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刀削面
首先要介紹的,當然是山西最出名的,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刀削面了,山西刀削面在全國都很出名,也是山西最具有代表性的面食之壹。大部分的山西面館廚師都刀工嫻熟。把壹團面頂在腦袋上,壹手壹把刀將面削進遠離自己4~5米的大鍋裏~削的薄如紙片~~
刀削面可以說是山西人的日常飲食,風味獨特,刀削面全憑刀削,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面食。
2、臊子面
臊子面在山西尤以襄汾縣河西地區比較有名,故稱汾城臊子面。
臊子面選料用料考究,烹調講究技術,且工序繁雜、工藝細膩。在民間誇閨女和媳婦臊子面做得好,形成這樣的民謠:和下面,鐵蛋蛋,搟下面,圓旋旋,下到鍋裏蓮花轉,舀到碗裏飄牡丹,吃到嘴裏拉絲線。
3、山西燜面
山西燜面是很家常的壹道山西面食,做法並不復雜,但是用料很講究,燜面的種類很多,其中豆角燜面最好吃,山西人夏天的最愛。
跌上壹大碗燜面(山西人說吃面不叫吃面,叫“跌”面,從這個字也能看出山西人對面食的熱愛)再啃上壹瓣蒜,這就是在山西吃面的正確打開方式。
4、貓耳朵
貓耳朵是山西住戶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調味的好壞,就很難有壹定的標準。壹般而論,貓耳朵極像意大利的壹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貓耳朵是把面和得軟軟的,搓成大拇指的條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著壹轉,便被卷成像貓耳朵壹樣。在開水裏煮熟它,撈起來再配作料大火壹炒,耳卷裏吸存著湯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配料各隨其便,壹般人家愛用韭菜肉絲和蝦米,就很夠味,講究的用蝦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隨心所欲,沒有止境的了。
5、不爛子
不爛子本名“拌子”,山西方言裏把“拌”這個字拆成bu和lan兩個音來讀,諧音就成了“不爛子”。晉南做“雷”。做法:將土豆去皮洗凈切絲,拌入面粉,攪拌均勻後上籠蒸熟。春末槐花開時也可以用槐花做。炒著吃更爽!
6、手搟面
這種是帶湯的手搟面,在晉南叫做“其子”。還可以用豆面、三合面搟出來,特營養。
山西手搟面因用手工搟出的面條所以稱之為“手搟面”。面條的制作方法多種多樣,搟、抻、切、削、揪、壓、搓、撥、撚、剔、拉都成。吃起來口感比較勁道!
7、剔尖
剔尖做法:把和的很軟的面放在壹個帶把面板上,壹手端面板,壹手用鐵制筷子或木筷子壹根壹根往下撥入鍋內,如小魚在水裏跳躍。這種面柔軟綿滑,易於消化,配上葷素澆頭或打鹵即可食用。
8、蓧面栲栳栳
蓧面栲栳栳用營養價值極高的蓧面做成的,將面揉精,將小蓧面團壹揉、壹搓,再往手指上壹繞,就變出了壹卷卷的蓧面栲栳栳,豎立在籠中蒸熟即成。
蓧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間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確實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蓧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壽誕、小孩滿月或逢節待客,多以此進餐。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謂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
9、揪片兒
揪片做法簡單,將面和好後,搟成面片切成壹寸多寬的條,用手壹片壹片揪入開水鍋裏(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吃著筋滑。
10刀拔面
刀撥面在山西也是很有名的,撥面用的刀是特制的,每把刀約2.5公斤左右重。用這種刀撥出的面十分整齊,粗細壹致,斷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長半米有余。用這種刀撥出的面十分整齊,粗細壹致,斷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長半米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