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黑龍江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專家介紹,日本“開拓團”從1905年開始移民中國,分為試點移民、武裝移民和國家政策移民三個階段,移民數量不斷擴大。從“九壹八事變”到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在中國東北長達十余年的殖民統治包括政治移民、工業移民、商業移民和文化移民,總數超過百萬。
王維新說,日軍戰敗投降後,仍在東北的各種開拓團體的老人、婦女、兒童,成群結隊地離開,想方設法回國。當時方正縣聚集了壹些拓荒群體,人口654.38+0.5萬。由於路途遙遠、體力耗盡、傳染病流行,拓荒者相繼倒下死去,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他們的遺骨被方正人收集,埋葬在現在方正地區的日本墓地。部分開拓者已回國,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婦女兒童滯留方正縣。方正人收養和照顧了這些先行者,方正縣也逐漸演變為海外華僑和歸僑最多的縣。
立碑主要是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見證,刻名字是為了體現中華民族的胸懷,提醒後人要和平。目前方正縣已經停止了對“開拓團”成員名字的調查,因為政府沒有太多精力做這件事,只能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王維新說,“先鋒團”和日軍不壹樣。他們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者和受害者。“日本開拓團陣亡者名單”中沒有日本士兵的名字,但“開拓團”的陣亡者全部收集。
在碑上刻上先鋒團戰死者的名字,是為了讓來訪的日本人知道,他們的祖先是因為戰爭才葬在這裏的,他們既是侵略者,也是受害者。今後,方正縣將繼續利用好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的中日民眾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五人赴黑龍江砸“日本開拓團”紀念碑
2011 8月3日下午三點半左右,壹條微博稱,前天,“湘軍五百人”等五人從北京出發,昨日抵達黑龍江方正縣,砸毀“日本開拓團陣亡者名單”紀念碑。事發後,5名男子與當地警察發生沖突,並被帶到方正縣公安局接受訊問。記者了解到,昨晚8點40分左右,5人已經離開方正縣,準備坐火車回京。
8月4日下午5時許,向伍佰(網名)、陳福樂等5名男子砸毀“日本開拓團”紀念碑到達北京站。前天,他們趕到黑龍江方正縣,砸毀“日本開拓團”紀念碑,潑漆(本報昨日報道)。他們說如果方正縣還是不拆碑,就繼續砸。
昨天下午,陳福樂等5人乘火車抵達北京。五個人走出車站後,站成壹排,向大家鞠躬致謝。陳福樂說,他們5人分別來自河北、江西、湖南等地。他們之前通過電話聯系過,然後決定去黑龍江砸“日本開拓團”的碑。他們在哈爾濱見了面,買了顏料、錘子等工具,趕往方正縣。陳福樂等人說,這次行動是向單位請假後進行的。在北京短暫休息後,他們將返回家鄉繼續工作。“方正縣不拆碑,我們就繼續砸。”
抵達阜成門後,陳福樂等人召開了簡單的新聞發布會。“日本民間對華索賠第壹人”童增給了他們每人2000元現金獎勵。記者發現,韓忠(網名)右臂多處裂傷。他說它是在肢體沖突中受傷的。“但它們都是小傷口,不會礙事。”2065 438+01 8月6日上午,網友“CEO”告訴記者,原本豎立紀念碑的地方,已經變成了壹堆破碎的水泥塊和紅磚碎片,有近2米高。附近壹臺挖掘機正準備把這些垃圾鏟到車上,然後倒入2米深的土溝裏,周圍有近40人。
此外,在現場還可以看到“連根拔起”石碑的痕跡。雖然地面已經被泥沙覆蓋,但地面上還是有壹些明顯的“坑”。
至於石碑去了哪裏,現場網友表示不知道。他們只是猜測石碑是用汽車運走的。“我不知道石碑去了哪裏,應該不是就地掩埋,因為地上新翻的土不多。應該運走,然後把留下的坑用沙子填起來。”該網友說。除了遺址上的壹些廢料和地面上的坑外,在紀念碑遺址上看不到石碑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