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尿毒癥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尿毒癥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腎臟疾病(腎炎、腎盂腎炎)或外界因素(如尿路梗阻、嚴重失水失血)引起的腎功能損害,使體內氮等代謝產物滯留,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紊亂。此時出現的證候群,稱為尿毒癥。預後取決於原發病,壹般較嚴重。如高氮血癥、嚴重貧血、驚厥、纖維素性心包炎等癥狀表明該病已到了終末期,預後差。

該病屬於中醫“關格”、“痹證”、“虛”範疇。

壹、病因病機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勞累所致,飲食之邪、六淫傷袁茵、元陽,久治不愈,病情纏綿,內傷多由勞累過度所致;或後天失調,先天營養不良,身心疲憊,元氣喪失,精血不足,臟腑功能衰退;或因腎陽下降,陽氣不能化水,濁水瀦留,濁邪阻滯三焦,氣化功能不能升降而引起的危重病。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1.臨床表現

(1)尿毒癥前期:雖有氮瀦留等代謝產物,但臨床上可能僅有原發病癥狀,或僅有輕度頭痛、惡心、嘔吐、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

(2)尿毒癥期①尿毒癥毒素引起的自毒作用可能引起以下癥狀。

精神和神經癥狀:疲勞、困倦、持續頭痛、不安,甚至局部肌肉震顫,或靜脈註射。四肢抽搐,最後進入昏睡或昏迷狀態,而且瞳孔常縮小。

消化系統癥狀:厭食、惡心、嘔吐、腹瀉。由於胃腸道代謝產物的代償性排泄,其中尿素被細菌轉化為碳酸銨,引起消化道潰瘍、出血和炎癥(如口腔炎、腸炎、結腸炎),唾液排出的尿素被細菌分解為氨,所以口腔中有氨。

循環系統癥狀:常見癥狀有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纖維素性心包炎。

造血系統癥狀:嚴重貧血。晚期有出血傾向,鼻出血,牙齦出血,不是血小板減少引起,而是毛細血管脆性增加。

皮膚癥狀:面部骯臟發黃,眼瞼腫脹。皮膚幹燥發癢,後期可出現紫癜或尿素霜。

(2)由於水電解質代謝和酸堿平衡失調,可能出現以下癥狀。

酸中毒:腎功能受損時,磷酸、硫酸鹽、有機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不能被腎臟充分排泄。同時腎臟產生氨離子和維持鈉鉀離子的能力下降,機體失去堿儲備,形成酸中毒。臨床表現為乏力、嗜睡、惡心、嘔吐、厭食、呼吸緩慢而深,是酸中毒刺激延髓中樞所致。血液中二氧化碳的結合率常常顯著降低。

水代謝障礙:由於腎小管濃縮功能下降,排泄比重遠低於尿液比重,嘔吐腹瀉使水分流失更嚴重。但當補液較多時,由於腎臟的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引起尿瀦留和水腫。

鹽代謝紊亂:尿量大增時,血鉀可降低,而尿少或尿閉時,血鉀常升高。由於氨離子生成能力降低,酸性代謝產物與鈉離子結合後排出體外,並因嘔吐、腹瀉而丟失大量鈉鹽。由於血液中磷酸鹽的積聚和血漿蛋白的減少,血清鈣濃度常降低。當血鈣過低,血液無機磷過高時,甲狀旁腺出現代償性亢進,長期會誘發骨脫鈣,兒童可能形成“腎性佝僂病”。

2.診斷根據疾病的臨床表現,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實驗室檢查,如尿素氮升高、肌酐值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等,可作出診斷。

第三,辯證治療

1.脾腎兩虛

辨證:面色萎黃或發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胸悶心煩,腰膝酸軟,口中有尿臭,便秘或便溏有熱有臭。苔黃膩,脈細或弦。

