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苗1的培育方法。拉網分開養殖。
經過3周左右的培育,魚苗長2.5 ~ 3厘米,個體之間的差異相對增大,所以食物疲軟的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在投餵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拉網、篩選、飼養,適當降低養殖密度,爭取大小壹致,可以避免吃強吃弱。晴天要選擇分開投餵,魚苗在拉網的時候吃不飽,需要停吃1天才能拉網。如果池塘裏的魚是漂浮的,就不能拉網,否則會造成大量死亡。牽拉時間壹般安排在上午8 ~ 9點以後,牽拉操作要小心細致,防止魚苗受傷。織網最好選擇柔軟的材料(維尼綸線、尼龍線),移動魚苗時壹定要帶水。經過3周左右的培育,魚苗長到6厘米以上,成為小規格魚種,可以繼續出塘培育大規格魚種。此時是6月底7月初,氣溫和水溫都比較高。也要選擇晴天,早上7 ~ 10釣魚。10小時後水溫持續上升,不適合垂釣。釣的時候要小心,動作要快,減少對魚種的傷害,也要根據規格的大小分別放養。
2.水質管理
隨著養殖池塘的施肥、投餌和魚苗的生長,水質容易過肥甚至變質,影響魚苗的成活率,需要及時註入新水進行水質調節。壹般註水1次需要1周左右。播種時,水位只有40 ~ 50厘米。前期加水提高水位,稀釋水質,每次5 ~ 10 cm,此後每次10 ~ 15 cm,直至水深合適。保持壹定的水量,可以增加魚苗的活動空間,降低水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改善水中的化學條件,促進魚苗的生長。加水時要註意及時調整池水的肥膩度,尤其要防止池水太肥。今後將采取邊進邊出邊換水的方式,嚴格控制水質,使魚苗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健康生長,提高魚苗成活率。
巡視池塘
應該有專人每天定時巡視池塘。這項工作是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壹般每天早中晚三次巡視池塘,尤其是早晚。早上要註意魚苗是否漂浮,如果有,要註意水質是否過肥,根據漂浮情況采取註入新水等相應措施進行控制,防止出現死魚事故。夜間巡塘時如發現魚苗群集現象嚴重,應及時分散或移動,尤其是下沈氣流群集時,應移至上風或其他地方。如果白天發現魚苗沿著池塘邊緣來回遊動,這是魚苗餓了的現象,說明投餵量不足,應該加大。白天也要註意水質的變化,尤其是天氣熱,水質肥,藻類多的時候。早上水質會很清澈,中午呈綠色,晚上會有大量水華(藻皮)漂浮在水面上。要適當換水,減少施肥,去掉藻皮。
4.魚苗培育成活率
根據歷年烏鱧魚苗繁殖的報道和統計,在魚苗培育階段,烏鱧魚苗的成活率壹般為60% ~ 65%,即培育全長3 ~ 4 cm的魚苗。
烏鱧魚苗培育的關鍵在烏鱧魚苗剛出卵膜的時候,個體發育還很不完全,非常嬌嫩,很難管理,如下圖:
(1)黑魚苗易受波浪、海流等影響。而且粘著紗布死了;
(2)夜間群居容易因缺氧而導致死亡;
(3)體表無鱗,易受傷、感染水黴菌和受原蟲(輪蟲、小瓜蟲、斜管蟲等)攻擊。);
(4)死卵、死苗腐爛時,釋放出大量有害物質和油珠,汙染水質和環境。因此,在網箱或培養箱中養殖時,魚苗只有在攝食活動正常後,才能更換大網箱或直接在池塘中養殖。
黑魚是怎麽繁殖的?黑魚的學名是烏鱧,俗稱黑棒、孝子魚、財神魚、生魚、黑魚等等。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排毒生肌的作用,是病愈體弱者的滋補珍品。
養殖烏鱧有很多優點:烏鱧對環境適應性強,對池塘水質要求低,養殖密度大,產量高,效益高;黑烏鱧生長快,早春繁殖的魚苗當年即可發育成商品魚;烏鱧發病率低,成活率高;成魚運輸簡單,便於長途銷售。
魚卵孵化有兩種方法:壹種是人工模擬自然環境,給黑魚註射催產素後,將雌雄魚按照1: 1的比例放入池中,讓其自然產卵、受精、孵化;二是人工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