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燉湯很補血,如果貧血,燉湯就應該多放當歸嗎?
早在東漢,中醫就用當歸燉羊肉治療疾病了 元代總領禦膳廚房的禦醫忽思慧,寫了壹本《飲膳正要》,記錄了很多飲食禁忌以及各種美食的做法。元代是蒙古族人做皇帝的天下,但飲食同樣受到漢文化的滲透,於是《飲膳正要》中夾雜了漢蒙的各種美食,兩種文化在廚房裏、餐桌上進行交融。 蒙古族偏愛羊肉,《飲膳正要》中經常用到羊肉與各種食材同煮,用於營養補充及身體調養。但吃羊肉並把羊肉用於滋補調理,並不是只有蒙古族這麽做。 早在東漢時期,名醫張仲景所著的中醫經典《金匱要略》中,就記載了當歸生姜羊肉湯的做法,用當歸15克,生姜25克,羊肉250克,***同燉湯喝,用大概1600毫升水,燉到600毫升左右,分三次用完,用於治療血虛血瘀寒凝的腹痛。 當歸,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 當歸長於補血,被中醫稱為是「 ”補血聖藥”,於是就有人問了:「 ”既然當歸補血,如果貧血,燉湯是不是就可以多放些當歸呢?”答案是,不可以。 雖然當歸是藥食兩用的食材,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百姓們經常用於燉湯做菜,特別是在廣東地區,經常會做當歸瘦肉湯、當歸黃芪燉雞等美味的燉湯來滋補調養,來了月經的女孩子們也經常用當歸紅糖煮雞蛋吃。 經實踐證明當歸安全性比較高,而且藥理學的實驗證明當歸能顯著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生成,某些情況下的貧血是可以用當歸的,但也要註意並不是任何情況的貧血都能用當歸,而且當歸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貧血不等於血虛證,用當歸燉湯註意以下三點 首先,貧血是壹個西醫的概念,它和中醫裏所說的血虛證並不完全是同壹回事。 貧血指的是「 ”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壹種常見的臨床癥狀。” 貧血通常是根據紅細胞容量測定的結果來判定 而中醫裏面的血虛證指的是出現了「 ”面色蒼白或萎黃,唇爪蒼白、眩暈耳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經愆期,量少色淡,甚則閉經,舌淡脈細”等癥候表現的情況。 脈診,是中醫四診之壹,脈細表示虛證 綜上所述,貧血是有生理數據做指標的,而血虛證以各種癥候的具體表現作為判斷依據,兩者不可混為壹談。 而且當歸之類的補血藥,經常是有「 ”滋膩粘滯”的特征,所以無論貧血不貧血,若是脾虛的人,或出現濕氣重、經常感覺腹部氣滯氣脹,大便泄瀉的癥狀就不要吃當歸了。 總的說來就是,如果貧血出現血虛證,則可以適當選擇當歸燉湯用於食補,如果貧血伴有脾虛濕盛,則不建議選用當歸。 其次,如果是確定屬於血虛證,是適合用當歸的情況,選用當歸時,對劑量也是有限制的,並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傳統中藥房中的抓藥,用戥子來衡量中藥重量 在《金匱要略》中的當歸生姜羊肉湯,也僅用了當歸15克,而且是燉湯後是分三次服用的。臨床上當歸的用量是5-15克,平時燉湯,按照壹人份則5克左右即可,最好不要超過10克。 此外,當歸因為含有揮發油,味道比較濃烈,如果放多了當歸,不但有安全方面的考慮,味道也是比較難以讓人接受。總之呢,當歸雖好,註意適量,好東西總是適度就好。 最後需要留意的是,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具體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和身體狀態,配伍其他食材同用進行調理。例如加入補氣的黃芪、人參等用於氣血兩虛;加入熟地、白芍、川芎則用於血虛萎黃、心悸失眠;若遇血虛寒滯,則可以加入阿膠、艾葉等等。 中藥除極少數可單用外,壹般都配伍成方劑使用 多學點中藥小知識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能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常用於血虛諸癥;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風寒痹痛;血虛腸燥便秘等證,常根據不同癥狀配伍其他藥材組成方劑使用。 壹般入湯劑煎服,常規用量5-15克。濕盛中滿、大便泄瀉者忌服。 當歸切片 傳統中藥學認為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還能和血,在《醫學啟源》中說’當歸,氣溫味甘,能和血補血,尾破血,身和血。” 而根據現代藥理研究,當歸的不同提取物的藥理作用也各有所不同,促進機體造血、抗輻射的主要是當歸多糖,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是阿魏酸;改善血流動力學,調節子宮平滑肌的主要是揮發油等。 頭條號:壹味藥食,我是壹枚喜歡美食的執業中藥師,這是《聊美食,學中藥》第七期,歡迎點擊頭像持續關註,喜歡請轉發、點贊,歡迎評論留言,交流探討。 《聊美食、學中藥》,持續挑戰100期,往期也精彩 6、枸杞分甘杞藥杞嗎?青海枸杞、寧夏枸杞,區別是什麽?哪種更好? 5、為什麽菜市場有新鮮人參賣?新鮮人參能當菜吃嗎?什麽人適合吃? 4、蘿蔔燉湯太鮮美,低調潛入禦膳房,種子「 ”萊菔子”,生熟有區別 3、蒜對健康有益,怎樣吃不口臭?這種奇妙吃法,新奇而美味 2、「 ”妳算哪根蔥”到底指哪種蔥?健康、美食界的傳奇,別小看它 1、生姜,廚房必備的佐料,美食養生離不了,壹塊姜能分姜六味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