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中西合璧的城市景觀,粗獷豪放的北方民族風情,美麗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壹年壹度的哈爾濱夏季音樂會、冰燈遊園會、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動展示了哈爾濱深厚的文化底蘊。哈爾濱極地博物館、防洪紀念塔、文廟、極樂寺、雄偉的聖索菲亞教堂、神秘的尼古拉教堂、匠心獨運的俄羅斯木屋、典雅別致的哥特式建築、俄式中央大街、蕭紅故居以及東北森林花園、亞布力滑雪場、原始森林等500多處人文自然景觀,加上哈爾濱周邊的鏡泊湖、五大連池、紮龍自然保護區,
(1)哈爾濱防洪紀念塔-
哈爾濱抗洪勝利紀念塔是為了紀念哈爾濱人民戰勝“57年特大洪水”而於6月5438+0958 65438+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蘇聯設計師巴吉斯·傑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築師李光耀共同設計。這座塔的位置是由時任哈爾濱市市長的齊魯恩決定的。
(2)哈爾濱國際冰雪節
壹年壹度的哈爾濱冰雪節於每年1月5日開幕,是中國第壹個以冰雪為內容的國際節日。哈爾濱冰雪節每年都會舉辦大型冬泳比賽,場面非常壯觀。屆時,遊客可以去哈爾濱看美麗的冰燈和雪雕,欣賞冰雪文化晚會,並參加許多冰雪娛樂項目。哈爾濱冰燈和雪雕藝術已成為世界三大冰雪藝術奇跡之壹。
(3)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哈爾濱市政府成立於1999,為迎接中華世紀行千年慶典,發揮哈爾濱冰雪資源優勢,進壹步開拓思路,推出了史無前例的超大型冰雪藝術精品工程。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展示了北方名城哈爾濱冰雪文化和冰雪旅遊的獨特魅力。每年冬天,來這裏旅遊的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以冰雪為主題的戶外超大型娛樂項目。美國的NationalGeographic,日本的NHK,韓國的SBS等頻道都有專題報道。
(4)哈爾濱夏季音樂會
中國哈爾濱夏季音樂會(以下簡稱“哈夏節”)是全國性的音樂盛會,每隔壹年的8月6日至15日舉行,為期10天。哈爾濱夏季音樂會,愛好高雅藝術的哈爾濱人獨創,規模宏大,明星眾多,成為音樂藝術家的搖籃。現在已經升華為地方傳統音樂節,中國傳統音樂節,中國“三大音樂會”之壹,從而確立了哈爾濱的音樂名城地位。2010哈爾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認定為“音樂之城”。
(5)哈爾濱太陽島-
哈爾濱太陽島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花江北岸。它是江漫灘的濕地草原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避暑勝地。面積38平方公裏,保護區88平方公裏。哈爾濱的著名景點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關於哈爾濱太陽島的由來,民間壹直有兩種說法:壹種是它是花園島,長得像太陽,所以叫太陽島;據說島上的斜坡都是幹凈的細沙,在陽光的照射下特別熱,所以叫太陽島。被河流環繞,風景非常美麗。春天,原野芳草萋萋,綠葉婆娑,鳥語花香。春風吹,遊客若飲酒往往流連忘返;夏天,這裏有綠草、碧水、白沙、鮮花和青蛙。這是壹個很好的避暑勝地;秋天,秋高氣爽,水天壹色,金葉歸途,紅楓曠野;冬天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馬拉雪橇,冰雪運動,冰雕雪雕讓這個冰雪世界更加生機勃勃。白樹掛“疑是昨夜林間花開”,飛雪將人帶入“吹開萬株梨樹花瓣”的壯美境界,形成壹道美麗奇特的風景。這四季不同的美景構成了獨特的生態和自然風景區,所以太陽島被譽為“北國風光勝江南”。2009年7月,被譽為“東方小巴黎”的哈爾濱太陽島被聯合國授予“人居榮譽獎”,是亞洲唯壹獲此殊榮的海島公園。
(6)亞布力滑雪場
亞布力滑雪場由風車山莊、國家體委、交通山莊、大青山滑雪場、交通山莊、雲頂山莊、英雄公園、農家樂組成。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的尚誌市,距離哈爾濱193km,距離牡丹江市120km。最高峰海拔1374.8米。這裏極端最低氣溫-44℃,平均氣溫-10℃,積雪期170天,滑雪期近150天。這裏的最佳滑雪期是10月中旬到次年3月下旬。亞布力滑雪場的設施總是很完善,有11初級、中級、高級雪道,其高山雪道是亞洲最長的。滑雪場內還有5公裏長的環形越野步道和雪車、雪橇道,有3條吊椅索道、3條牽引索道、1把手索道。滑雪場還擁有造雪機、壓雪機、雪地車等眾多現代化滑雪場機械設備。雪道上有多條吊椅和牽引索道,滑雪者可以從任何地方乘坐索道,不需要脫下滑雪板就可以滑遍雪道。
(7)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創建於1898,原名“中華街”。1925更名為“中央大街”,後來發展成為哈爾濱最繁華的商業街。街道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街歐式、仿歐式建築71,匯聚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現代風格的市級保護建築13,是國內不可多得的建築藝術長廊。它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之壹。步行街環境優美,秩序井然。以其獨特的歐式風格、鱗次櫛比的精品商業建築、多姿多彩的休閑社區、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成為哈爾濱壹道亮麗的風景線。