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急問:紅薯、蘿蔔這種植物叫什麽名字?

急問:紅薯、蘿蔔這種植物叫什麽名字?

馬鈴薯的學名,別名沙哥、涼薯、紅薯、地瓜等。原產於華南、墨西哥、中美和北美。在中國的四川、重慶和臺灣省廣泛栽培。

它是壹年生或多年生纏繞草本藤本植物,能在豆科中形成塊根。紅薯的塊莖肥美,肉質潔白、酥脆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總之很好吃。

給妳壹個網站,上面有圖片,妳可以對比壹下,看看是否正確。

/company/showproduct.php?id = 709 & ampuserid=108

木馬山甘薯引種試驗

牧馬山紅薯:紅薯的學名,別名沙哥、涼薯、地瓜、地瓜等。原產於華南、墨西哥、中美和北美。在中國的四川、重慶和臺灣省廣泛栽培。

木馬山甘薯是豆科壹年生或多年生纏繞草本藤本植物,可形成塊根。紅薯的塊莖肥美,肉質潔白、酥脆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總之很好吃。種子、莖、葉中含有魚藤酮(C23H22O6),對人畜有劇毒,可制成敵敵畏等農藥。

(1)產地和分布

木馬山紅薯原產於熱帶美洲。美國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由西班牙人傳入菲律賓,隨後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西南、華南和臺灣省省廣泛種植。

近年來,牧馬山甘薯在北方栽培,並探討了高產栽培技術。但面積較小,屬於稀有蔬菜行列。

(2)營養價值和用途

木馬山紅薯的可食部分是壹個大塊根,富含糖分和蛋白質。據測定,每公斤塊根含水分810 ~ 880克,碳水化合物76 ~ 119克,還有壹些礦物質和維生素。其肉白、嫩、脆、甜、汁多,可生吃、熟吃,並可加工成沙葛粉,具有清涼除熱的功效。

牧馬山的紅薯塊根耐儲存,可以調節蔬菜的供應。印度和東南亞國家也吃它的嫩莢。其種子、莖、葉中含有魚藤酮,對人畜有毒,可用於提取農藥。

(3)特點

木馬山甘薯是豆科壹年生或多年生能形成塊根的草本藤本植物。

根:直根,有許多須根。主根上端逐漸膨大成扁圓形或紡錘形肉質根。壹般只形成壹個塊根,但如果主根受傷,側根會膨大形成兩個或多個更小的塊根。根皮淡黃色,薄而韌,易剝。

莖:匍匐,高2米多,右旋纏繞,橫斷面圓形,黃褐色細毛,各節側有卷須。葉子三葉,互生,深綠色,光滑。頂生小葉為棱形,具柄。

花:總狀花序,從莖基部的第5至第6節,可以是花序。第壹花序有20多個節,每個節有2 ~ 4朵花,花為紫藍色或白色蝴蝶花。莢,扁條狀,長10 ~ 13cm,寬1.2 ~ 1.5cm,嫩莢有剛毛,不可食用。含種子8 ~ 10粒,近方形,扁平,黃褐色之間有溝紋,重200 ~ 250克。

木馬山紅薯是壹種喜溫、喜光的蔬菜。生長期需要較高的溫度條件。發芽期需要30℃的溫度,地上部分和開花結莢期的適宜溫度為25 ~ 30℃。塊根的生長發育對溫度有廣泛的適應性,能在較低溫度下膨脹生長。但當溫度低於65438±05℃時,生長發育會受到抑制。

牧馬山的紅薯對土壤要求嚴格,只有適宜的土壤條件才能獲得高產優質。馬鈴薯要求深厚、疏松的壤土或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不適合在粘性大、透氣性差的土壤中種植。紅薯根系發達;吸收力強,更耐幹旱貧瘠。

