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ú dǔ
牛肚即牛胃。牛為反芻動物,***有四個胃,前三個胃為牛食道的變異,即瘤胃(又稱毛肚)、網胃(又稱蜂巢胃、麻肚)、瓣胃(又稱重瓣胃、百葉胃),最後壹個為真胃又稱皺胃。瘤胃內壁肉柱行業俗稱“肚領、肚梁、肚仁”賁門擴約肌,肉厚而韌俗稱“肚尖”、“肚頭”(用堿水浸泡使之脆嫩,可單獨成菜)。應用瘤胃可把牛漿膜撕掉,保留粘膜,生切片涮吃。菜品如“毛肚火鍋”、“夫妻肺片”。網胃應用於瘤胃相同,瓣胃於皺胃大都切絲用。牛肚中運用最廣的為肚領和百葉。
2 牛肚的別名百葉、肚尖、牛胃、毛肚
3 牛肚的使用提示每次約50克
4 牛肚的營養價值
牛肚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具有補益脾胃,補氣養血,補虛益精、消渴、風眩之功效,適宜於病後虛羸、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5 牛肚適合的人群壹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於病後虛羸、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6 牛肚的食療功效性平、味甘,歸脾、胃經;
有補虛、益脾胃的作用;
治病後虛羸,氣血不足,消渴,風眩。
7 牛肚的食用建議1. 於脾氣不足,健運失職所致之納差、乏力、便溏等癥。
用牛肚苡仁粥。用牛肚壹個,苡仁 120 克。將牛肚洗凈,切片,與苡仁同煮粥服食。本方有健脾除濕之功。
2. 於元氣不足之虛勞。
用生姜燉牛肚。方中用牛肚 300 克,生姜 30 克。將牛肚洗凈,生姜切片,加水同燉至牛肚熟後,取出切片,放回湯中,調入料酒、味精、精鹽、豬脂少許,煮開後服食。本方有補元氣,壯身體之功。
3. 於脾胃虛弱,失卻健運所致之胃痛、烷腹脹痛、噯腐吞酸等癥。
用砂仁陳皮肚。用砂仁,陳皮各 3 克,牛肚 250 克,生姜 3 片,食鹽、味精少許。將牛肚洗凈,砂仁、陳皮研末,生姜切碎,加水同燉至牛肚熟爛後,取出切片,放回湯中,調入食鹽、味精,煮開後,即可服食,分三次飲服,每日壹劑。本方有健脾理氣,降氣除懣之功。
8 《*辭典》:牛肚 8.1 出處《食療本草》
8.2 拼音名Niú Dǔ
8.3 牛肚的別名牛百葉(《本草拾遺》),牛膍(《綱目》)。
8.4 來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胃。
8.5 性味①《日用本草》:"味甘,平。"
②《綱目》:"甘,溫,無毒。"
8.6 功能主治補虛,益脾胃。治病後虛羸,氣血不足,消渴,風眩。
①《食療本草》:"主消渴,風眩,補五臟,以醋煮食之。"
②《本草拾遺》:"牛肝和腹內百葉(即重瓣胃)作生,姜、醋食之,主熱氣,水氣,丹毒,解酒勞。"
③《日用本草》:"和中,益脾胃。"
④《本草蒙筌》:"健脾胃,免飲積食傷。"
⑤《綱目》:"補中益氣,解毒,養脾胃。"
8.7 牛肚的用法用量內服:煮食。
8.8 摘錄《*辭典》
用到中藥牛肚的方劑 牛車肉u《醫學入門》卷三:組成:紫河車(洗凈,煮爛)、牛肚(切碎)。主治:失心癲狂。用法用量:上和壹處,同...
健脾膏錄:《理瀹》《理瀹》:健脾膏:處方:牛精肉1斤,牛肚4兩(用小磨麻油3斤浸熬,聽用),蒼術4兩,白術...
更多用到中藥牛肚的方劑古籍中的牛肚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六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論辨二首、合九十法、方二十壹首
方。飲人乳汁壹升。立愈。又方以泔洗頭。飲壹升愈。牛肚細切。以水壹鬥。煮取壹升。暖飲之。大汗出者愈。〔...
《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壹]菘種菘葉,圓而大,或若,啖之無渣,絕勝他土者,疑即牛肚菘也。時珍曰∶菘(即今人呼為白菜者)有二種∶壹種...
《證類本草》:[卷第二十七]菘(音嵩)唯蘆菔子黃赤色,大數倍,復不圓也。其菘有三種∶有牛肚菘,葉最大濃,味甘;紫菘,葉薄細,味少苦;白菘似...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註》:[卷七]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欲死方飲人乳汁壹升,立愈。以泔水洗頭,飲壹升愈。牛肚細切,水壹鬥,煮取壹升,暖飲之,大汗出愈。註...
《醫宗金鑒》:[卷三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治啖蛇牛肉食之欲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