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家裏會從外面買現成的,雖然種類繁多,比如三角形、五邊形、抱枕形;也很好吃,有肉餡的,有蛋黃餡的,但是還是不如自家做的好吃。今年,我不想再錯過這個大好機會了。我已經同意下午去有包粽子習慣的鄰居家學習包粽子。
到了鄰居家,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我吃了這個,嘗了那個。壹半的時間過去了。“言歸正傳,包粽子”,他們拿著粽子葉、肉、米等壹系列工具,開始包粽子。鄰居奶奶先把洗好的粽子葉折成壹個“蛋筒”,上面露出壹片“大葉子”,然後把糯米倒進“蛋筒”裏塞肉,再把糯米倒進去,用筷子剁碎。最後,她把粽子折成狗頭的形狀,用繩子捆起來。這樣壹個粽子就做好了,看起來挺簡單的。我開始拿出壹大壹小兩片米葉子,像她壹樣折了壹個角。然後我把壹點泡好的糯米放在折好的喇叭筒上,塞了壹大塊豬肉,上面蓋了糯米。我很自豪,我已經比我想象的成功完成了壹大半。當我再蓋上稻葉的時候,糯米紛紛跳出來,就像小孩子壹樣。我急得直跺腳。還好外婆“寬慰”了我——切了點糯米,我也就釋然了。這是最簡單的步驟-系上棕色的繩子,看我展示我的才華。我覺得粽子要包的緊緊的才好吃。我拿著棕色的繩子,把粽子綁成壹個圈。妳完了。我拿起粽子準備放進碗裏,卻不小心拉斷了棕色繩子的短部分,只聽“咣當”壹聲。粽子葉散了,糯米很快就從粽子葉裏飛出來了。還好我反應快,及時拉住,減少了人員傷亡,但還是給鄰居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幸好兩家交情很深,否則...
“不要緊,繼續學習,我來收拾殘局。”聽了鄰居爺爺的話,我放心了很多。有了這次失敗,我小心多了,設法打包了壹些。幾包包完了,想換個粽子的形狀。我包的很仔細,壹個比壹個有意思。粽子下鍋後沒嘗過自己包的粽子,也不知道怎麽包自己喜歡的蛋黃粽子,但從包粽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壹個盛大的傳統民間節日——端午節。
相傳,古代楚國的聖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河自盡。為了防止屈原的屍體落入魚蝦的口中,當地人用龍舟驅散河裏的魚蝦。此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劃龍舟來紀念它。
端午節劃龍舟,這個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在他的家鄉新城尤為隆重。早在四月上旬,妳就會聽到熱鬧的鑼鼓聲,此時各村開始造龍舟。龍舟造好後,人們會舉行“下水”儀式。在我的記憶中,家鄉人非常重視龍舟“上水”,他們請專門“觀日”的先生選擇壹個吉祥的時間。龍舟“下水”時,除了鑼鼓喧天,還會燃放煙花爆竹。龍舟“下水”後,劃手們會在他們村的小河上來回劃幾次,壹邊劃壹邊喊著他們的歌。然後,我會劃龍舟去“龍母”村祭奠。可是,我壹直只聽到這熱鬧場面的聲音,卻看不到它的風景。壹、龍舟往往選擇在1和淩晨2點“下水”。二是因為家鄉有個特殊的規定,女人不能看龍舟“下水”。據說,如果壹個女人,甚至是壹個小女孩,偷偷觀看,龍舟將遭受不幸。所以每個村舉行“上水”的時候,我們都被吵鬧聲吵醒,卻沒有人敢起來偷看,雖然心裏癢癢的。不過,我們可以在“上水”後看河上賽龍舟。
端午節前夕,男人忙著過端午節,女人也忙。他們正在為端午節準備食物。吃粽子,鹹鴨蛋和橘子是我的家鄉新城慶祝端午節的另壹個習俗。在四月的第壹天或第十五天,婦女將鴨蛋浸泡在鹽水中並密封,以便在端午節吃鹹鴨蛋。另外要準備餃子。深綠色葉子包裹的粽子精致可愛,糯米夾雜著各種美味的餡料,有鹹有甜。鹹的,有豬肉梅子餡,蛋黃豬肉餡,豌豆餡等。甜的有蜜棗,豆沙等等。
五月初五,更是熱鬧。黎明時分,鞭炮、煙花、鑼鼓齊奏交響樂,各村競相奔向唐河,準備賽龍舟。我們在睡夢中被吵鬧聲驚醒,欣喜地發現家裏的粽子香極了,門窗裏已經插上了菖蒲,桌子上擺滿了好吃的——粽子、鹹鴨蛋、雞蛋、橘子等等。然而,我們被鑼鼓聲吵得心煩意亂,根本沒有心情坐下來品嘗美味,於是抓起壹個粽子就往門外跑。此時,唐河上幾艘龍船正在互相追逐,唐河兩岸人山人海。“咚咚,咚咚……”“嘿,嘿……”鑼鼓聲和喊聲交織在壹起。
這是我的家鄉新城的端午節,壹個盛大而熱鬧的端午節。
O(∩_∩)o如果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記得采納。非常感謝!
★★★★★★請及時提出意見或采納。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