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江蘇常州的文化習俗有哪些?全壹點的

江蘇常州的文化習俗有哪些?全壹點的

基本概況

常州位於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地處江蘇省南部,北攜長江,南銜太湖,與上海、南京等距相望。處於北緯31°09′-32°04′、東經119°08′-120°12′現轄金壇、溧陽2個縣級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鐘樓、戚墅堰5個行政區。全市總面積4375平方公裏,總人口349萬,其中市區面積1864平方公裏,人口217萬。

歷史沿革

常州是壹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底蘊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時期,建邑立邦,始稱延陵。別名龍城,系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紮的封邑。秦置縣。西晉以後。向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叠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南蘭陵、嘗州、武進等。“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等8縣。清末,城內尚有壹府(常州府)兩縣(武進、陽湖)治所。1912年廢常州府,陽湖縣並入武進縣。解放初,常州專署轄常州市和無錫、江陰、武進、宜興、溧陽、金壇6縣;1953年1月常州市定為省轄市,當年3月***轄6區; 1958年7月,鎮江專區遷常州,改稱常州專區,常州屬之。

名人風采

自古以來,常州人傑地靈,名家輩出。有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季劄,《昭明文選》的編纂者蕭統,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的陳濟,清代語言學家段玉裁和思想家龔自珍。從隋唐開科取士到清末,***出過9名狀元,1546名進士。“常州今文經學派”、“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和“孟河醫派”飲譽全國。近現代直到當代,《官場現形記的》作者李寶嘉(李伯元),“常州三傑” 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樸、史良等壹批政治領袖和革命家輝映史冊;實業家盛宣懷、劉國鈞,語言學家趙元任,數學家華羅庚,醫學家吳階平,書畫大師劉海粟等名貫中外。目前,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56名。在全國位列第4。

交通運輸

常州水陸空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312國道和滬寧、寧杭、常寧,沿江高速(常蘇),常澄,錫宜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蘇第2大機場,4D級民航常州機場,構成了常州發達的水陸空交通網。此外在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常州站,滬寧城際軌道常州站,以及城市高架快速路網和籌建的輕軌1號線也給常州的交通增添亮色。

社會經濟

常州是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壹,以經濟發達、工商比翼而著稱。八十年代初,常州成為聞名全國的工業明星城市,以鄉鎮工業發達為時代特征創造了著名的“蘇南模式”,是全國最早的“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如今,常州市以農機制造業、輸變電設備制造業、汽車及配件制造業、新型紡織服裝業四大支柱產業為龍頭,帶動電子信息、新型材料工業、生物醫藥及精細化工三大新興產業的發展,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規模和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2005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302.2億元,增長18.1%;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5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20億元,增長25.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0億元,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8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00元,分別增長13.4%和10%。全年協議利用外資和實際到帳外資分別達到28.5億美元和8.7億美元。

歷年來,常州市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全國投資環境40優城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地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此外還是福布斯最佳商業城市12名,中國城市競爭力前30,2003年被國務院批準建立特大城市,近年來正在為建設特大型城市而加快城市建設的步伐,2005年,建成區已經達到145平方公裏。

特色美食

常州小吃既有本地傳統特色、也有江浙等地風味,用料範圍廣泛,餡心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制作精細,享有盛名。

·加蟹小籠包

清道光年間,由小河沿浮橋南堍萬華茶樓首創。其特點:蟹油金黃閃亮,肥而不膩,蟹香撲鼻,汁水鮮美,皮薄有勁,餡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絲佐食,其味甚佳。

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獨特口感和風味的壹種橢圓形大燒餅,也是常州人最喜愛吃的家常傳統食品。制作時,選用精白面粉、優質芝麻、白糖、精鹽等原料,經過和面、攪拌、揉搓、包餡、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有鹹、甜兩種風味,供購者選擇。合格的麻糕壹出爐,香味濃郁撲鼻,色澤黃潤而不焦,鹹甜適度而不膩,香酥可口而不脆,色、香、味俱佳。往日,常州大麻糕多為當地人作早點食用。如今,經過改革創新,精心包裝,外表美觀大方,且便於攜帶,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必備禮品。

蟹殼黃

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鹹餡味鮮。

雞湯菜肉餛飩

雞湯菜肉餛飩是常州特色小吃,有40多年歷史。其特點:皮子滑爽,餡心香鮮,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酒釀元宵

酒釀元宵是常州特色小吃品種之壹,民間過春節時有吃元宵的風俗。100多年前,裴玉高在傳統元宵中加上酒釀,始創酒釀元宵。其特點:團如玉粒,酒香四溢,風味獨特,清甜爽口。

