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找到以下信息
(1)哈拉帕文明南亞次大陸最古老的文明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因為這種文明最早發現於哈拉帕(今巴基斯坦旁遮普),所以稱之為哈拉帕文明。它大致存在於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哈拉帕文明遺址有250多處,分布廣泛,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薩雷科拉和堅戈,南至阿拉伯海附近的康吉塔爾,東至印度首都新德裏附近的阿拉姆吉布爾,西至巴勒斯坦和伊朗邊境地區的蘇特卡根杜爾,南北深度超過1100公裏,從哈拉帕文明的發現對南亞乃至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追溯到印度歷史時代和文明時代開始的1000多年,從而使古印度成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哈拉帕文明時期,印度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此時文明已經進入青銅時代,人們已經掌握了金屬冶煉、鍛造、焊接等技術。雖然石刀、石罐仍在使用,但銅或青銅的斧、鑿、鐮刀、矛、匕首、鉤、碗、鏡等生產生活用具和武器是常見的。農業是哈拉帕文明的基礎和主要部門。因為青銅器的出現,農業更加發達。人們用青銅鶴嘴鋤耕田,水牛和牦牛作牽引,犁是木頭做的。種植的主要作物有大麥、小麥、棉花、亞麻和香蕉。棉花種植是古代印度居民最傑出的農業成就。壹些地區還種植了水道。畜牧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人們馴養了牛、山羊、綿羊、豬、狗、大象、駱駝和雞。狩獵動物包括鹿、野牛、老虎、熊、兔子和魚。這壹時期,印度的手工業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紡織和陶器制造是當時的主要部門。考古發掘時,發現當地很多家庭都有紡車。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居民擅長制作壹種與眾不同的紅色陶器,這種陶器非常耐用。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業貿易越來越活躍。這不僅是印度國內貿易的繁榮,也是國際貿易的頻繁。在哈拉帕文明的遺址中,人們發現了西亞的物件,如帶有螺旋頭或動物頭的別針,帶有插口的銅或青銅手斧,以及玉石、青金石、綠松石和其他寶石,這些都不是印度生產的,而是通過與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和中亞的貿易獲得的。後來在坎貝灣附近的羅塔爾發現了壹個長216米、寬37米的巨大碼頭,並有壹條長約2.5公裏的水道。來自西亞、中亞和北非的商船將各種寶石、手工藝品和礦物運到這裏,然後出口到其他地方,來自次大陸的木材、棉花、紡織品、象牙和香料也運往海外。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產生和繁榮。精心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是哈拉帕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中哈拉帕和摩亨佐律界英豪是傑出的代表。這兩個城市的面積和布局非常相似,各自占地約85萬平方米。它們由西邊的上城(也叫衛城)和東邊的下城(即居住區)組成。城市的街道非常整潔,大街寬,小巷窄,縱橫交錯。街道用規則的方磚鋪成,下面有四通八達的排水溝。哈拉帕下城有許多居民住宅和不同的商店。上城被高達13米的城墻環繞,人口約3萬。摩亨佐·律界英豪的城市裏有許多建築,如谷倉、浴室、餐館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上城北長12米,寬7米,深2.5米的漏日浴。南北兩側都有通往池底的臺階,池底和池壁都用幾層磚砌起來,塗上壹層厚厚的瀝青,防止漏水。這個城市大約有4萬人口。此外,這兩座城市的廢墟也反映了貧富差異。富人住在寬敞明亮、設備齊全的兩層或三層樓房裏,而窮人的房子往往又矮又簡陋,非常擁擠淩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