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①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熱之中,能瀉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經郁火所致目赤腫痛、目生翳膜,可單用煎水洗眼;或配梔子、淡竹葉煎服,如秦皮湯(《外臺秘要》)。若配秦艽、防風等用,可治肝經風熱、目赤生翳,如秦皮湯(《眼科龍木論》)
②濕熱瀉痢、帶下
本品性苦寒而收澀,功能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故可用治濕熱瀉痢,裏急後重,常配白頭翁、黃連、黃柏等藥用,如白頭翁湯(《傷寒論》);若治濕熱下註之帶下,可配牡丹皮、當歸用,如《本草匯言》方。
藥理作用
(壹)抗病原體和抗炎
①抗炎: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對實驗性炎癥、水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消炎作用可能與興奮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
②抗病毒:對流感病毒、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因而臨床能治療皰疹性角膜炎。
③抗菌:對多種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多型痢疾桿菌有強的抑菌活性。
(二)促進尿酸排泄和利尿
秦皮甲素可促進大鼠和兔尿酸排泄,其機制為興奮交感神經系統,抑制腎臟對尿酸的重吸收等。
秦皮苷有利尿作用。秦皮甲素對小鼠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三)鎮靜、鎮痛和抗驚厥
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顯的鎮靜作用。秦皮乙素有顯著的鎮痛和抗驚厥作用。
(四)抗過敏和解痙
①鎮咳祛痰平喘: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祛痰作用和平喘作用。
②解痙:秦皮乙素對腸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能對抗組胺所致的氣管平滑肌的痙攣,有松弛氣管平滑肌。
③抗過敏:秦皮乙素對過敏反應釋放的白三烯所致的血管收縮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五)其他
①抗紫外線:秦皮甲素可保護皮膚避免目光損傷,對豚鼠紫外線紅斑有明顯的抑制功效。
②抗白內障:秦皮甲素能抑制大鼠晶狀體的醛糖還原酶的作用,因而有抗白內障的作用。
③抗凝血:秦皮和秦皮乙素有顯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秦皮甲素有顯著的抗凝血作用。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秦皮的功能與主治:
清熱燥濕,平喘止咳,明目。治細菌性痢疾,腸炎,白帶,慢性氣管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牛皮癬。
①《藥性論》記錄:"主明目,去肝中久熱,兩目赤腫疼痛,風淚不止;治小兒身熱:作湯浴。"
②《別錄》記錄:"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
③《本經》記錄:"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
④《湯液本草》記錄:"主熱痢下重,下焦虛。"
⑤張元素記錄:"治女子崩中。"
⑥《日華子本草》記錄:"洗肝,益精,明目,小兒熱驚,皮膚風痹,退熱。"
⑦《陜西中草藥》記錄:"治麥粒腫。"
⑧《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記錄:"治腸炎腹瀉。"
⑨《吉林中草藥》記錄:"治腸風下血。"
秦皮的功能與主治
秦皮的應用與藥方:
附方
①治腹瀉:秦皮三錢。水煎加糖,分服。(摘自《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慢性細菌性痢疾:秦皮四錢,生地榆、椿皮各三錢。水煎服。(摘自《河北中藥手冊》)
③治熱痢下露者: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壹升。不愈,更服壹升。(摘自《傷寒論》白頭翁湯)
④治赤眼及眼睛上瘡:秦皮壹大兩。以清水壹大升於白瓷碗中浸,春夏壹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點下碧汁,仰臥點所患眼中,仍先從大眥中滿跟著,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飯間,即側臥瀝卻熱汁,每日十度以上著,不過兩日瘥。忌酢、蘿蔔(摘自《近效方》)
⑤治小兒驚癇發熱及變蒸發熱:秦皮、茯苓各-錢,甘草五分,燈心廿根。水煎服。(摘自《兒科撮要》)
⑥治婦人赤白帶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兩,丹皮二兩,當歸身壹兩,俱酒洗,炒研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摘自《本草匯言》)
⑦治麥粒腫,大便幹燥:秦皮三錢,大黃二錢。水煎服。孕婦忌服。(摘自《河北中藥手冊》)
⑧治牛皮癬:苦榴皮壹至二兩。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處,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壹次。藥液溫熱後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