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食療方法
常見食療保健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與養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而食療作為壹種安全而有效的保健方法備受人們青睞。 下面就讓我們介紹幾種常見的食療保健方法。 1.祛口臭食療方 (1)藿香粥:藿香15克(鮮品30克),粳米50克。將藿香15克(鮮品30克)洗凈,放入鋁鍋內(壹定要用鋁鍋),加水煎5分鐘,棄渣取汁待用。再將粳米50克淘洗凈,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待粥熟時,加入藿香汁,再煮壹二沸即可食用。散暑氣,避惡氣作用。(《醫余錄》)。 (2)薄荷粥:鮮薄荷葉30克(幹品15克),粳米50克。將鮮薄荷葉30克(幹品15克)洗凈,入鍋內加適量水熬,棄渣取汁待用。將粳米50克淘凈,加適量水煮至米熟,再傾入薄荷葉汁,煮壹二沸即可食用。具有利咽喉,令人口香作用。 (3)荔枝粥:幹荔枝5~7枚,粳米或糯米50克。將幹荔枝5~7克(去殼),粳米或糯米50克,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為稀粥。晚餐食用,連吃3~5日為1個療程。具有溫陽益氣,生津養血功效。適用於口臭,老人五更瀉。素體陰虛火旺的老人忌食。 (4)生蘆根粥:生蘆根30克,粳米50克。將生蘆根30克洗凈,加水煮取藥汁待用。再將粳米50克淘凈入鍋煎至粥八成熟,傾入藥汁煎至米爛熟即可食用。晨起空腹食用。具有清熱,除煩,辟穢除臭作用。此粥不宜過久食用。 2.治痛經食療方 若氣充血旺,氣順血和,則經行通暢無阻,自然無疼痛之患。如血氣虛少、肝腎虧虛、寒邪凝滯、氣滯血淤,導致經行滯澀不暢、不通則痛也。因此,對痛經在辨證論治的同時,輔以藥粥調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歸蛋益母粥: 取當歸15克,益母草30克,雞蛋3個,粳米30克。先將當歸、益母草煎煮2次,每次沸後20分鐘,合並濾液,與粳米、雞蛋***同煮粥,吃蛋喝粥,每天1~2次,連續5~7天,治療3個月經周期。功具活血行氣,化淤止痛。適用於血淤痛經、經色紫暗或有淤塊,排出後疼痛減輕者。 姜棗紅糖粥: 取幹姜10克,大棗20個,紅糖、粳米各30克。先將幹姜加水煎煮30分鐘,取藥汁與大棗和粳米***同煮粥,待粥熟時,加入紅糖,趁熱食服,每天1次,連服5~7天。功能:暖宮散寒。適用於寒凝痛經,小腹疼痛而冷、得熱痛減,經少色黑者。 姜桂良姜粥: 取生姜30克,大棗10個,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先將生姜、高良姜煎煮2次,每次沸後20分鐘,合並藥汁,與粳米、大棗***同煮粥食服,連服5~7天。適用於寒凝氣滯痛經,經前或經後小腹脹痛,伴胸脅乳脹者。 參芪阿膠粥: 取黨參、炙黃芪各15克,阿膠、粳米各30克。先將黨參、黃芪加水煎煮,每次沸後20分鐘,合並藥汁,與粳米***同煮粥,再將阿膠烊化,與粳米調服,每天1次,連服5~7天,調治3個月經周期。適用於血氣虛弱痛經,小腹綿綿作痛,得按則減,少氣乏力,經色淡、質清稀者。 3.骨質疏松癥的食療方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治療比較困難,有時單純補鈣及維生素D效果不明顯,因此須中西醫結合治療,因人而異,辨證施治,並充分發揮飲食療法的積極作用,補其所虛,增其不足,調節其骨質代謝,使其維持在平衡狀況,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下面介紹幾款該病的保健藥膳。 芝麻核桃仁粉 原料: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50克。 制法:將黑芝麻揀去雜質,曬幹,炒熟,與核桃仁同研為細末,加入白糖,拌勻後瓶裝備用。 吃法:每日2次,每次25克,溫開水調服。 功效:滋補腎陰,抗骨質疏松。 黑芝麻滋補肝腎,為延年益壽佳品。近代研究證實,芝麻含有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D、E,所以有良好的抗骨質疏松作用。核桃仁補腎強腰,從營養學角度分析,核桃仁中所含的鈣、磷、鎂、鐵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均可增加骨密度,延緩骨質衰老,對抗骨質疏松。 黃芪蝦皮湯 原料:黃芪20克,蝦皮50克。 