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北京人,80後。我就仔細告訴妳,推薦別人吃零食。我喜歡它。
1,護國寺小吃遍地都是,但是已經國有化的華天飲食統壹管理,吃起來像大鍋飯,不正宗。王府井東華門夜市很垃圾,不僅貴,烤魷魚也是壹塌糊塗。這是為了配合旅遊,所以老字號不去了。
2.龍符寺現在名存實亡,很多老字號因為搬遷都走了。
3.想去就去“九大小吃”(百度百科有詳細介紹,就不多寫了)。因為前門拆遷,原址重建,很多老字號都搬進來了。建議的原因是:
(1)由北京傳統小吃延續發展協會發起。
(2)位於北京著名景點什剎海北緣,宋慶齡故居以西,即後海。吃完後,妳可以去宋慶齡故居、南鑼鼓巷、後海、戴燕謝傑和鼓樓。
(3)有著名老字號:小長陳、火燒、爆肚豐、乳業味、茶湯梅、月盛齋、餡餅周、、年糕錢、羊頭馬、豆腐腦白、恩緣居等。
4.九門小吃中,也有亂七八糟的。這不是北京小吃。忽略過去。
5.不去九門小吃,就去“前門大柵欄+門框胡同”。前門新改建了步行街。雖然有壹些老字號因為改建被搬出去了,但是還有很多,只是相對貴壹些。而且壹定要和門框胡同壹起去前門,因為九門小吃老子號的壹些老店就在門框胡同。問題是要多走路。
6,所以推薦是:(1)九門小吃。(2)前門大柵欄+門框胡同
再說多說:(之前寫給別人的建議)
作為老北京,我推薦幾個最有特色的,但是首先我要告訴妳,北京的很多小吃都是清真的,因為滿族文化的影響。另外,小吃是給窮人吃的,所以越來越多的現代遊客說北京小吃不好吃,這很簡單,因為以前窮人肯定吃不到太高端的東西,只能想辦法把這些殘羹冷炙做的好吃。
1,豆汁:不管妳喜不喜歡,都要嘗壹嘗。(我最愛豆汁。說到味道,我會毫無保留的告訴妳,無論顏色還是味道,都和抹布水壹樣。)
2、牛肚:北京小吃最容易推薦。
3、灌腸:深刻理解窮人是怎麽炒澱粉冒充香腸的,呵呵。
4、鹵火:不是回民,所有的豬都在水裏,水的味道濃郁,我不喜歡入錯地方。
5、羊雜湯:羊肉泡在水裏的湯,還有鹵煮的火,能反映出窮人吃不起肉,只能吃水。
6.面茶、驢打滾、艾窩窩、年糕錢、豌豆黃:面茶是玉米面糊加芝麻醬和椒鹽。雪球、艾窩窩、年糕錢都是糯米做的糖果。年糕和南方的水磨年糕不壹樣,是傳統的(壹層糯米壹層豆沙,然後重復幾次)。豌豆黃是用豌豆做成的甜點,呈糊狀。
7、炒肝:其實更像是壹碗澱粉燉大腸,再加上壹些肝。又能體現窮人的無奈。炒肝壹定要配饅頭。
奶酪:溫玉奶酪、魏酪乳都會做,口味有了新的發展,原味和杏仁都是傳統的。
9、白水羊頭:也很慘,只能吃羊頭,羊肉已經入宮了。
10,如果妳還有胃,那就用錢包燒吧(這是給窮人吃的,所以皮薄然後塞肉,現代人可能會覺得油膩,建議蘸醋)。
還有很多,好的小吃店越來越少。啊...北京的大菜是禦膳,在皇宮裏,呵呵呵。另外,京菜、京菜大多是學者、導遊的壹種欺騙。作為壹個帝都(中國其他帝都也是),皇帝的家鄉壹般不在北京,所以皇帝家鄉的菜和周圍的菜都會去北京給皇帝和貴族吃,所以帝都壹定是四面八方菜的大雜燴。所謂京菜就是禦膳,是對全國各地名菜的匯集、改良和再創造。清朝離我們最近,所以滿族清真的特點也體現在小吃上。
剛才妳想說烤鴨,現在補充壹句:
1,全聚德:全聚德,最好去前面的店,但是排隊比較嚴重。全聚德是掛爐烤鴨。
2.便宜的店:推薦區域崇文門的店。對了,吃完還可以參觀新世界。便宜方是悶爐烤鴨。而且在烤制的過程中,烤鴨不斷的被不同食材的湯汁填滿。便宜坊比全聚德歷史更悠久,可謂是北京烤鴨的真正起源。
3.有歷史的正宗北京烤鴨已經上市了。另外大東烤鴨也很不錯,大東烤鴨有壹些改進,但是傳統保持的很好。其他烤鴨店都是扯淡。也許有些烤鴨很好吃,但已經不是傳統技藝了。傳統技藝是便宜坊的悶爐和全聚德的吊爐。
4,街邊烤鴨店壹套鴨30-60,但全聚德和便宜坊至少有128的鴨,大東也比較貴。
5.掛烤鴨和悶烤鴨的區別在於:
掛路因為烤箱通風好,水蒸氣排出快,鴨皮很脆。
悶爐強調肉質鮮嫩,肉質更嫩。
註意:
1.平價商店創建於1416年(明朝永樂十四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
2.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