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是壹種常用中藥,原名縮砂仁,可分為陽春砂、縮砂仁、海南砂仁。果實成熟後采收、曬幹或文火烘烤,即為帶殼砂仁。剝去皮,曬幹種球,就是砂仁。陽春砂主要產於兩廣,部分從東南亞等國進口。其中春沙(果)療效明顯,品質優良,在國際藥材市場享有較高聲譽。
砂仁性溫,味辛,有行氣、調中、和胃、健脾的功效。用於治療濕濁中焦、腹痛、食積、嘔吐腹瀉、妊娠不良、胎動不安。
砂仁的功效和味道
刺鼻;性溫度。
綱要:辛、溫、澀、無毒。
歸經
入脾胃經。
功效指示
理氣和胃健脾。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噎廢食,寒瀉寒痢,孕期胎動。
《藥性論》:“治空調腹痛,止氣痢勞傷,消食水谷,暖脾胃。”
《本草綱目》:“上氣咳嗽,跑豚,驚風癲癇。”
《日華子本草》:“治諸氣,霍亂,心腹痛。”
張:“治脾胃氣滯。”
祛濕行氣
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本品善於化濕行氣,是健脾和胃的良藥。若濕濁內阻,中氣不動,常與蒼術、厚樸、砂仁同用,治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如脾虛氣滯,用黨參、白術,如香砂六君子丸。
溫中止瀉。
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嘔吐、腹瀉。因其能祛濕行氣、調嘔、溫脾止瀉,故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幹姜、附子同用。
理氣安胎
用於妊娠不良,胎動不安。本品能行氣、和中、安胎。妊娠氣虛嘔吐、胎動不安者,可與白術、蘇梗同用。
骨頭僵硬和窒息
《本草綱目》載:化鋼為骨?骨轉草木藥和方土連黃三都用。雖然不知道真相怎麽能治好這個東西,但是在臨床上已經反復使用了。供參考。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祛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可用於濕濁痹阻、食欲不振、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不良、胎動不安。
溫腎降氣
砂仁性溫,味香,但能出逃,與五臟之氣相和,故有降氣歸源之功,故可治虛火跑豚、浮上之癥。
砂仁的作用,砂仁,辛,溫。脾胃經。祛濕行氣,溫中止嘔,溫中止瀉,安胎安胎。用於脾土濕滯、脾胃氣滯證,癥見腹脹、惡心、納差、消化不良、嘔吐、腹瀉乏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配伍,如香砂六君子湯。現代醫學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砂仁也有保胎的作用。常與白術、圍梗同用,治胎動、妊娠嘔吐等癥。砂仁觀賞價值高,初夏可見花,盛夏可見果。
怎麽吃砂仁是做香料用的,微辣,味道像樟腦。在東方,它是菜肴的調味品,尤其是咖喱菜肴。在斯堪的納維亞,它經常被用來調味面食。
砂仁蒸鯽魚
主料:鯽魚300g砂仁5g輔料香油適量鹽適量姜汁適量澱粉適量。
步驟
(1)鮮鯽魚1條,宰殺備用。
(2)九順姜汁、砂仁備用。
(3)備用玉米澱粉。
(4)砂仁研末,放入小碗中,加入香油和鹽拌勻備用。
(5)將制好的砂仁均勻塗抹在鯽魚的腹腔內。
(6)取適量澱粉塗抹在魚肚開口處,以免汁液流出。
(7)將處理好的鯽魚放入蒸魚盤中。
(8)將處理好的鯽魚放入蒸鍋中,冷卻18分鐘,煮沸後轉中火蒸。
(9)蒸熟即可食用。
砂仁蒸雞
食品
主料:雞肉400g,砂仁15g,枸杞10,輔料:蔥、姜、鹽2g,紹興酒15ml。
步驟
(1)洗雞肉
(2)將雞肉剁碎,放入鍋中焯壹下,去血沫。
(3)將10粒左右的砂仁種子打碎,最好磨成粉末。
(4)將焯水的雞肉倒入鍋中。
(5)加入蔥、姜、鹽、紹興酒、枸杞。
(6)最後,均勻撒上磨碎的砂仁。
(7)然後放入蒸籠蒸半小時。
砂仁炒鱔魚絲
材料
材料:鱔魚300g、韭菜200g、韭菜1根、姜3片、蒜2瓣、砂仁5片、紹興酒2大勺(30ml)、高湯2大勺(30ml)、醬油1大勺、油(15ml)分別適量。
工作方法
(1)鰻魚從市場買回後,請店家宰殺去骨。去骨鰻魚從頭部和尾部切下,用流動的水沖洗幹凈血液和粘液,先切成5厘米的段,然後切絲。姜切絲。將蔥切成段。將大蒜壓碎,切成蒜末。韭菜洗凈,切成4厘米長的段。
(2)將沸鍋中的水用大火燒開,放入鱔魚絲焯水至水再次沸騰,撈出瀝幹備用。
(3)將炒鍋內油加熱至六成熱,放入砂仁、香蔥、姜絲、蒜末,炒香後放入鱔魚絲,翻炒均勻。
(4)炒鍋加入紹興黃酒翻炒1分鐘,再放入韭菜段翻炒至韭菜段變軟,加入生抽、鹽、白糖翻炒均勻,加入高湯加蓋燜2分鐘。
(5)最後撒上白胡椒粉翻炒均勻,出鍋前撒上香油。
砂仁、白術和陳皮包
材料:白術25g,砂仁6g,陳皮1/3,豬肚1,生姜5片。
烹飪:
砂仁粉碎,其他藥物略泡,五花肉洗凈,翻面,用生粉反復搓揉,再洗凈,切塊。除砂仁外,將所有湯料放入土鍋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小火煨兩小時左右,放入砂仁,加入適量鹽煨片刻。這個量可以4-5個人用,棄渣,五花肉就可以撈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