牧馬山紅薯生長期長,5 ~ 7個月收獲。生長期分為四個時期:萌芽期:從播種到第壹對真葉。

苗期:第壹對真葉發育至6 ~ 7片復葉,出現數個側根。

生長期:莖葉迅速生長,塊根開始形成。

結薯期:塊根迅速膨大,約60天。

(4)類型和品種

按根的形狀可分為扁圓形、扁球形、紡錘形(或圓錐形)等。按成熟度分為早熟和晚熟品種。

早熟品種:植株生長勢中等,葉片小,根膨大早,生長期短。塊根扁圓形或紡錘形,皮薄,纖維少。單根重量0.4 ~ 1 kg,最大根可達2 kg以上。它可以生吃或油炸。目前使用的品種有:成都木馬山紅薯、臺灣省馬來等。

晚熟種:植株生長勢強,生長期長,塊根成熟晚。塊根扁平紡錘形或圓錐形,皮厚,纖維多,澱粉含量高,水分少。單根重量1 ~ 1.5公斤,最大的可達5公斤以上。適於加工和碾磨。常用品種有:臺灣省球果種等。

北方地區應選擇扁圓形品種,葉片小,生長勢適中,成熟早,品質好。馬鈴薯單個重量250-500克,根面有4-10條縱溝。

(5)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由於馬鈴薯生長期長,北方地區應盡早播種。晚霜過後,可以立即在露地播種。山東等地是在4月中下旬進行。晚播會因為生育期不夠而大大影響產量。

2.整地:豆類、薯類生長期長,需要大量施肥。生長期不宜多次追肥,以免追肥不當導致薯皮變黑,影響品質。所以基肥要復施。入冬前結合深耕每公頃施腐熟基肥60000 ~ 75000公斤,加草木灰1500 ~ 2250公斤。耙平,做平床,寬100 ~ 150。

3.播種:馬鈴薯種子的種皮堅硬,播種前用30℃的溫水浸泡3-4小時,置於25-30℃的環境中加速發芽。萌芽壹出現就播種。

播種時,按50行距開5 ~ 6 cm深的溝,溝內撒復合肥,將土、肥混合均勻,然後在溝內澆水。水滲透時,在溝內每隔3 ~ 4厘米播種1粒種子。播種後覆土3 ~ 4 cm。條件允許時用塑料薄膜覆蓋。

4.田疃管理

(1)播種後12 ~ 15天間苗、補種、破膜出土。第壹對基生葉出現後,間苗補種,使苗間距15cm,紮膜引苗出膜,苗基部蓋緊塑料薄膜。

(2)中耕起壟。5月下旬,苗高7-8 cm時,揭去地膜,澆水追肥。當土壤表面稍微幹燥時,中耕並疏松土壤以保持水分。除草和起壟與中耕壹起進行。行間土壤在株間耕作兩次,形成小壟,壟高15 ~ 18 cm。支撐後停止中耕和土壤耕作。

(3)植物調節苗高度為1.5cm時,予以支持。腳手架是用竹竿做成的,可以做成人字形框架,也可以做成2米左右高的樹籬框架。人造葡萄藤被放在架子上。生長期及時去除側蔓、芽和花序,以保存營養,促進塊根膨大。當植株長到20節左右,主蔓爬到架頂時,控頂生長,促根形成。

(4)澆水和追肥。揭開塑料薄膜後,第壹次澆水,保持土壤幹濕,每隔5-7天澆水壹次。花序露出地面後,塊莖類馬鈴薯要多澆水,保持地面濕潤,每隔3 ~ 5天澆水壹次。雨季及時清除積水,防止內澇。在底肥充足的情況下,揭膜後追肥壹次,每公頃225 ~ 300公斤。花序出現後,復合肥每20天左右追壹次,每公頃225 ~ 300公斤,* * *追2 ~ 3次。追肥應離植株稍遠,以防影響塊莖質量。

(5)在不凍壞地上部分的前提下,適當延長生育期,提高產量。山東大部分收獲是在涼霜到來之前的10中期到110前期。每公頃產量可達30000 ~ 45000公斤。本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種子有毒。人吃5-6粒就能中毒而死,兒童誤食中毒也屢見報端。進食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出現頭暈、惡心、口幹、嘔吐、腹瀉、腹痛、四肢麻木,嚴重者尖叫、口唇發紺、呼吸困難、四肢發冷、血壓急劇下降、眼球突出、瞳孔收縮、光反射消失、抽搐甚至昏迷死亡。種子也能毒死魚和殺死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