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可以快速消化吸收,還可以補充水分,非常適合作為運動後補充蛋白質的來源。
為了減肥增肌,運動後必須補充蛋白質,以修復和再生運動中受損的肌肉組織。如果與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混合,還可以增加肌肉量和表現,甚至有助於減少體脂。豆制品除了從肉類中攝取蛋白質外,還含有大量蛋白質,含油量也較低。然而,市面上的豆制品有數百種,其中壹些是經過加工的。為了避免踩到地雷,增加身體負擔,應該如何選擇它們?
含水量越高,熱量越低。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系兼職講師陳俊成指出,豆制品還可以分為大豆磨成豆漿衍生的各種產品,包括豆腐、豆腐幹、豆皮等。、以及用化學提取法從大豆中提取蛋白質的間接豆制品,如素雞、素鴨、素魚等。
●壹般豆制品
1.豆奶:豆奶是由磨碎的大豆制成的輕度加工食品。“從可用性和方便性的角度來看,它非常適合運動後的補充,”好食物班的創始人兼營養師林說。而且豆漿是液體,消化吸收快,還能同時補水,營養師楊哲雄說。
但如果腸胃不好,擔心脹氣,可以改喝豆漿,將豆漿煮沸分解大豆中易脹氣的物質,也可以直接購買市面上的無糖豆漿。如果想從豆制品中攝取大豆異黃酮,可以用50℃的反滲透水,在電飯鍋中保溫浸泡大豆8小時,然後把浸泡大豆的水倒掉,換成清水,再把大豆煮熟滅菌。
2.豆腐:傳統的板豆腐是在豆漿中加入凝固劑硫酸鈣形成半凝固狀態,舀入壹盒用紗布包裹的木模具中,然後蓋上蓋子壓制而成。超市的盒裝嫩豆腐使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直接在盒子裏凝固。豆腐含水量高,熱量低。
3.豆腐幹:從豆腐中擠出更多的水分,用紗布包裹或者用不同的模具定型,不需要使用太多額外的添加劑,就能成為壹種堅硬的豆腐幹。
4.豆皮:將豆漿上漂浮的壹層蛋白質和油脂撈起晾幹,就是豆皮,其中壹部分會再次油炸並添加面筋,熱量較高。
5.凍豆腐:凍豆腐將豆腐冷凍,產生冰晶,破壞組織,融化後產生空洞。
6.百頁豆腐:陳俊成指出,百頁豆腐的做法大相徑庭。就是加入大豆蛋白、澱粉或化學變性澱粉、油、乳化劑、鹽、味精等。放進豆漿裏做成粘稠流動的液體,然後用它加熱凝固,沒有在豆漿裏加入凝固劑變成豆腐的過程。由於含油量高,總熱量的50 ~ 60%可能來自油。
素肉屬於間接豆制品,需要註意是否添加磷酸鹽,同時最好多補充鈣質。(圖片/漸康雜誌)
●間接豆制品
間接豆制品,如素雞、素鴨、素火腿等,常被視為“素肉”,要經過加工,使用添加劑,才能制成造型精美、味道鮮美的食品。對於素食雞,壹些人會使用添加劑和防腐劑來保持穩定,避免腐敗,而改變化學澱粉和磷酸鹽可以改善味道,陳俊·程說。
這類間接豆制品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蛋白或面筋。面筋是小麥的蛋白質,也叫面筋。在制作過程中,將油和乳化劑混合加熱,然後加入大量的大豆蛋白,熬成漿液,然後倒入模具中,再加熱成型。
但是長期吃添加劑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比如磷酸鹽,添加劑磷屬於無機磷,很快就會被人體吸收,導致血磷偏高,出現高磷血癥,長期可能導致骨質疏松,影響腎功能。最好同時補充更多的鈣。
如果想增加肌肉量,建議從豆制品中攝取蛋白質,搭配肉類、牛奶或雞蛋。(圖片/漸康雜誌)
來配合動物蛋白的攝入。
攝取豆制品有幾個原則:
1.原型越多越好:林建議,如果想補充植物蛋白,輕度加工豆制品是不錯的選擇,包括豆漿、豆腐、豆幹等。
2.適量食用:雖然很多豆制品都含有添加劑,但陳俊成強調,大部分添加劑用量都不大,都在標準使用範圍內。只要避免過量攝入,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同時也要註意成分標註。
3.與可食用的肉、奶或蛋類搭配:缺少植物蛋白的壹定是氨基酸,要靠動物蛋白,動物蛋白也容易被人體吸收。如果擔心肉類脂肪高,可以選擇雞胸肉或者裏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