制法:先將黃芪切片,入鍋,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兌入洗凈的蝦皮,加水及蔥、姜、精等調味品,煨燉20分鐘,即成。 吃法:佐餐當湯服食。 功效:補益脾腎,補充鈣質,抗骨質疏松。黃芪擅長益氣補脾,近代實驗研究證實黃芪有雌激素樣作用,可有效地防止和減少絕經後婦女因缺乏雌激素而引起的骨丟失。 4.過敏性鼻炎食療方 過過敏性鼻炎發病與變態反應體質、精神因素、內分泌失調等有關。主要癥狀是突然發作鼻癢、噴嚏、流清涕。中醫稱為鼻鼽,本病呈陣發性發作,壹開始,先有鼻腔發癢,隨著脹悶、噴嚏頻作,鼻塞,流大量清鼻涕,有些病例可出現頭痛、耳鳴、聽力障礙等癥狀,檢查時可見鼻粘膜淡白或暗灰色,呈水腫樣,鼻甲腫大。 中醫辨證治療 腎虛型 臨床表現鼻流清涕,噴嚏頻頻,鼻癢不適,經常反復發作,早晚為甚;腰膝酸軟,形寒肢冷,遺精早泄,夜尿多,舌質淡,苔白,脈濡弱。 食療藥膳 1.鱔魚煲豬腎:黃鱔250克(切段),豬腎100克,同煲熟,調味食用。 2.蓯蓉金英羊肉粥:肉蓯蓉15克,金英子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蔥白2根,生姜3片。先將肉蓯蓉、金英子水煎去渣取汁,入羊肉、粳米同煮粥,待熟時,入鹽、生姜、蔥白稍煮即可。 3.菟絲細辛粥:菟絲子15克,細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菟絲子洗凈後搗碎和細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時加白糖即可。 風寒型 臨床表現鼻塞、噴嚏、流清涕,咳嗽、咽痛、惡風寒、身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食療藥膳 1.蔥白紅棗雞肉粥:紅棗10枚(去核),蔥白5莖,雞肉連骨100克,芫荽1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將粳米、雞肉、生姜、紅棗先煮粥,粥成再加入蔥白、芫荽,調味服用,每日1次。 2.神仙粥:生姜6克,連須蔥白6根,糯米60克,米醋10毫升,先將糯米洗後與生姜同煮,粥將熟時放人蔥白,最後入米醋,稍煮即可食。 以上介紹了幾種常見的食療保健藥方,如果您有以上的病癥的話,只要您按照食療方認真服用,就壹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秋冬季流感發作時主要是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癥狀。很多食物都有滋潤的作用,可以幫身體潤燥,相當於守護了感冒入侵的通道。 山藥糕→健脾 山藥糕 山藥是壹種補益脾胃的優質食品 原理:我們說過,體表有壹層衛氣防禦外邪入侵,那麽衛氣如何得來呢?衛氣由脾胃消化所生,也就是說,只有脾產生足夠的氣血能量,衛氣就會充沛有力,防禦功能強勁,體質弱、經常感冒的人尤其需要健脾。山藥是壹種補益脾胃的優質食品,山楂可以健胃、消食,這兩種食物結合充分實現了調理脾胃、益精補氣的目的。 將兩根山藥去皮、蒸熟後,碾成山藥泥。 用山藥餅卷成筒包住山楂糕 方法:將兩根山藥去皮、蒸熟後,碾成山藥泥,然後加適量白砂糖,用搟面杖搟成壹個方型的山藥餅,在上面放壹條山楂糕,用山藥餅卷成筒包住山楂糕,最後切成小段即可。 蜂蜜柚子茶→潤腸 蜂蜜柚子茶 蜂蜜和柚子是潤腸的最佳搭檔 原理:中醫看來,肺和大腸互為表裏,彼此的情況互相影響,腸道中的廢物需要肺氣向下運行才能排出,腸道中產生的津液則主要供應給肺臟。所以腸道的潤滑、通暢可以強健肺的功能,從而預防感冒,蜂蜜和柚子是潤腸的最佳搭檔。 柚子最好選擇胡柚,維生素C含量高。 超市也有售現成的柚子茶 方法:柚子最好選擇胡柚,維生素C含量高,蜂蜜選香味較淡的,可以突出柚子的果香味。將柚子皮薄薄地剝下(不要白瓤),切成細絲,柚子肉用攪拌機粉碎,加入清水和冰糖熬至黏稠,晾涼後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就做好了。想喝時盛2~ 3 勺,用溫水沖兌。超市也有售現成的柚子茶,不過自己做的別有風味。 川貝燉鴨梨→潤肺 川貝燉鴨梨 川貝可以清熱潤肺 原理:秋冬季節氣候幹燥,體內缺乏足夠的津液,外界燥氣容易入侵而引發感冒。梨的性質偏涼,多汁,被歷代醫學家認為是潤肺燥的佳品,川貝可以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秋冬季經常吃這道小甜食是最好的防治秋燥感冒的方法之壹。 梨中加入川貝 放入鍋裏燉至梨變成透明色即可 方法:梨洗凈,從上部分切下梨蓋,再用勺子把梨核挖掉,梨中加入川貝(中藥店可以買到)、冰糖,蓋上梨蓋,把梨放在大碗裏,加水到半個梨的程度,然後放入鍋裏燉至梨變成透明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