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饞嘴蛙 美食 ,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作為80後的我,和很多80後的小夥伴壹樣!滾過鐵環,看過小人書,分過土,摘過野果!小時候我們吃過以下東西,這些好吃的不知道能否勾起妳無數的回憶呢?
1、覆盆子,俗稱豆子泡。
2、刺梨
3、野地瓜,夏天滿山都是!
4、無花果絲,吃起來酸酸的。
5、大大卷,幾個小朋友吹泡泡看誰吹的大。
6、小浣熊方便面,以前的方便面是幹吃的,不泡水,吃起來脆脆的。
這些東西陪伴我們快樂的童年!妳們還吃過什麽好吃的值得分享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小時候好吃的東西拿就是兒時的記憶了,記得那個時候感覺今天大家認為的垃圾食品都很好吃。
壹、方便面
第壹次方便面記得是華豐牌,那時覺得方便面太神奇了,關鍵還超級好吃,由最開始用開水泡,再過度到水煮,用其調料包過渡到自己調味,那時就是最美的味道。後來吃到了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瞬間覺得這就是方便面中的LV,裏面居然還能吃到肉渣,妳太厲害了。
二、火腿腸
記得最早吃到的火腿腸好像就是雙匯,大概在80年代末期,那時的火腿腸完全是飲食品中的貴族。拿到壹根後可以愛不釋手,不忍把它迅速消滅,總得先瞻仰壹番。
當然現在是知道這些都是垃圾食品而果斷放棄了。
三、紫菜
還記得第壹次吃紫菜,也是有深刻記憶的,那時覺得紫菜的味道簡直太鮮美了,拿來做紫菜蛋花湯可以泡2大碗飯來吃。紫菜是生長在淺海巖石上的壹種紅藻,藻體呈膜狀,富含蛋白質和碘、磷、鈣等。我國沿海已進行養殖,供藥用和食用。幹制紫菜不需要提前發制,壹般都是做湯,用開水沖沏即可,味道鮮美。
四、鮮木耳
記得小時家中的木柵欄上下過雨後常長出鮮木耳,每次看到都會特別開心的摘下,拿回家,讓媽媽用其來炒雞蛋,那美味至今仍然記得。木耳又稱黑木耳、耳子,是寄生在朽木上的菌類,采集晾幹而成。營養豐富,具有補血、潤肺、益氣強身的功效,被譽為“素中之葷”。木耳多采用水發,先將原料放入清水中浸泡(冬天用溫水,夏天用涼水)2 3 小時,發透後,除去木屑等雜質、摘去耳根,再用清水反復漂洗,最後放入涼水中浸泡待用。
雪人雪糕,爆米花,黃桃罐頭,麥乳精,果汁露,辣條,華豐方便面,這些都是80,90後吃過比較好吃的東西 。反正小時候覺得什麽都好吃,吃的苦也不覺得苦,大了不知道什麽東西好吃了,好多山珍海味也不如茶缸裏的方便面。
麥麗素小賣部裏五毛錢壹包的麥麗素, 慶幸的是現在還能買得到,只不過價格已經從原來的5毛漲到了5塊。 長大了以後再去吃它, 還是壹顆接著壹顆停不下來。但是, 總覺得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好吃。
跳跳糖小時候特喜歡吃, 覺得這個零食好神奇, 為什麽會在嘴巴裏面跳來跳去,倒進嘴巴裏嗶哩啪啦的滋味令人難忘。 長大了才知道,那是二氧化碳遇熱氣產生的效果。不論如何, 這樣的小零食倒是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的樂趣。
小浣熊幹脆面大多數男生特別喜歡買小浣熊幹脆面, 可以集齊裏面的水滸小卡片玩兒。 而那時候的吃法就是捏碎壹整包面, 大口大口的往嘴巴裏倒。戒指糖和口紅糖小時候妳們是不是也喜歡把戒指糖帶在手上吃啊吃啊停不下來,還把口紅糖揣在兜裏是不是拿出來舔壹口,還順便和小朋友們過家家,演壹演大人結婚的橋段吶。
酸梅粉吃起來酸酸甜甜, 而且勺子柄上有各種各樣兵器和動物的形狀。那時候我們都喜歡收集這種小勺子。 至於酸梅粉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我到現在都不得而知,小時候卻只覺得好吃。
無花果以前都不知道無花果是個什麽東西, 吃起來甜甜的只覺得味道好。長大了以後別人告訴我這是蘿蔔絲兒,感覺小時候真是啥也不懂就知道吃。這可謂是小時候最勁爆的零食了。總是在晚上看見街邊的大爺搖著做爆米花的機器, 隨著嘭的壹聲巨響, 爆米花就出爐啦。那時候的爆米花可不是玉米, 是大米做的。
1.月餅
小時候,街上很少有賣月餅,偶爾有賣的,都比較貴,所以每到中秋,每家每戶都會備好原材料去糕點店做月餅,所謂的糕點店,也就是有個烤箱而已,所謂的月餅,其實也就是白餅,偶爾會做壹些豆沙餡的。原材料壹般就是面粉、土雞蛋、菜籽油、白糖、豆沙,面粉是自家種的小麥磨出來的。那時候的白餅真好吃,原材料好。後來集市上賣月餅的多了,想吃白餅或者豆沙餡的也有,互聯網也發達能從網上買全國各地的月餅。但還是小時候自己家去糕點店做的好吃。
2.糍粑餌塊
糍粑餌塊的命運,跟月餅也差不多。小時候的糍粑和餌塊,都是自己家種的米,糍粑是糯米,餌塊則是大米,分籠蒸好後,送去加工坊加工。但是現在基本不這麽做了,壹是現在吃的零食多,大家對糍粑餌塊的喜好不如以前了,二是自己做的話成本太高,況且街上有賣,價格也便宜,比自己做方便的多了。不過糍粑和餌塊的味道,跟自己家做的,味道差別倒是沒有月餅那麽大了。
3.玫瑰米涼蝦
玫瑰米是雲南壹道很經典的小吃,或者是夏天消暑的甜品。但是現在的市場已經被各種涼茶、奶茶、果汁占領,況且玫瑰米涼蝦做工比較復雜,所以玫瑰米涼蝦現在已經不多見。初中時候有專門賣玫瑰米涼蝦店,現在只能去壹些特色小吃店才能找到了。
5.小鳳梨
初中時候,每到周三恰逢學校外面有集市,鳳梨上市的季節,我和同學們都會去買幾個鳳梨,五毛錢壹個,切四瓣就啃起。現在市面上基本都是菠蘿,鳳梨已經很少見了。
農村長大的孩子,又處在那個年代,家裏比較貧寒,媽媽非常節儉,對於吃也不是太講究,能填飽肚子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裏談得上吃什麽好東西哦!
