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對於壹些食物的屬性的問題?

對於壹些食物的屬性的問題?

掌握食物的偏性,自己註意飲食也能養生

藥療不如食療,藥的毒為其偏性,只可救災不可常用.食物也有其偏性,但偏性小,掌握之在飲食上多多註意也能養生!

人的體質有陰陽偏勝的不同,所謂陽偏勝是指熱性體質或熱病來說,陰偏勝是指寒性體質或寒病來說。食物按它的性質來說,也有寒熱溫涼之分。壹般寒涼性質的食物,對陽偏勝者適宜,溫熱性質的食物對陽偏勝者適宜。既然食物有寒熱兩種性質的不同,那麽,對各種食物的性質必須有所了解,才能談得上對飲食宜忌的理解。

粘米:性甘平溫補。早晨煮粥吃,有暢胃氣,助消化,生津液之功。每早吃白粥,長肌肉,增加食欲。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高熱患者、胃腸道手術後均不宜吃粘米飯。

粳米:性甘涼,清胃熱、生津止渴。陳倉米(儲存多年的舊米)有清濕熱,利小便、除煩渴之功虛寒體質者不宜吃粳米。

糯米:性甘溫,脾肺虛寒者適用。但性粘滯,煮熟性熱,多吃發濕熱,動痰火。熱病者不宜吃。

面粉,性甘溫,補虛養氣,充五臟。但能壅氣作渴,氣滯,口渴者少吃。

黑豆:性甘涼,補腎、明目、安神、養陰活血。常用治腎虛腰痛。

黃豆:性甘寒,有排膿拔毒,消腫止痛作用。炒熟吃則健脾。

綠豆:性甘寒,清熱解毒,利小便,消暑止渴。虛寒體質者忌吃。

薏米(薏仁米):性甘淡微寒,有滲濕利水,健脾消腫功效。妊娠婦女忌吃。

蓮子:性甘溫,補脾,交通心腎而'安神,治脾虛泄瀉、失眠、婦人帶濁、男子夢遺。大便燥結者少用。

韭菜:性辛溫,行氣活血,有散瘀止吐衄作用,又能助腎陽,治陽痿。陰虛陽亢者和孕婦慎用。

大蔥:性辛散,能發汗解表,通竅,活血。胃熱者少吃。

大蒜:性辛溫,健胃通竅,祛寒解毒。多食生痰動火,陰虛者不宜吃。

薤頭::性辛溫,調胃、通陽,行氣散血,治心胃氣痛。氣虛血弱者慎用。

芫荽(胡荽):性辛溫香,辟穢氣,能發麻疹。陰虛病人忌吃。

生姜:性辛溫,祛寒發表,調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熱病和癰瘡病人忌吃。

蘿蔔:性甘辛寒,有化痰,消食,解毒作用。但性寒,虛寒體質者忌吃。服人參時忌吃蘿蔔。胃痛病人吃了蘿蔔幹會復發。

冬瓜:性甘寒,止渴利尿,消水腫。陽虛患者忌吃。

絲瓜:性甘涼,涼血、解毒、消暑。胃寒者少吃。

茄子:性甘寒,散血,多吃令人目昏。

辣椒;性辛溫,祛寒健胃。胃熱和痔瘡患者忌吃。

芥菜;性辛涼,有發散作用。輕癥外感飲芥菜湯有解表作用。

白菜:性甘寒,利尿,清肺熱。肺寒咳嗽者忌吃。

南瓜;性甘溫,補脾充饑,暖胃。胃熱病人少吃。

黃瓜:性甘涼,止渴解暑,利尿。脾胃虛寒者忌吃。

芥藍菜:性溫澀,散血。婦女血虛時少吃。

長豇豆(豆角):性甘平,補脾。

四季豆:性寒有毒。煮熟透,並多加豬油可防中毒。胃寒者忌吃。

蓮藕:性澀平,解熱毒,止渴、消瘀血。藕節能止血。煮熟性甘溫,益胃補心,止瀉。

花生:性香辛甘,益脾、潤肺、補血。

