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有關的古詩如下:孟郊《登科後》;曹松《及第敕下宴中獻坐主杜侍郎詩》;楊萬裏《送族弟子西赴省》。
壹、孟郊《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賞析: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孟郊出身寒微,直到46歲才考上了進士。正因為如此艱難,能夠登科中舉,那真是無比快樂。這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苦心人,天不負啊。
所以,這首詩開篇就點出“昔日齷齪”,這是憶苦思甜,襯托今天的開心與興奮,引出了“今朝放蕩思無涯”的雀躍。
後兩句更成為千古名句,那種春風得意的樣貌,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簡直穿越了時間與空間,讓千百年後的讀者也能夠體會到這種快樂。“壹日看盡長安花”,看的不是花,而是將快樂灑滿長安,留在了歷史的星空上。
二、曹松《及第敕下宴中獻坐主杜侍郎詩》
得召邱墻淚卻頻,若無公道也無因。
門前送敕朱衣吏,席上銜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燒春。
南山雖有歸溪路,爭那酬恩未殺身。
賞析: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詩人曹松。曹松憑借“憑君莫話封侯事,壹將功成萬骨枯”而享譽詩壇,算是壹個冷門而有才華的詩人。
曹松相比孟郊,在科舉上更加坎坷。他多年科舉,多次失敗,簡直是非常難堪。但是他的名氣也隨著年紀而逐漸響亮起來,得到了人們的註意。
在唐昭宗天復元年(公元901),杜德祥擔任主考官。當時上面的意思是選拔壹些孤貧之人,顯示朝廷的美意。
於是,這壹屆有曹松、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70多歲的老頭子及第,號稱“五老榜”。而曹松也成為了白頭進士。制曰:“念爾登科之際,當予反正之年。宜降異恩,各膺寵命。”
曹松是在903年去世的。換句話說,這次大登科乃是曹松壹生最後的榮耀。作為壹個垂暮之年的老人,能夠科舉及第,那真是無限榮耀,無限開心。很自然,曹松對杜德祥這個主考官(所謂坐主)也是萬分感激。
三、楊萬裏《送族弟子西赴省》
吾家詞伯達齋翁,阿季文名有父風。
筆陣千軍能獨掃,馬群萬古洗來空。
嗟予還笏歸林下,看子乘船入月中。
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
賞析: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裏。楊萬裏被譽為南宋四大詩人之壹,他的詩風自然清新,語言淺顯而富有韻味。
這首詩從詩的題目上可以看出,這是楊萬裏對即將考試的族弟的勉勵。這種感覺,類似於高考前父母穿著旗袍送考,寓意“旗開得勝”。
所謂“泥金帖子”,是指用泥金塗飾的箋帖。古代進士及第之後,往往用泥金帖子放在家書之中,和親友分享登科之喜。這裏說“泥金帖子不須封”,是因為上壹句的“榜頭先快睹”,表示楊萬裏迫不及待之意,其實也是楊萬裏對族弟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