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濟南市烹飪協會會長 李建國
制作:劉新泉
制作:崔伯成
1、制作雞料子時壹定要充份攪勻,否則做成的雞片有的地方發白,有的地方發烏,質地也不細膩。
2、雞蓉與蛋清、澱粉的配比非常重要,蛋清加多了則做好的雞片太軟,壹夾就碎,而且會遮蓋雞肉的鮮味;雞蓉多了則做好的雞片太硬,而且顏色發烏,口感不夠細嫩;澱粉加多了雞蓉糊會結塊,汆時不易成形,而且做好的雞片口感太粘;水若太多,雞蓉入油會澥,不能成形。
3、汆雞片時最好兩人同時操作,壹人往油裏下雞片,另壹個人待雞片成形浮到油面上時翻壹下,等兩面都變白時就撈出來,這樣失誤率較低。
4、滑雞片時油溫不可高於兩成,否則雞蓉下鍋後很快就浮起來,導致外熟裏不熟。
制作:高文平
1、雞茸改為淡水魚茸,色澤更加潔白,口味鮮美,質地細膩,富有彈性。
2、將和好的魚糊用小勺慢慢舀入平底鍋,使其綻開成為圓片,堪比圓規畫出來的。
1、攪勻的魚糊雖然比較稀,但也是壹種上勁的狀態,即舀起往下倒時能流成線,這樣才可以滑出魚片。
2、向鍋裏舀糊的操作步驟看似簡單,實際上超難。舀起魚糊的勺子需緊貼油面(不能高於1厘米),往鍋中對準壹個點倒,力道均衡,不要忽多忽少。將壹勺糊均勻地倒在該點上,這樣魚糊才能勻速擴散,變成圓片。
制作:程增祿
浮油蝦片也是從傳統的浮油雞片演變而來,選蝦茸代替雞茸,摻到打發的蛋清中,入油浸炸成松軟的片,然後溜炒而成。蝦肉入菜鮮味濃郁,更上檔次,而且由於富含蝦青素,做好的蝦片帶有天然的淺紅色,壹改傳統浮油菜的潔白賣相,非常別致。
制作流程:
1、新鮮蝦仁90克開背去掉沙線,加入5個蝦腦壹起絞成泥,然後調入適量鹽、味精、水澱粉攪打均勻。
2、蛋清5個打發成雪麗糊,然後放入打勻的蝦茸繼續充分攪勻。
3、鍋下寬油燒至三成熱,用勺子舀起適量蝦糊,放入油中小火浸炸至定型,翻面後繼續炸至淺紅,撈出控油。
4、菜心、火腿片、筍片各30克飛水待用。
5、鍋留底油燒熱,下蔥姜末煸香,添清湯80克,投入火腿、菜心、筍片燒開,調鹽、味精、白糖,勾芡後放入蝦片快速翻勻,出鍋裝盤即成。
制作圖示:
1、蛋清打成雪麗糊。
2、加入蝦膠。
3、再次攪打均勻。
4、蝦糊用勺子舀入溫油中。
5、定型後翻面浸炸。
6、炸至淺紅色後撈出控油。
7、入鍋溜炒而成。
制作關鍵:
1、蝦肉與蛋清的配比要掌握精準,蛋清少了,口感發死;蛋清多了會過於蓬松,不易成形。
2、最後壹步溜炒時間要短,下鍋翻勻後立即起鍋,否則蝦片容易軟塌。
制作:胡忠英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壹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壹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嘗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壹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壹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壹次只刮下很薄的壹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凈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壹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壹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壹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壹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壹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打魚蓉:空氣進魚蓉,入水浮起來
好的魚圓入口滑嫩有彈性,這跟攪打魚蓉、下水煮制的手法有很大的關系。這裏以白鰱魚蓉為例,講壹下魚蓉攪打、魚圓成形的過程:
取白鰱魚蓉500克放入盛器,加清水500克、鹽25克順同壹方向用力攪打,盡可能多地將空氣打進魚蓉中。空氣進入魚蓉可增加其膠性,提高彈性和黏合力,魚圓成熟後會更白皙。
當取少許魚蓉放入清水,魚蓉漂浮不沈時,則證明魚蓉已“吃足”空氣。此時魚蓉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結,且會在其中產生很多細小的氣泡。
之後再倒入清水500克、姜汁水20克,按壹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5克拌勻。打好的魚蓉在10℃室溫下靜置20-30分鐘,可增強魚蓉的黏性,做出的魚圓更加光滑。
煮魚圓:小火慢煮不沸騰,透明魚蓉變奶白
凈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蓉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厘米。也可以用手擠到球狀的勺子裏,魚圓外形更圓潤。魚圓下入冷水,大火慢慢升溫,水面要始終保持平靜不能沸騰,若水面產生浮沫,則要及時撇去浮沫並補入涼水,靠加入涼水調節水溫。
大火燒至水溫達70℃,魚圓周圍壹圈略微變白後將魚圓翻身,可使魚圓上下成熟壹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魚圓從最初的透明、肉色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壹下能慢慢彈起,此時魚圓已成熟,可以撈出擺入碗中。
煮魚圓的原湯撇去浮沫燒沸,下入菜心、香菇,調入鹽、味精煮斷生備用。蒸熟的金華火腿切片擺到魚圓表面,再擺入煮好的菜心、香菇,最後澆入原湯,淋上熱雞油即可上桌。
制作流程:
1、鰱魚斬去魚頭,魚身壹片二。
2、取出魚肉,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釘住魚尾。
3、用刀從尾部向前壹層層刮下魚茸。
4、將魚茸放在豬皮上,用刀背剁至變粘。
5、取剁好的魚茸500克,加入清水500克、鹽,順壹個方向用力攪打,盡可能多地打入空氣,至魚茸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稠時,再倒入清水500克及姜汁水,順壹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拌勻待用。
6、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茸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厘米),入鍋後用大火慢慢升溫,燒至水溫達70℃,此時魚圓周圍壹圈略微變白,將魚圓翻身,使其上下成熟壹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至魚圓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壹下能慢慢彈起時,撈出擺入盤中。
7、鍋內原湯撇去浮沫,燒沸後下入菜心、香菇,加適量鹽、味精煮至斷生,撈出擺盤,將提前蒸熟的火腿片擺在魚圓上,倒入原湯,淋少許燒熱的雞油即成。
制作關鍵:
1、刮取魚茸時,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夾角,每次只刮下很薄的壹層魚肉泥,這樣做可以去凈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骨頭。
2、在豬皮上剁魚茸時,力度要輕,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豬肉碎混入魚茸中。
制作:廣州滋粥樓
鯪魚是廣東地區特有的壹種淡水魚,其肉質鮮美,但雜刺較多,為了能夠大快朵頤,當地人便想出了壹個方法:將魚肉與骨刺剝離,加入馬蹄丁、臘腸粒等原料拌勻,再重新釀入魚皮內,使其外形與真魚壹樣,煎至定型後再煮入味。這樣做既能品嘗到鯪魚肉的鮮美、滿足了口感,又免除了魚刺鯁喉之虞。此菜很快就在當地流行開來,逐漸成為順德地區的壹道傳統名菜。
制作:曾道貴
雪花雞淖(nào)是壹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1、制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沖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采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制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制作時需要註意,水(或湯)不可壹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壹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