溫脾腎、溫陽降逆法。

溫脾湯合二陳湯處方如下:人參6g,大黃、附子、法半夏、厚樸各10g,茯苓15g,陳皮、甘草6g。

尿路梗阻者加茯苓10g,肉桂8g,以緩解膀胱氣滯。

2.濕濁凝滯型

辨證分型:小便少,尿閉少,惡心嘔吐,少食呆滯,頭痛,心煩,甚至抽搐昏迷。苔濁膩,脈強。

治氣郁,瀉水。

方藥舒赤塞飲子修改如下:澤瀉、木通、大腹皮、大黃、厚樸各65438±00g,車前子、蘆根、白茅根各65438±05g,茯苓皮、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分三次服。

加鮮車前草7g,萹蓄9g,清熱利濕。虛弱者加黃芪、黨參各10g,以壯中焦。

3.脾腎陽虛型

辨證:畏寒肢冷,吐清水,便溏,面色晦暗。皮毛白潤,脈沈細。

治濕,健脾補腎,通陽利水。

理中湯、真武湯加減:黨參、茯苓、巴戟天、黃芪各65438±05g,白術、厚樸各65438±00g,附片8g,幹姜、甘草6g,肉桂5g。每日1劑,水煎,分三次服。

加入半夏6 g,陳皮6g,和胃止嘔;排尿困難者,加商陸10g,金錢草10g,以利排尿。

4.氣陰兩虛

辨證:面色蒼白,精神萎靡,頭暈耳鳴,口苦咽幹,舌質絳紅,舌苔膩黃,脈數。

益氣養陰,清熱祛濕。

方劑益氣養陰散:太子參15g,金釵石斛12g(先煎),生地、佩蘭葉10g,木通、竹茹5g,西瓜皮30g,滑石15g(先煎),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三次服。

加黃芪10g,黨參10g,健脾益氣;口苦咽幹者,加秦10g,花粉10g,清熱養陰。

5.邪困於心與心型

辨證:譫妄,煩躁不安,鼻衄,牙齦出血,甚則驚風,舌紅,苔薄,脈細數。

治熱活血,息風止痙。

犀角地黃湯加減方藥:犀角3g(粉碎)、生地15g、赤芍12g、鉤藤15g、牡丹皮、菊花、石決明、紫草各10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三次服。

手足抽搐者加地龍6克止風抽搐;口渴者加麥冬20g、石斛10g滋陰生津。

第四,輔助治療

1.方藥降濁丸和金水康。

2.驗方:附子(先煎)15g,大黃18g,益母草30g,炙黃芪45g,芒硝粉10g(口服)。

3.針灸治療

(1)體針:①對於嘔吐嚴重的患者,針刺內關穴穿透外關穴,受到強烈刺激。②無尿時,針刺關元、三陰交、中脊、氣海穴。或者用梅花針紮腰、骶骨、大腿內側。

(2)耳針:取脾、腎、肺、心、肝、內分泌、交感等穴。找到穴位,用甲紫標記,嚴格消毒後,用鉗子夾住皮內毫針刺入穴位,用消毒膠布覆蓋。3天1次,3次就是1個療程。

4.臍療處方

(1)車前草30克,萹蓄20克,瞿麥20克,豬苓20克,澤瀉20克,* * *研成細粉。每次60g,3粒金匱腎氣丸,溶解成糊狀外敷神闕穴,每日換藥1次。

(2) 10蓖麻子,田螺5只,青鹽6g,搗碎貼在肚臍上。

(3)滑石12g,朱砂3g,* * *地,蛋清塗於肚臍上(適用於無尿)。

動詞 (verb的縮寫)護理

(1)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消除全身感染性病變和各種誘發因素。

(2)積極防治腎臟疾病,消除尿路梗塞,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大出血。

(3)患者壹定要臥床,呼吸時有氣味,要多漱口。皮膚發癢。每天用熱水洗,不要用肥皂和酒精。

(4)患者應食用低蛋白低鹽飲食,避免因非蛋白氮蓄積而加重中毒癥狀。多吃蔬菜水果可以保證維生素的供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腥發。

(5)尿毒癥的預防主要是積極防治尿毒癥的原發病,如慢性腎炎、脫水、失血、休克等。

(6)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擔心和恐慌。

(7)堅持治療,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