萵苣(生萊);性甘涼,止渴清胃。胃寒者少吃。

木耳:性甘涼澀,散,血清熱,止痢。虛寒體質者忌吃。

玉米;性甘平,益中補脾。止渴消腫。

紅薯;性甘平,潤胃滑腸。大便溏爛、胃痛病人忌吃。

菠菜:性溫澀,補血。胃熱者少吃。

莧萊。性寒滑,清大腸熱。脾虛便溏者忌吃。

大白菜(京白菜):性甘寒,清胃熱,利尿。虛寒體質者忌吃。

芋頭:性甘溫,潤腸通便。胃痛和大便爛者忌吃。

慈姑:性甘溫澀,實大腸。便秘者少吃。

竹筍:性甘寒澀,能發瘡毒。癰瘡病者忌吃。

紫菜:甘寒滑,能降火祛熱痰。肝陽上亢之頭暈可吃,胃寒者忌吃。

發菜:·性寒,散血降火,止痢疾。虛寒者忌吃。

豆腐:性甘鹹寒,清胃火,止渴。胃寒者忌吃。

豌豆(蘭豆):性溫涼,潤腸胃,止渴。

苦墨菜:性苦寒,清熱解毒。胃寒者忌吃。

洋蔥頭:性辛溫,健胃滑腸。

欖角;性鹹溫澀,破氣消積。胃痛和有內熱者忌吃。

菇菜(空心菜):性淡涼,消暑解毒。寒性體質者少吃。

飯豆(眉豆):性甘淡澀,行水祛濕消腫。寒癥者忌吃。

芹菜:性辛香,發散活血,消滯。血虛病人忌吃。

番葛:性甘寒,止渴解暑,清熱。胃寒者忌吃。

粉葛:性甘涼,生津止渴,解酒,清胃熱,止瀉。

荸薺(馬蹄):性甘涼,消積涼血,消暑解渴,生津。陽虛者忌吃。

葫蘆瓜:性酸甘寒,行水消腫,解暑利尿。寒性體質者忌吃。

蒲瓜:性甘涼,清熱解暑。

水瓜:性甘寒,清胃瀉腎火,利小便。腎陽虛者忌吃。

豆豉:性鹹溫,健胃破氣消積。哺乳婦女忌吃,吃則乳汁不來。

金針菜(黃花萊);性甘寒,清熱解毒,活血利水。治黃疸肝炎。

構杞菜:性甘苦涼,清肝明日。

雪梨:性甘涼,潤肺止咳。肺寒者忌吃。

白果:性苦甘潤,潤肺定喘,化痰,縮小便。寒喘者忌吃。

核桃:性甘溫,潤肺溫腎,定喘,壯陽,縮小便。

西洋萊:性甘苦寒,清肺火,利尿,虛寒者忌吃。

番木瓜;性甘溫潤,潤肺,下乳汁,養胃陰。

柿餅:生柿子性甘寒,多吃生痰敗胃。柿餅性甘溫,健脾益肺,止瀉。

紅棗;性甘溫,補血健脾。

柚子:性甘苦潤,潤肺化痰,行氣消滯。

甘蔗;性甘潤,有生津養陰作用。

肺、胃幹燥者最適宜。

荔枝:性甘酸溫,補血暖胃溫腎。陰虛火旺者忌吃。

胡椒;性辛溫香,溫脾、肺、胃,止咳化痰。熱癥者忌吃。

柑、橙:性甘酸涼潤,生津、潤肺、健胃、助消化。

香蕉;性甘寒滑,潤腸通便,降火生津。

馬鈴薯:性甘涼潤,潤胃滑腸。

黃皮果:性甘酸澀,行氣、生津、消食。

龍眼:性甘溫,補血健脾,寧心安神。

黑芝麻:性甘平潤,潤肺、胃,滋肝、腎,滑腸。

赤小豆:性甘淡,利水消腫。

海藻、海帶:性鹹寒,能軟堅散結,

滌痰,治癭腫。虛寒體質者忌吃。

忙果:性甘酸涼潤,化痰止咳,潤肺生津。

茼蒿菜:性甘溫澀,補腎,縮小便。

紅茶;性微苦溫,暖胃提神。

綠茶:性苦寒,清熱生津,止痢,消食。

蘋果:味甘酸性平,補心益氣,生津止渴,健脾胃。助消化。

扁豆;味甘性平,健脾,胄,消暑解毒,除濕止瀉。

枇杷果:味甘酸性子,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止嘔。

米粉:用米漿放在蒸盤裏蒸熟而成。味甘性涼,養胃益氣,生津潤腸。胃寒及胃酸過多者忌吃。