也只有逢年過節才可以吃到好吃的東西。媽媽煮菜的水平其實很高,只是平時忙,不太講究,但若是有親戚上門或者是招待做工的師傅,媽媽準會用心端出幾個好菜,凡是品嘗過的人都會贊不絕口。
我小時候若生病發燒,媽媽就會給我用紅糖生姜水煮幾個荷包蛋給我吃,頓時身體壹下就輕松多了,媽媽的愛暖遍全身,這種記憶太深了,或者若是節前家裏有肉的話,媽媽也會煮上壹碗瘦肉湯給我喝,湯的味道鮮美極了,瘦肉也是剛剛好,嫩得很呢。
然而,我最喜歡吃的莫過於滑魚湯,就是用鰱魚魚肚那壹綹裹上生粉煮的湯。那個味道簡直是鮮美得不得了,而且魚肚非常滑溜,又沒有刺,很好吃的樣子。
不過,現在我已經改吃全素了,兒時感覺最好吃的東西也不吃了,但是媽媽的那種幸福的味道還在心間。
吃過的東西多了去了!不知問的是好吃的還是難吃的?用壹句通俗的話說酸甜苦辣鹹味的食物基本都吃過,就是不喜歡臭的!比如臭豆腐!當然了,也有很多人喜歡吃這壹口,戀愛期間的臭豆腐愛好者最好還是忍壹忍,除非對方也喜歡這壹口!
過年時候的餃子,
野生的螃蟹盡情吃,小時候在礦山長大,礦山的周圍是連綿不斷的大大小小的群山,前後30裏內還有2條奔騰的大河,在群山的懷抱裏,我們這些孩子們,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
受文革影響,67年上小學6年級時,學校基本上就停課了,因為學校裏大字報掛滿了走廊。老師們由不得自己,分別站隊各個派性組織。每天就是辨論,演講。遊行,貼大字報,
我們這些沒人管的孩子們,也就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
下河抓螃蟹,那時抓螃蟹,怕螃蟹夾,都帶壹個抄網,翻開石頭,看見螃蟹會往網裏壹掃。抓螃蟹得到水清的地方去抓,那裏的螃蟹幹凈,水渾的地方或小河溝裏的螃蟹太臟。不能吃。水清,水急的地方螃蟹最幹凈,最好,個頭還大。
每回都能抓回半臉盆,在家用鹽水泡上,在用刷子刷幹凈,剩下的就是放到油鍋裏幹炒。炒的差不多了,加點水蓋上蓋悶壹會。美味就可以上桌了。小的直接放到嘴裏,大的按程序慢慢享受。
在那個時代,河水都是清的,也是只有那時的人們才能享有的美味。
我最喜歡吃的是小時候媽媽熬的糖稀。糖稀是壹種深黃色還有壹點泛紅的液體,黏黏的,甜甜的,甚是好吃。
我的老家在東北農村,甜菜是當地的壹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很大,每到秋季,媽媽便帶著我們去收獲完了的甜菜地裏撿落下的甜菜……
把甜菜洗凈切絲,放在大鍋裏加入清水,水要多,燒開之後再用慢火煮2個小時,把甜菜裏面的糖分都煮出來。水被蒸發,變少……
取出放涼,用紗布把甜菜絲裏邊的湯汁擠出來,再把湯汁放在大盆裏靜止2小時,將做清了的湯汁倒入鍋裏(盆底剩下的混湯倒掉),用小火慢慢熬制,不能用大火,小心熬糊了。等鍋裏的糖水變得粘稠,完全去除水分之後,糖稀就熬好了。
深黃色還有點泛紅的糖稀很甜,還有壹種淡淡的清香。看上去很像蜂蜜,只是比蜂蜜的顏色略深壹些。
熬好的糖稀放入壇子中,吃飯的時候取出壹勺放入碗中,蘸饅頭或豆包吃,又甜又爽口。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