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元宵節是怎麽來的,為何不叫湯圓節?

元宵節是怎麽來的,為何不叫湯圓節?

正月十五,本應是壹個闔家團圓、喜氣洋洋的日子,然而事實證明,哪裏有地圖炮,哪裏就有戰爭。

堅硬的元宵君 VS 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

根據蝌蚪君的觀察

這個世紀大混戰主要分以下幾派?

1/ 不明真相吃瓜群眾

『難道元宵和湯圓不是同壹種東西嗎?!』

2/ 普通吃貨

『不管是什麽,好吃就行了……』

3/ 資深吃貨

『我還知道元宵炸著更好吃,湯圓煮著更好吃。』

4/ 和稀泥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無罪,理解萬歲!』

5/讓我用哲學的力量終止這場戰爭!

『元宵是元宵!湯圓是湯圓!』

(真是廢話)

正在蝌蚪君隱身觀戰之際,壹個角落裏默默無聞的聲音引起了我的註意?

『如果湯圓真的能代言元宵節,正月十五為什麽不叫湯圓節呢?』

在這個歡脫到不想用腦子的日子裏,蝌蚪君並不想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來論證到底誰才是元宵節的官方代言人,

(其實我是急著出去high)

但這個機智的問題,我們還是可以來認真解答壹下的。

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大半夜吃的加餐才叫「宵夜」),而十五日又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原來和吃什麽壹點關系都沒有。。。

但據此我們可以發現,元宵節的重頭戲是在晚上!

相傳,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正是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的。

『這裏有我的功勞,不信妳接著往下看』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長安城的燈市規模很大,花燈花樣繁多,皇帝欽命工匠制作的巨型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沒我辛苦傳揚佛法,妳們懂什麽叫賞燈!』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壹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滿清入關後,宮廷不再舉辦燈會,但民間辦燈會的習俗已成,壹直延續到了今天。

元宵佳節,全家人壹起賞燈是最有愛的,因為適逢陰歷十五,剛好也是滿月之時,有闔家團圓之意。但相信,妳壹定聽過這樣的說法?

從地球上看,當月亮和太陽處於地球兩側,且三者位於壹條直線上時,月亮才最圓,我國自古稱之為「望」。

圖裏的「望」是名詞而不是動詞哦

但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約為29.53天,且軌道是橢圓而非正圓,所以滿月在農歷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甚至十七都有可能發生,其中十五或十六的幾率更大。

其實,望月到底是十五還是十六,由於差別太小,肉眼並不能分辨。但這倒給了今天因工作太忙而無法和家人團聚的工(ke)作(dou)狗(jun)們壹個好理由,明天再約,月亮更美!

既然明天才賞月,那今天就放燈吧~

(此圖 ? google.c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