豆醬:味甘性寒,和胃生津,潤腸。胃寒者忌吃。

山藥(懷山藥、淮山):味甘性平,補脾、胃,益肺、腎,長肌肉,止泄瀉,治消渴,固精,止帶下。

小麥肉;味甘性平,養心安神,止汗生津,治精神恍惚、煩燥不安等癥。

橄欖(青果);味甘酸性涼。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開胃降氣,除煩醒酒。胃痛病者忌吃。

木薯;味甘性寒、有毒,生津充饑,滑腸。胃寒者忌吃。

百合:味甘微苦性子,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番茄(西紅柿)·:味甘酸性平,開胃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口舌生瘡。

豆腐乳;味甘鹹微香,健胃消食,消脹滿,潤腸。

香蕈(香菇);味甘性平,開胃進食,化痰理氣。

豆芽;味甘平,祛濕利水,清熱,解酒,消腫脹。

蠶豆:味甘性平,益脾健胃,和中止瀉。

米糠;味甘性平,益胃,除濕,治腳氣病。

麥片:味甘性平,養胃,滋潤五臟,除濕,治腳氣病。

芡實;味甘澀平,補脾止瀉,圃腎澀精。

西瓜:味甘性寒,消煩,止渴、解暑,利小便。

甜瓜(香瓜):味甘性寒,止渴,利小便,解暑除煩。

葡萄:味甘酸性平,除煩止渴,健胃、利尿,益氣補血。

桃子:味甘酸微溫,治肺癆虛熱,潤皮膚,益顏色。

石榴:味甘微酸性微溫,解酒、止渴,健胃、止痢。

菠蘿;味甘酸微溫,消食、止渴、止瀉。

桑椹:味甘性寒,滋陰補血,止渴、解酒、安神。

食油:味甘香,潤腸緩下,滋補肺牌,潤澤皮膚。

食鹽:味鹹性寒,解毒涼血,潤燥,止癢。水腫病人少吃。

黃豆醬:氣味鹹寒,外塗湯火傷,益胃。

豆豉:氣味鹹香,健胃,消腹脹,婦女用之回奶,解魚、肉、菜毒。

食醋:氣味酸溫,下氣消食,散瘀止痛,軟堅散結。

食糖:氣味甘平,益氣、潤燥、清熱。

蜂糖:氣味甘平,潤五臟,益氣補中,止痛解毒,潤肺補虛。

酒:氣味甘苦辛,少飲和血行氣,壯神禦寒,健胃,多飲動火生痰,損脾胃,生濕熱。

煙:味辛香燥,提神醒腦,但有傷津損肺、生痰等害處,勿吸為宜。

雞:性甘溫,補虛溫中,生血補肝。但性溫燥動風,熱癥和小兒驚風者忌吃。

鴨:性甘寒,滋陰補虛,利水潤肺,水鴨尤良好。

雞蛋:性甘平,養心安神,益氣補血。

豬肉:性鹹寒,潤腸胃,生津液,豐肌肉,澤毛皮。多吃生痰助濕,外感風寒者忌吃。豬的五臟,可作補五臟的輔助藥。

狗肉:性酸鹹溫,暖脾胃,補虛勞,助腎陽。陰虛火盛者忌吃。

羊肉:性甘熱助火,補虛勞,益氣血,壯陽健胃。熱盛陰虛者忌吃。

羊奶:性甘溫,補肺腎,潤胃腸。治男子虛勞。

牛肉:性甘溫,補脾益氣,生血強壯。癰疽和熱病者忌吃。

牛奶:性甘微寒潤,補虛勞,潤腸胃。治反胃噎嗝,羊奶尤良好。

鯽魚:性甘涼,清潤胃陰。治胃熱引起的口瘡。

鯇魚(草魚):性甘溫,補脾胃。

鱅魚(大頭魚):性甘溫,健脾實肌肉。

鰱魚:性甘腥溫,壯肌肉,潤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