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典雅,又有江南園林的委婉。同時吸收了歐洲園林建築形式,融合了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使人在整體布局上感受到和諧與完美。真的可以說:“雖是人做的,卻是天方夜譚。”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聞名,而且是壹座皇家博物館,收藏豐富。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博物館的珍寶全部加在壹起,也比不上這座宏偉壯麗的東方博物館。”公園的大廳裏裝飾著無數的紅木家具,陳列著許多國內外罕見的文物。園林漢源閣是中國四大皇家圖書館之壹。園內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精要》等珍貴圖書和文物。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理規模、傑出的建築技藝、精美的建築景觀、豐富的文化收藏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壹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萬園之園”。
1860,1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洗劫壹空。19年6月7日-6月9日,園內建築被燒。曾經奇跡般、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了壹片廢墟,只剩下斷壁殘垣供遊客憑吊。
姓名來源:
“圓明園”是康熙皇帝命名的。圓明園的門楣上掛著“葉璇禦書”三字匾。這個園林的名字,雍正帝有個解釋。據說“圓明”二字的意思是:“圓則迷,君子也在中;明亮而閃耀,人才之智也。”意思是“圓”,就是壹個人的品德完美,超出常人;“明”就是政績光明、完美、睿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君主智慧的理想標準。
此外,“圓明”是雍正帝自太子時代起就壹直使用的佛號。雍正帝信佛,對佛教有很深的研究。著有《禦選語錄(19)》和《禦魔異誌辨》。在清初佛教宗派的格局中,雍正帝是佛教發展史上壹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自稱禪宗大師,以“天下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加影響,極力主張三教合壹和禪凈。康熙帝將此園贈給胤禛(後來的雍正帝)時,親題園名“圓明園”是取自雍正的佛號“圓明”。
景觀建築特色:
圓明園融合了當時江南幾大名園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畫融於千變萬化的情景之中。圓明園的南部是朝廷區域,是皇帝處理公務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是鄭達光明殿,在宮廷中聽政。其他地區有40個景點,其中50多個景點直接模仿其他地方的名園,如海寧的安瀾園、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鋒的日落、蘇州的獅子林等.....不僅模仿建築,還抄襲名字。還有祭祖的安祐宮,宴山高水的高樓,模擬仙山城堡的蓬萊瑤臺,再現桃花源的武陵春色。更有意思的是,圓明園還有壹個西式園林景區。最著名的“大水法”是西方的噴泉、花團錦簇、海晏堂,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湖中還有威尼斯的模型,皇帝坐在岸邊的山上可以欣賞千裏之外的“水城風光”。
藝術特色:
圓明園不僅是壹座寶庫,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擁有許多珍寶、書籍和藝術傑作。裏面有名人字畫、秘宅典籍、鐘鼎珍寶、金銀首飾等珍貴文物,濃縮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圓明園也是壹個奇花異草的花園,有數以百萬計的珍稀花木。完整見證過圓明園的西方人,都稱她為“萬園之王”。
除此之外,圓明園也是除了故宮之外,皇帝住過最多的地方。
[編輯本段]歷史發展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三園占地5200多畝,景點150多個。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第四個兒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的花園。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園林已初具規模。同年11月,康熙皇帝遊覽了圓明園。雍正帝於1723年即位後,對原有園林進行了擴建,在園林南面修建了鄭達光明堂、秦征堂和內閣、六部、軍部的值房,以“避噪音,聽政治”。乾隆皇帝在位60年,花了幾百萬修建圓明園,天天修瓷器,挖水搬石。除了圓明園的局部增建和改建外,他還在緊鄰的東面修建了長春園,並將其並入東南的蘄春園。到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格局基本成型。嘉慶朝主要對蘄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擴建,使其成為主要的園林場所之壹。道光年間,國事衰敗,財力不足。但寧可撤走萬壽、香山、玉泉的陳設,停止熱河避暑和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重建和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