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眼病。暴發往往發生在春季和夏季。紅眼病是壹種通過接觸傳播的眼病。紅眼病是壹種通過接觸傳播的眼病,如接觸毛巾、洗滌用具、水龍頭、門把手、遊泳池水、患者使用的公共玩具等。因此,這種疾病經常在幼兒園、學校、醫院和工廠廣泛傳播,引起暴發。
紅眼病通常發生在雙眼。發病初期,患者感覺發熱、灼熱、畏光、眼澀。其次是眼皮發紅、腫脹、疼痛、有眼屎、怕光、流淚,早上起床時,眼皮經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睜開。部分患者結膜上有小出血點或出血點,分泌物為粘液膿性。有時在眼瞼結膜表面形成灰白色的假膜,角膜邊緣可有灰白色的浸潤斑。嚴重者可伴有頭痛、發熱、乏力、耳前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
紅眼病壹般不影響視力。如果大量粘液膿性分泌物附著在角膜表面,可出現暫時性視物模糊或彩虹視(眼前出現彩虹樣光圈)。壹旦分泌物被擦掉,視力就能變得清晰。如果細菌感染影響到角膜(黑眼圈),畏光、流淚、疼痛會加重,視力也會有壹定程度的下降。
紅眼病的傳染特征是:
(1)急性發作。壹般發生在感染細菌後1 ~ 2天內,多為雙眼。
(2)傳染性強。由於治愈後免疫力低下,該病可反復感染(再接觸患者就可能發病),從幾個月大的嬰兒到八九十歲的老人都可能發生。
(3)受歡迎。患紅眼病後,壹個人經常發病,在1 ~ 2周內造成整個家庭、幼兒園、學校、工廠的廣泛傳播,大量患者,不分性別、年齡、年齡,都被感染。
(4)通過接觸傳播。感染方式為:①與患者接觸。如果家庭成員相互接觸,醫生會對病人進行檢查(如雙眼皮等。).(2)接觸病人的生活用品(如洗滌用具),或病人接觸過的東西,如門把手、公共汽車的扶手、各種工具等。③接觸汙染的水。例如池塘水和遊泳池水。(4)接觸患者用過的(被汙染的)眼藥水。
有人看到自己眼睛紅了就說自己有紅眼病對嗎?其實這個說法很不完整。眼睛發紅有多種原因,因為結膜經常暴露在眼球外面,容易被微生物和異物侵入,引起局部血管擴張,出現紅眼。然而,有許多非炎癥因素也會使眼睛發紅。如因揉眼、碰傷導致結膜小血管破裂而引起的結膜下出血,可為斑片狀出血或全結膜下出血,眼睛呈暗紅色或鮮紅色。臨床上常見的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都是所謂的紅眼病。此外,還有其他類型的結膜炎,如春季的卡他性結膜炎、大皰性角膜結膜炎或淺表性鞏膜炎。
得了紅眼病後,要積極治療。壹般來說,要求及時、徹底、堅持。壹旦發現,立即治療,不得中斷,癥狀完全消失後繼續治療1周,防止復發。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洗眼。由於結膜囊內分泌物堆積,每天需用生理鹽水洗眼2 ~ 3次,並用無菌棉簽擦拭眼瞼邊緣。或者用中草藥水劑洗眼或濕敷。如蒲公英60克,水煎,每日洗兩次;鮮碾30克,搗碎,濕敷眼瞼,每日3 ~ 4次,每次65438±05分鐘,可減輕眼瞼及結膜水腫。
(2)眼藥水。選擇有效的抗生素眼藥水。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可每2 ~ 3小時或每小時塗抹1次。常用的滴眼液有1: 10000青黴素滴眼液、0.25%氯黴素滴眼液、0.1%利福平、0.5%卡那黴素、0.5%新黴素。晚上睡覺前塗金黴素或四環素眼膏,防止分泌物粘在眼皮上。每次用藥前都要清理分泌物,擦洗眼睛,才能提高療效。
(3)如果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效果不好,為減輕炎癥反應,可適當塗抹0.5%可的松滴眼液,每日2 ~ 3次,或眼瞼結膜處塗抹1% ~ 2%硝酸銀溶液,每日1次或隔日1次。有條件時可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4)結膜炎癥得到控制,分泌物消失後,應繼續滴眼藥水約1周,以防復發。或塗收斂劑,如0.25%硫酸鋅滴眼液,每日2 ~ 3次,改善充血。
(5)對於混合病毒感染的結膜炎,除上述藥物外,還可使用抗病毒滴眼液,如0.1%肽丁胺乳劑、0.1%單純皰疹、4%嗎啉呱或0.05%環磷酰胺滴眼液,每日2-3次。
紅眼病是壹種傳染性極強的眼病。因此,紅眼病的預防和其他傳染病的預防壹樣,必須把握三個環節: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提高機體抵抗力。具體措施如下:
(1)紅眼病患者積極治療,妥善隔離。
(2)在紅眼病流行期,盡量避免接觸患者及其使用過的物品,如毛巾、臉盆等。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如遊泳池、電影院、商店等。).
(3)註意個人用品(如毛巾、手帕)或幼兒園、學校、理發店、浴池等公共用品的消毒(煮沸消毒)。
(4)個人要註意用臟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飯前便後洗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應用抗生素眼藥水,預防感染紅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