銀絲面

銀絲面是常州特色品種,有30多年歷史。配料講究,操作工序嚴格,具有面細如絲,色白似銀,柔軟滑爽,富有韌性,下鍋不糊等特點,為《中國小吃譜》收輯品種之壹。

芝麻糖

常州芝麻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相傳早在唐代,當地人就開始飴糖、芝麻,制作生產壹種形似麻團的芝麻糖,叫做麻團糖。至北宋末年,狼煙四起,金兵大舉南侵。康王趙構從京師汴梁南逃,偏安江南,壹味妥協求和,全不想收復北方失地。老百姓對此十分憤恨。當時有人曾作詩壹首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泄不滿。常武地區的老百姓,則采用另壹種形式來表達抗金收復失地的願望。他們將圓球形麻團糖改制成火銃樣的圓柱形,送給康王,以激勵其抗金復國的勇氣。至於康王趙構有無從中受到啟發和得到勇氣,不得而知,但是,常州芝麻糖從此做成圓柱形,沿續至今。

常州芝麻糖選料精細,制作講究。要求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漏餡。糖層起孔不僵硬,味香甜酥不粘齒,色澤白亮很均勻,粗細長短壹般齊,壹斤剛好廿支。確實是居家旅遊,饋親贈友的好禮品。

蘿蔔幹

去過常州的人會說:"常州有壹怪,蘿蔔幹作下酒菜。"正宗常州蘿蔔幹確實與別處蘿蔔幹不壹樣,它精選常州西門外新閘出產的甜嫩實心紅蘿蔔為原料,經過洗凈切條,適度晾曬,再加入適量的鹽、糖及多種輔料,精心腌制而成。由於選料精良,采用獨特的腌制工藝,並配以風味別致的佐料。故常州蘿蔔幹色澤黃裏有紅,鹹而不朐,鹹中微甜,香脆不辣,十分可口。況且價廉物美,攜帶方便。不僅是人們佐餐的小菜,亦可作下酒及茶余飯後的消遣食品。如果買到的是正宗常州產品,顧客壹定會大飽口福。

蝦餅

有近200多年歷史。清代文學家袁枚《隨園食單》有載:"蝦餅,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黃,外脆裏軟,香鮮可口。

馬蹄酥

清鹹豐十年太平軍攻占常州後,民間出現壹種形如馬蹄的油酥餅,意在歌頌太平軍的功績。馬蹄酥選用精白面粉、棉白糖、豆油等原料制作,延用傳統洪爐烘制。色呈金黃,香甜酥松。已收入《中國名點菜譜》。

三鮮餛飩

餡心用蝦仁、鮮青魚肉、鮮豬肉制作,故稱"三鮮"。餛飩皮以精白面粉拌入雞蛋清軋制而成,餛飩湯用新鮮母雞煨成雞湯。餛飩皮薄滑爽,餡心鮮嫩,湯清味美。

義隆素火腿

義隆素火腿創建於1932年,以制作凈素點心而名聞於市。義隆素火腿是常州市義隆素菜館的傳統特色食品。本品選料精優,配方先進,采用科學的制作工藝流程,輔以多種天然名貴香料和天然色素精制而成。本品芳香幹鮮、韌而柔軟、味美爽口,切成薄片,淋上麻油,形似火腿肉,是佐餐、下酒、外出旅遊之佳肴,也是饋贈親友之佳品。1989年榮獲中商部優質食品“金鼎”獎,是常州市十大名點之壹。

天目湖砂鍋魚頭

天目湖砂鍋魚頭:始創於江蘇省天目湖賓館,經江蘇省特級名廚朱順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現已被譽為江蘇最佳傳統名菜,成為中國美食天地的壹枝奇葩。烹制天目湖砂鍋魚頭,選用天目湖水體中天然生養的大花鰱魚頭作原料,純天然天目湖水為湯基,加上特有的烹調工藝加工而成,由於山清水秀的天目湖不僅周圍山體綠色植被過濾了湖水,而且湖底為沙質而非淤泥,這壹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天目湖水清澈甘甜,纖塵不染,故其中生長的魚類也絕沒有土腥味。因而,天目湖砂鍋魚頭以其成品“鮮而不腥 ,肥而不膩”的優良品質倍受廣大美食愛好者的贊譽。

2004年,常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常州十大名片

千載讀書地,現代創新城——中國常州;中華龍城 江南常州;季子故裏 誠信常州。

1、經濟名片:近代工業發祥地 現代裝備制造城;

2、科教名片:銀領搖籃 科教名城;

3、文化名片:中國(常州)國際動漫藝術周——動漫之都 動感之城;

4、人物名片:常州三傑(瞿秋白 張太雷 惲代英)——從常州走出的中國紅色領袖;

5、地域名片:東經120線——北京時間在常州——東8時區基準線東經120線唯壹穿越城區的中國較大城市;

6、勝景名片:天寧寺、天寧寶塔——千年古禪寺 神州第壹塔;

7、旅遊名片:中華恐龍園——東方侏羅紀 中華恐龍園;

8、生態名片:天目湖——山水夢幻天目湖;

9、工藝名片:宮梳名篦——壹切從頭開始;

10、美食名片:特色餐飲——遊遍神州 吃在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