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超市的經營模式根據聯系紐帶和經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直營連鎖、特許連鎖和自由連鎖。
(壹)、直鏈
1、直營連鎖(direct chain)也稱常規連鎖(簡稱RC),是在同壹流通階段經營同壹種商品和服務,在同壹總部同壹資本和集中管理機構的統壹領導下的連鎖經營模式。
連鎖企業的所有門店都在總部的直接領導下統壹運營,對每個門店實行人、財、貨和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統壹管理。如:沃爾瑪。
2.特征
(1)同等資本開店是直營連鎖、加盟連鎖、自由連鎖的最大區別。
(2)直營鏈的核心?管理和經營高度集中統壹,直營連鎖店的所有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完全集中在總部。
3.總部和連鎖店之間的聯系
(1)總部和連鎖店是同壹個資本;
(2)總部有權直接管理連鎖店;
③連鎖店在總部沒有資金投入;
④連鎖店的意見和建議對總部沒有影響;
⑤連鎖店很少或沒有自主權;
⑥連鎖店不需要向總部繳納經營指導費;
⑦連鎖店的壹切行為都要符合公司總部的規定;
總部和連鎖店之間沒有合同;
⑨總部沒有連鎖店人員參與;
⑩連鎖店的總部實行高度的集中統壹管理,連鎖店只管專心銷售。連鎖店不具備獨立的企業法人資格。
4、直營連鎖總部的功能
①統壹調動資金;
②統壹的管理策略;
(3)整體事業統壹開發應用,以同樣巨大的資本實力與金融界、生產部門打交道;
(4)大量統壹計劃采購商品對廠商產生影響;
⑤人才的統壹培養和使用;
⑥統壹新技術產品的開發和推廣;
⑦統壹商業票據和設施容器;
⑧統壹服務標識;
5、直營連鎖的優勢
(1)速度優勢:
可以統壹調動資金,統壹經營戰略,統壹整體事業的開發應用,決策執行速度更快;
(2)成本優勢:
同樣的大型商業資本所有者實力雄厚,有利於與金融機構和廠商打交道,容易獲得成本優勢;
(3)整體優勢:
在人才培養和使用、新技術產品的開發和推廣、信息和管理的現代化等方面。,很容易充分利用企業內部資源,發揮整體優勢,降低平均成本。
6、直鏈的弊端。
(1)直營連鎖店為了保證分店的所有權,要求總部有雄厚的資本,分店的擴張。
張速度受限於公司資本能力,同時承擔較高的經營風險;
(2)隨著分支機構數量的增加,其組織結構更加復雜,管理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3)各分公司經理由總部任命,是公司員工而非所有者,所以各分公司自主權小,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有限。
連鎖經營的特點1。整體經營理念是連鎖企業的第壹個特點。連鎖店的每壹個出發點都會從現實問題出發,全面考慮。第二,傳統店的重心只會停留在店內。
2.對企業形象的強調是第二個區別。
3.標準化的運營體系是連鎖店取勝的基石。因為標準化的操作系統可以減少變量,把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
4.推廣的積極性是第四點。連鎖企業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等待。
連鎖超市的發展趨勢(壹)超市發展的基本趨勢
超市發展的基本趨勢是壹大壹小。超市的規模化發展是否令人滿意?壹站式購物需求,小型化發展是為了滿足?附近方便嗎?需求。大型超市通常統稱為?大賣場?。其實大賣場在中國是壹個很不清晰的概念。上海早期把營業面積超過5000平米的超市稱為大賣場,實際上有各種發展模式。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大賣場的概念已經被國內的運營商創造性地運用到很多其他業態中,比如家電大賣場、建材大賣場、家居大賣場、餐飲大賣場,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大賣場。所以超市不是業態,就像購物中心不是業態壹樣。其實超市可以分為四種:壹是批發超市,分為限定品種和多品種;二是綜合超市具有社區購物中心的功能,可以滿足社區居民80%以上的購物需求和購物引發的休閑需求;三是生鮮超市,經營面積比前兩家超市小,70%是生鮮,具有替代傳統菜市場的功能;第四,以壹般食品和日用品為主的便民超市是傳統超市,主要滿足消費者的補充需求,生存發展空間不大。
對於大型連鎖公司,要特別關註綜合超市的發展趨勢。大型超市遍地開花的結果就是社區化,商圈範圍大大縮小。因此,發展綜合超市必須關註以下三個基本問題:壹是選址的便利性,包括交通、停車和店面結構;二是店鋪的綜合吸引力,包括購物功能和休閑功能的適當配置,購物功能的品類齊全,商品品類上強化生鮮和百貨等。三是加強人性化的購物環境,因為綜合超市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承擔區域服務中心的功能。商店欺負顧客的單調、乏味、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理的商業形象和經營風格是不可能吸引和留住顧客的。這樣的店會因為缺乏競爭力而被顧客無情拋棄。所以對綜合超市的服務人員的要求也會提高,他們的素質和對他們的滿意度直接決定了顧客的滿意度。
