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自己做早餐。即便如此,如果可以,我還是會出去在早餐店坐壹會兒,看看報紙,吸收壹下城市的覺醒,然後我會覺得自己真的清醒了。
臺北真是個奇怪的城市。我數了數我的老家。不到300米,周邊大街小巷大概有20家早餐店,還不包括早上營業的面包店和咖啡店。有那麽多只供應早餐的人。我想這是世界上罕見的景象。
臺北特有的早餐店,門口會擺壹張煎炸桌,冒著油煙,賣中式煎蛋豆漿,西式漢堡奶茶。廣告牌雖然琳瑯滿目,但都是大同小異的東西,拆了再組合。但是至少妳可以像咖啡店壹樣坐壹個小時,但是比咖啡店便宜多了,也輕松多了。在這裏,人們自動剝離了咖啡店優雅知性的生活方式,自然形成了臺灣省島特有的早餐店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是真正由需求和有限的資源配置建立起來的。大家都很匆忙,不理別人,吃飽了,看完報紙就走了。沒有忙亂,沒有浪漫的感覺,壹個堅實而具體的早晨,壹個準備好戰鬥並裝滿雜誌的地方。雖然要忍受油煙和老板高分貝的重復點餐,但每次出國都會特別懷念臺北整潔的早晨。
陳綺貞:日常生活的美好是日復壹日的享受。
第壹次去法國,看到滿大街都是咖啡店,就像電影和明信片壹樣。我遇到過在咖啡店吃早餐的男人,大多穿著西裝,壹邊看報紙。桌子上只有壹個羊角面包、壹杯果汁和壹小杯咖啡。即使我已經在法國了,坐在露天的咖啡館裏,喝著咖啡,我仍然覺得我是在巴黎,而不是真的在那裏。換句話說,我並不能真正融入這種情境,但我似乎走進了窗口,擺了個姿勢,復制了壹個悠閑浪漫的姿態。室外位置適合吸煙和行人互相註意。室內位置適合交談和親密行為。它不僅害羞,害怕煙味,而且坐在咖啡店裏花很長時間看書更浪費。城市在等著我去探索多姿多彩,以至於除了上廁所,查地圖,我都開始厭倦咖啡店了。後來我改成隨機襲擊街上賞心悅目的面包店。運氣好的話,我把剛烤好的面包和果汁拿到附近的小公園,坐在公園的椅子上,翹著二郎腿壹邊吃壹邊餵鴿子。我現在經常懷念的,是每天在公園裏靜靜自得其樂的時光。
臺北無疑是世界上最便利的城市之壹。
我永遠不會忘記,在西伯利亞的柏林,在冷空氣來襲的冬天,為了晚上八點出門買個雞蛋和奶油,我站在酒店式公寓門口猶豫了十分鐘。還不到晚上八點。門外好像是半夜兩點。沒有行人,甚至很少有車經過。路上有壹層薄薄的霜。衣服不夠,還要去幾個街區外的超市買東西。
那時候很懷念臺北賣熱食的便利店。那天晚上餓了壹夜後,第二天我讓朋友帶我去吃早餐。柏林的每壹家咖啡店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有的像倉庫,有的像書房,有的像自己家的客廳。與柏林的冷硬歷史相對應,這裏的人們卻出奇的友好熱情,我見過我見過的最長的咖啡店菜單。僅僅是早餐,就有好幾頁的內容,包括雞蛋的各種烹飪方法,奶酪的種類,不同口味的茶包,蔬菜或水果,以及上面的醬料...我看不懂長長的德語菜單。通過朋友翻譯,原來煮雞蛋幾分鐘就能煮好,茶包也能泡幾分鐘。這就是德國人的嚴謹。我忘了我是否拍了這張菜單,但我仍然記得這張早餐,它度過了壹個愉快的早晨。
威尼斯很糟糕。坐落在聖凱爾廣場旁邊,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咖啡店。在裝飾著巴洛克式天花板和家具的空間裏,在我們漂亮的餐桌上,銀盤裏放著壹壺紅茶,還有火腿雞蛋三明治,這是我在臺北看到的最常見的組合。三個人合計接近新臺幣4000元。這個舒適度真的太貴了。貴到連窗外聖凱爾廣場滿天飛的鴿子都好像在彌補,掙紮著為我飛翔。
那幾天正好碰上生理期,沒帶夠衛生用品,卻意外發現我所在的區域連壹家藥店都沒有,更不用說壹家便利店。除了餐館和名牌服裝店,只剩下紀念品店了。他們賣的是化妝舞會面具,有嘆息橋的明信片,刻有貢多拉木船的鑰匙圈。由於地層下陷,遭受洪水的居民已經撤離了。到了晚上,整個城市就像壹座空城,幽深的街道上沒有電視聲,水岸兩邊的房子裏沒有燈光,任何地方都沒有豪華的衛生巾。沒想到能在古城體驗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幸運的是,我的同事和朋友給了我臨時的幫助。否則,我可以想象的不便和痛苦。在這個季節,即使不適合旅遊,威尼斯依然人山人海。白天去的地方和明信片上神秘的寂靜差距很大。只有當妳在黃昏爬上鐘樓鳥瞰威尼斯,在夜晚聆聽街頭藝人孤獨的吉他聲,在深夜第壹次乘船去威尼斯,妳才能拼湊出斑駁面具後所剩無幾的奢華。
在臺北的早餐店,我通常吃兩片白吐司,喝壹杯紅茶。就在我無法集中精力閱讀頁面上的文字的時候,或者幾乎同時,我再也忍受不了那些油煙了,我會離開。停留時間從十分鐘到兩小時不等。
日常生活的美好,往往在於美好願意壹遍又壹遍的重復壹件看似無聊的事情。在妳的選擇之間,妳的性格和脾氣顯露出來,也因為妳所在城市的性格和脾氣,我們的反應逐漸積累了這個城市的生活審美。
每次看街上,騎著摩托車帶著孩子的父親把車停在路邊,鑰匙還在車裏,排氣管還冒著白煙,父子倆戴著頭盔等在早餐店門口,低頭盯著快熟的荷包蛋。不到三分鐘,我就帶著熱騰騰的早餐和壹個昏昏欲睡的孩子離開了。這時候我可能會低頭繼續看書,也可能差不多要準備回家了,趁著到處都是陽光,把剛在洗衣機裏洗過的衣服拿出來。(摘自/陳綺貞《非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