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溫度。不同菌種的菌絲生長溫度範圍和適宜溫度不完全相同。大多數種類和品種能在5 ~ 35℃生長,20 ~ 30℃也是它們生長的適宜溫度範圍。低溫和中低溫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4 ~ 26℃,中高溫和寬溫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8℃左右,平菇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5 ~ 30℃。
③濕度。菌絲生長的最適基質含水量為60% ~ 65%。當基質含水量不足時,真菌生長緩慢,真菌生長完成後,出菇延遲。原料栽培,基質含水量過高時,透氣性差,菌絲生長緩慢,容易滋生厭氧菌或黴菌。最佳結果期為70% ~ 75%。當大氣相對濕度為85% ~ 95%時,子實體生長迅速、旺盛。低於80%時,菇蓋易幹或開裂,高於95%時,易出現爛菇。在原料栽培中,常采用出菇期局部晾曬補水的方法,以保證出菇期真菌不被黴菌感染,出菇期有足夠的水分。
4空氣。平菇是壹種好氧真菌,其菌絲體在塑料薄膜的覆蓋下可以正常生長,在用塑料薄膜密封的菌種瓶中也可以正常生長。菌絲體在壹定的二氧化碳濃度下比在自然空氣中正常的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長得更好。也就是說,壹定濃度的壹氧化碳可以刺激平菇菌絲體的生長,但子實體的形成、分化和發育需要充足的氧氣。氧氣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不容易形成子實體。
⑤光線。平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但光照抑制菌絲生長。因此,真菌生長期間應給予黑暗或弱光環境。但子實體的發生或生長需要光照,尤其是子實體原基的形成。此外,光照強度也影響子實體的顏色和柄的長度。相比之下,強光條件下,子實體顏色較深,柄較短,肉較厚,品質較好;光照不足時,子實體顏色淺,柄長,肉薄,品質差。
⑥ pH (pH值)。平菇菌絲體可在pH 3.5 ~ 9.0範圍內生長,適宜pH為5.4 ~ 7.5。栽培時,天然培養基和天然水混合後,基質的pH值大多為6.0 ~ 7.5,適合平菇菌絲生長。但在實際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將pH值提高到7.5 ~ 8.5,以抑制黴菌生長,保證菌類生長。
⑦其他。平菇子實體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空氣中的壹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有害氣體較為敏感。當空氣中這些物質的濃度較高時,子實體會停滯、變形甚至枯萎。此外,它還對敵敵畏過敏。蘑菇房用敵敵畏殺蟲後,子實體會卷起來形成“雞爪菇”。平菇是壹種腐生真菌。通過分泌多種酶,菌絲體可以轉化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沈積物。
粉末、果膠等成分分解成單糖或二糖等營養物質,作為碳源被吸收利用,也可直接吸收有機酸和醇類,但無機碳不能直接利用。平菇使用無機氮(銨鹽、硝酸鹽等。)和有機氮化合物(尿素、氨基酸、蛋白質等。)作為氮源。蛋白質只有被蛋白酶分解,變成氨基酸(性別不同)後才能被吸收利用。
平菇生長發育的鎖定組合也需要壹些無機鹽,其中磷、鉀、鎂、鈣是最重要的元素。適合平菇的營養成分範圍很廣。闊葉樹段和鋸末是人工栽培中常用的栽培材料。在我國,稭稈(麥稭)、玉米芯、花生殼、棉籽殼也作為栽培料,適當搭配壹些餅肥、過磷酸鈣、石灰,補充氮等元素,可以促進平菇的發育和生長。平菇最佳產孢溫度為12℃ ~ 20℃,最佳孢子萌發溫度為24℃ ~ 28℃,30℃以上或20℃以下均影響萌發。菌絲可在5℃ ~ 35℃生長,最適溫度為24℃ ~ 28℃。子實體形成的溫度範圍為7℃ ~ 28℃,最適溫度為15℃ ~ 18℃。平菇是壹種變溫出菇。在壹定溫度範圍內,晝夜溫差越大,子實體分化越快。因此,較大的晝夜溫差和人工變溫可以促進子實體的分化。
平菇的種類很多,不同的種類和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壹樣。人們通常根據子實體的分化和發育過程中的溫度要求將側耳屬的物種分為三種類型:
1.低溫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不超過22℃,最適溫度在65438±03℃和65438±07℃之間。
2.嗜溫子實體分化的最高溫度小於28℃,最適宜的溫度範圍為20℃ ~ 24℃,如平菇、佛羅裏達側耳和杏鮑菇。
3.高溫子實體分化的溫度在30℃以上,最適溫度範圍為24℃ ~ 28℃。例如杏鮑菇和平菇。中國幅員遼闊。同壹個季節,南北方氣溫差別很大,不同地區可以不同。
根據當地當季溫度選擇不同溫度類型的平菇品種。平菇耐濕性強,野生平菇多生長在多雨、涼爽或相當潮濕的環境中。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基的含水量為65% ~ 70%。低於50%則菌絲生長緩慢,而含水量過高,物料中空氣不足也會影響菌絲生長。培養料太濕遇到高溫會變酸變臭,容易被雜菌汙染。
菌絲生長期要求空氣的相對濕度為70% ~ 80%,子實體發育期間要提高到85% ~ 95%。55%時生長緩慢,40% ~ 45%時蘑菇幹枯。95%以上,菇蓋容易變色腐爛,也容易感染雜菌,有時候菇蓋上會出現大量的小菇芽。如果平菇覆土,還要註意調節覆土的含水量。壹般地下30厘米到60厘米挖出來的土,只要不是剛下過雨,都符合上述要求。土晾幹後,調4 ~ 6遍水,這樣手壓不碎,不粘手。平菇是壹種好氧真菌,菌絲體和子實體都需要空氣才能生長。正常情況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21%(體積比),二氧化碳的含量為0.03%。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時,氧氣的分壓必然會降低。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直接影響平菇的呼吸活動,阻礙其生長發育。
平菇在菌絲生長階段,特別是子實體發育階段,需氧量急劇增加,應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培養。平菇對pH的適應範圍很廣,在3 ~ 10範圍內都能生長。但我喜歡酸性環境,
當pH為5.5 ~ 7時,菌絲體和子實體都能正常生長發育。平菇生長的最適pH值為5.4 ~ 6,杏鮑菇為6.5 ~ 7,杏鮑菇和佛羅裏達側耳為6.5 ~ 7.5,生長速度最快,菌絲健壯。平菇生長發育過程中,有機酸、乙酸、琥珀酸、草酸等。由於新陳代謝而產生,使得培養基的pH值逐漸降低。
另外,滅菌後培養基的pH值也會降低,所以在配制培養基時,最好將pH值調節到7 ~ 8。為了使菌種在最適pH值下穩定生長,在配制培養基時,常加入0.2%的磷酸二氫鉀(K2HPO4)和磷酸二氫鉀(KH2PO4)。如果在培養過程中產生過多的酸,可以加入少量中和劑碳酸鈣(CaCO3 ),以防止pH值下降過多而影響平菇的生長。在大規模生產中,經常使用石膏或石灰水來調節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