(二)超市業態的發展方向
超市業態將向三個方向發展:壹體化、小型化、新鮮化。
1.超市整合
中國大部分超市都是從小超市(超級超市)起家的。後來,外資大多以大賣場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因此,大賣場出現了激烈競爭的格局,隨之而來的是大賣場租金成本的大幅上漲。與此同時,消費者越來越依賴超市。超市的第壹個發展趨勢是大賣場與商業項目結合出租,成為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小型購物中心或社區商業中心。招商不僅可以降低店鋪的租賃成本,還可以提高消費者的選擇性,增強店鋪的集客和銷售能力。但商場與招商相結合的模式也存在很大的經營風險,並不廣泛適用。如果客源不足,商場生意不好,就很難保證招商區的經營業績,而高昂的租金成本又無法通過招商來分攤,就會使經營陷入困境。因此,考察開大賣場的商圈越來越重要。
2.商店小型化
超市的第二個發展趨勢是大賣場的小型化。顧教授在《大賣場發展遇到的挑戰》中指出,超市的經營面積在4000 ~ 6000平方米,是大賣場的小型化,是滿足消費者壹次性購買食品、日用品、快速消費品、家居用品的超市。壹般壹個大賣場需要20萬人口的支撐。大賣場可以在大城市以多家門店大規模發展。但壹旦發展成大城市的社區,或者發展成中小城市,就缺乏消費者規模和消費能力的支撐。所以要縮小規模,減少家電、服裝等百貨,擴大食品尤其是生鮮的比重,以適應市場的客觀需要。
3.標準超新鮮度
消費者對超市生鮮的需求已經形成,傳統小菜場存在很多隱患。生鮮超市會大發展,連鎖超市公司會在整合農副產品供應鏈的基礎上,通過生鮮關口。不管是大賣場還是綜合超市。中小型超市要把生鮮經營好,這是超市的根本。此外,快速消費品和日用品的折扣店也開始出現,這與自有品牌的發展相結合,將重新整合供應鏈,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很可能會轉變為自有品牌發展領域的競爭關系。
超級市場和百貨商店。
與傳統超市相比,綜合超市從商品角度主要有兩個提升,生鮮提升和百貨提升。但就其發展方向、發展區域和進入方式而言,有七點值得註意:壹是傳統社區百貨和新開發的大型住宅區將是綜合超市發展的有利區域,特別是傳統社區百貨將向百貨方向發展;二是上海各區縣中心區將成為綜合超市的重點發展區域之壹;第三,在市中心綜合超市和郊區綜合超市的夾擊下,位於兩者之間的綜合超市可能處於劣勢;第四,其他省份的中心城市是國內外商家綜合超市的必爭之地,缺乏實力和競爭力的超市公司可能會在這壹地區失利;第五,外省有壹定生活水平和購買力的縣級市和地級市是綜合超市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可能成為綜合超市的競爭熱點;第六,上述地區的中小加盟店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也可能成為新壹代綜合超市的加盟商;第七,加盟方式可能會轉向合資,然後從合資到直營,這需要很長時間。
(4)過鮮關。
生鮮是超市的金礦,是超市最基本的商品。做不好生鮮就等於放棄了顧客,放棄了超市經營的主動權,就等於自殺。在上海超市十幾年的發展中,壹開始,政府用政策支持和鼓勵超市經營生鮮。後來超市接受了生鮮的概念,老百姓也接受了生鮮的概念,不僅僅是傳統?三生?食品進入超市,甚至廣義上的?五個學生?食品也成為超市的主要商品。
為什麽現在還要走鮮食關?
因為還沒準備好。有大量超市沒有跳出傳統超市的框框,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當然,生鮮並不好做,生鮮的運營也有壹個發展過程。小超市做生鮮不方便只是常識。其實幾百平米的小超市也可以改造成專業的生鮮超市,但是如果完全改造,也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從生鮮運營模式的發展過程來看,首先是各門店從自營逐漸發展到承包經營,最後回歸到自營配送。
要想再次通過保鮮關,必須解決七個問題:壹是要建立保鮮業務的組織體系,由專業人員管理保鮮業務;二是要明確生鮮經營的發展方向,確定生鮮經營的有效模式;三是要建立生鮮食品管理的技術體系和產品標準;第四,要建立生鮮食品研發中心和生鮮食品供應網絡;五是建立和完善生鮮食品的冷鏈系統和熱鏈系統;六是大力發展生鮮食品品種,完善生鮮食品經營形式;第七,要建立生鮮經營的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