的損害也最嚴重。卵孵化成幼蟲時,早期幼蟲吃入樹幹,起初在樹皮下取食,年齡增大後鉆入木質部,有的種類只生活在樹皮下,不吃入木質部。幼蟲在軀幹內活動,取食隧道的形狀和長度因物種而異。幼蟲以樹幹或樹枝為食,在壹定距離後,向樹皮開口作為氣孔,將排泄物和木屑推出。幼蟲成熟後,建壹個寬大的蛹室,兩端用纖維和木屑堵住,在那裏化蛹。蛹期約10 ~ 20天。
天牛幼蟲吃樹幹和樹枝,影響樹木生長發育,使樹木衰弱,導致病菌入侵,容易被風折斷。危害嚴重時,整株枯死,木材腐朽,工藝價值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