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端午節區活動計劃1壹、活動目標
1.鍛煉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通過全蹲運動提高平衡和協調能力。
2.激發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體驗遊戲的樂趣。
3.培養耐力和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8個單位管,8個健身棒(含8個接頭),4個健身棒,1套合作布道;壹些礦泉水,秒表1,音樂。
三、活動過程
1,老師帶領孩子們沿著塑膠跑道交替走和跑。
2.孩子們站成四路縱隊,老師和孩子們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地做熱身運動:頭部運動、上肢運動、深蹲運動、踢腿運動、跳躍運動等。,重點是膝關節和踝關節。
四、小組遊戲:龍舟賽
1.設置場地,創造遊戲情境。
設置了四個“軌道”。在每條賽道的途中,都設置了壹個由單元筒、健身棒、健身桿和連接器組成的“橋洞”。最後放上1長方形的布道文和幾瓶礦泉水作為“大粽子”。
2.介紹遊戲玩法,玩遊戲。
四人壹組玩“小龍船”。四艘“小龍船”蹲伏在起跑線後等待,而其他孩子在外面扮演“觀眾”。比賽壹開始,四艘“小龍船”沿著“賽道”鉆過“橋洞”到達終點,然後四個人壹起幫忙將兩個“大粽子”運回起點。任務完成後,交換角色,遊戲繼續進行,直到所有隊伍完成任務。老師計時,時間最短的隊獲勝。
3.遊戲開發: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水平在路徑中設置壹些障礙物,孩子需要蹲在障礙物周圍,增加遊戲的難度。
幼兒園端午區活動方案二(1)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龍舟的建造,學習結構物的基本特征和壹些細微部位的建造方法。
2、引導孩子欣賞和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
(2)活動準備:
1.準備花件,塑料制品,各種玩具。
2.組織孩子們參觀龍舟展覽。
(3)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經歷說說龍舟的基本特點(孩子也可以自由討論)。
2.引導孩子思考用什麽玩具插龍舟。老師重點指導孩子插龍舟的三角弓和龍的形狀,尤其是龍頭的構造。
3.孩子們分組制作龍舟,用所學的全部技能插上;老師重點指導孩子插龍頭,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插龍頭。
4.啟發孩子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並裝飾其形狀。
5.把孩子們做的龍舟放在活動室周圍,讓孩子們互相參觀,交流,評價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意。
活動反饋:
1,孩子對建築活動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件和塑料制品;在對物體建模時,色彩搭配和牢固度需要進壹步提高。
2.小孩子很難插龍舟,尤其是龍的龍頭。所以在活動中,我主要是指導小朋友如何插上龍頭或者用其他方法指導他們解決,比如用紙把龍頭畫出來,然後貼在塑料制品上等等。還有壹些小朋友,插上龍舟後,很開心的坐在龍舟上自己劃。
活動計劃3幼兒園端午節區活動目標
1,讓孩子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起源。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種類,鼓勵孩子與同伴交流合作,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要準備的活動
1,故事錄制
2.各種形狀的餃子,樹葉,米飯,橡皮筋,小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先引出話題。
老師:孩子們,妳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麽時候?這壹天我們吃什麽?(粽子)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了很多粽子。請看壹看,摸壹下,想壹想。妳手裏的粽子是什麽樣的?然後用完整的句子說出來。
活動介紹:棕葉清香淡淡,平凡情深濃,根根絲線相連,而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午節等。雖然名字不壹樣,但是各地人的習俗都是壹樣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老習俗。這壹天,家家戶戶掛鈴鐺,掛馬克杯和菖蒲,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戴香囊。
總結:粽子的形狀真的很有意思!
第二,嘗粽子,說出來。
1,知宗爺。
老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讓我們聞聞它。香嗎?妳知道這種香味來自哪裏嗎?它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發出來的,叫做粽子葉。
2、兒童口味。
老師:妳吃過粽子嗎?妳吃過哪個粽子?今天老師也給妳準備了很多粽子。讓我們看壹看。和妳吃過的壹樣嗎?
3.孩子們講述粽子的餡和味道。
總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麽豐富!
幼兒園端午區活動計劃4壹、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很高興知道端午節的壹些習俗和起源。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有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內容:
(1)知識共享: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的壹些習俗和起源。
2.欣賞端午節傳說中關於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中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有崇敬之情。
學習端午節的兒歌:
①五月五日,是端陽;龍舟既鬧長江;劃手坐在兩邊;坐在中間的是鼓手;哎;哎;咚咚咚咚。
②5月5日,是端陽。門口都是香。吃粽子撒糖。龍舟快樂啟航。
5月5日,端午節被慶祝,有龍舟比賽和鑼鼓。端午節的習俗世代相傳。
(4)粽子香,香廚。艾葉清香撲鼻。桃枝插在柵裏,出門就能看到麥子黃了。這裏陽光明媚,那裏陽光明媚,到處陽光明媚。
⑤雄黃酒灑到戶,孩子頭上畫老虎。壹、二、三、四、五,家家都過端午節。
(3)動手操作:
各班開展包粽子、包錢包、做彩線等活動。
(4)創建區域角:
1,科學角:放入艾草和菖蒲。展示不同形狀的錢包(香包);
2.藝術角:擺放制作皮包、五彩線、包粽子的材料;貼龍舟賽的圖,屈原的圖等。
3.閱讀角:張貼壹張關於端午節的紙條,供孩子們閱讀。
(5)父母的工作:
1.與孩子壹起收集有關端午節習俗的圖片和資料,並告訴他們端午節的習俗;
2.帶孩子買艾草菖蒲、粽子、香包(荷包)、鹹鴨蛋等節日用品;
3.和孩子壹起看關於節日慶祝的報道;
4.參加班裏包餃子等活動。
幼兒園端午區活動方案5壹、活動來源: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和組織以端午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情懷,豐富以下主要體驗: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2)端午節有吃黃武、掛五尾驅毒驅蟲的習俗。“黃武”是指用黃豆、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黃瓜做成的粽子;“五尾”指的是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龍船花。
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壹種特殊的食物——粽子,它有許多形狀和味道。
端午節有很多傳說、故事和兒歌,比如關於屈原的傳說。
二、中班和大班節日活動的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對它的起源和習俗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吃粽子,掛艾草。
(2)知道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了愛國情懷;
(3)喜歡和大家壹起過端午節,積極參加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第三,實施大班節日
1,屈原的故事(語)
2、觀看龍舟比賽(社團)
3.我喜歡吃粽子(科學)
第四,節日環境的創造和資源的利用
1.班裏陳列著孩子們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掛著艾草、粽子、鴨蛋、香囊。
2.各班更換了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主題墻飾,展示孩子們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以及在活動中的發現、收獲和體會。如:關於端午節的問題以及關於端午節傳說和習俗的調查資料。
3.提供與本區域主題相關的作業資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書籍和圖片,供孩子欣賞和閱讀;
②運動角:提供竹竿、彩條、紙棒、旗幟供孩子玩耍。
③動手區: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讓孩子嘗試包粽子、縫香囊、織鴨蛋網,小班提供汙泥讓孩子嘗試做綠豆糕、鴨蛋。
4.家長園:介紹主題活動中家長應配合的內容以及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
五、首頁* * *:
1,請家長協助孩子調查收集相關信息,豐富孩子的相關經驗;
2.可以邀請家長到公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孩子壹起感受做、玩、品節日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