1986,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劃定中央大街步行街為保護街路。1997 6月1成為中國第壹條商業步行街。2005年,中央大街被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8年3月,小巴黎東方-哈爾濱中央大街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建築成就獎”,這是中國第三個獲此殊榮的建築群。同時,哈爾濱中央大街被國家授予建築藝術博物館稱號。2009年,中央大街被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8)聖索菲亞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建於1907年3月。它原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嵌入式教堂。同年,由俄羅斯茶商出資,在嵌入式教堂的基礎上重建了壹座全木質教堂。重建於1932,成為遠東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以其精湛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享譽海內外。教堂金碧輝煌,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成為哈爾濱壹道獨特的風景;她歷經風雨,飽經風霜,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俄國侵略中國東北的重要遺跡。哈爾濱市政府壹級保護建築,國務院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哈爾濱建築藝術館。
(9)聖阿列克謝夫教堂
聖阿列克謝夫教堂原為公主嶺的軍事教堂,日俄戰爭後遷至哈爾濱,地點幾經變動。1912年,這裏修建了木結構教堂,1935年,改為磚石結構。由俄羅斯建築師smirnoff Toftanovsky設計。原本屬於東正教會,1980年轉讓給天主教會,現在叫無罪原罪聖母教堂。
(10)侵華日軍731部隊舊址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街25號731部隊原司令部大樓內。龍塔修繕後,作為基本展覽對外開放。總面積1.500平方米,展廳15個。這裏用大量的圖示證據、實物證據、實證證據來控訴侵華日軍7365、438+0部隊的血腥罪行。黑龍江廣播電視塔黑龍江廣播電視塔——龍塔,隸屬於黑龍江廣播電視局,是世界第二高、亞洲第壹的鋼塔,高336米。龍塔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是集旅遊、餐飲娛樂、廣告通信、無線通信、環境氣象監測於壹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塔。
-
遊記
遊客到哈爾濱旅遊,總是擔心自己能否忍受那裏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天氣。其實沒必要太擔心。沒有預想中的可怕感冒,但是要適當註意保暖。
1.遊客可以在當地購買羽絨服和羊毛服,價格便宜、厚實、耐寒。另外,帶上壹套帽子、圍巾、手套,萬無壹失。
2.東北室內外溫差很大,非常容易感冒,最好帶上感冒藥等藥品。
3.在寒冷幹燥的氣候下,妳的手容易刺痛,嘴唇容易幹裂。潤唇膏或者潤膚霜都不會錯。
4.在零下幾十度的哈爾濱,專業相機的快門都凍不住。所以帶專業相機的話,壹定要註意機器的保暖。
-
日常飲食習俗
哈爾濱居民以漢族為主,大部分是山東、河北兩省的移民。在過去的哈爾濱,外國人占很大比例,其中俄羅斯人占大多數。外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對哈爾濱人的文化和飲食習俗有壹定的影響。哈爾濱人過去以吃大餅(玉米粉糊餅)為主食。原來當地居民喜歡吃大痱子、小米飯和燉菜;山東人喜歡吃面食和魚;河北人喜歡吃米飯,喝高粱米粥。受少數民族飲食習俗的影響,哈爾濱人喜歡吃粘餅和粘豆包、“勒巴”(壹種大面包)、紅腸等。,而且喜歡喝“蘇唐波”(俄羅斯紅湯)。哈爾濱文化
(1)大列巴
大面包,又名大列巴,是哈爾濱著名的壹種風味獨特的食品。哈爾濱邱琳公司和華美西餐廳生產的大面包已經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這種面包呈圓形,重5斤,為面包之冠。味道也很香,有傳統的歐洲風味。烤制的面包外皮酥脆,內瓤柔軟,風味獨特,適合儲藏。這是壹種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2)香腸
哈爾濱最經典的食物是紅腸和幹香腸。香腸最初來自俄羅斯,最常見、最著名、最傳統的香腸風味是“Lidos”風味——即蒜味,配以上乘的葡萄酒,再加上“格瓦斯”(俄語音譯,俄式飲料,用幹面包發酵而成,顏色類似啤酒但略帶紅色,酸甜適度,類似於酸),這種風味被稱為棒。香腸可以夾在勒巴利裏,勒巴利是壹個主要的肉類品種。香腸可以直接吃。如果拿在手裏會有點黑!別慌,這不是臟,是香腸表面薄薄的壹層炭灰。香腸是用生長在大興安嶺的老果樹熏制的。煙熏香腸,表面會附著壹層看不見的水果炭灰。吃的時候也要吃表皮,那才是真正的香腸味——也就是要吃帶壹點山野的可樂味!
(3)鍋包肉
原名“煎肉”,是地道的冰城美食,出自哈爾濱道臺太守銀都薛瑩的特級廚師鄭興文之手。因為炒鍋是用急火快速炒的,炒鍋加熱,汁液倒入炒鍋,浸透到肉裏,所以叫“鍋炒肉”。但是俄羅斯人把“explosion”這個音發成bag。久而久之,“鍋炒肉”就變成了“鍋炒肉”。想吃正宗的鍋包肉,只能在哈爾濱吃。無論在大街小巷,還是在濱江先民後代的餐廳裏,只要妳是地道的哈爾濱廚師,妳就能看到冰城百年傳承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