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壹種營養成分齊全的天然食品,主要提供優質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鈣。
國家“學生喝牛奶計劃”的推廣從大城市開始,然後推廣到中小城市。2011 10年6月,國家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試點後,標有“中國學生喝牛奶”的牛奶進入農村學校,推廣範圍迅速擴大。2016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督導報告》中提出,“牛奶選用帶有‘中國學生喝奶’標誌的牛奶,國家‘學生喝奶計劃’與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有機銜接。
學生喝奶計劃倡導的中小學生喝奶理念,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得到了體現。質量好、安全、口碑好的學生飲用奶類產品成為營養改善計劃中選擇奶類產品的首選。很多地區在牛奶招標時,以供奶企業是否具備生產學生飲用奶的資質為標準,優先讓學生選擇奶制品。兩個計劃的目的是壹樣的,營養改善計劃包括牛奶。所以兩個方案有相通之處,也有相似之處。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很多孩子沒有喝過牛奶,營養狀況普遍比城市孩子差。在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中,無論有沒有食堂,都可以選擇要麽常規配餐奶,要麽課間添加配餐奶。學生喝牛奶會讓營養餐更有營養。
學生喝牛奶的標準高於國家標準。
學生在學校怎麽喝牛奶?
食品安全工作?
人們發現,在農村中小學首次開展學生飲用牛奶項目時,壹些學生在學校沒有喝完牛奶,而是帶回家給父母或爺爺奶奶喝,或者學生在上午和下午多次飲用,容易造成牛奶過期或變質,導致腹瀉等事故。為進壹步規範學生奶的飲用程序,消除學生不按時飲用帶來的安全隱患,應註意以下幾點:
首先,學校堅持“先培訓後入學”,全校師生接受規範有序的培訓,了解和掌握學生喝牛奶的正確飲用知識,如何辨別問題包,如何規範校內操作,危機預防和處理等。,從而杜絕危機,嚴格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做好儲存、收集、發放、飲用、回收等五個關鍵環節。
值日學生正在分發學校牛奶。
1.妥善存放:“入學後,在學校營養餐負責人的監督下,嚴格按照存放場所的標準存放牛奶,防止學校牛奶存放不當造成質量問題;
2.接收檢查壹次:接收過程中,每個班安排專門的老師或學生,每個班的校奶在第二節課後由專門的管理員領取。同時在簽收前仔細核對外包裝和生產日期,確保安全;
3.分配復檢:班級到校後,由值日生進行分配,老師或班幹部到場監督,杜絕打架現象。同時讓學生再次檢查產品外包裝是否完整,發現問題及時向老師反映;
4.定時定點集中飲用:老師指導學生有序地在課間定時定點集體飲用,並督促學生壹次性喝完每袋牛奶,不要將牛奶帶出教室,以免學生因牛奶延遲變質而感到不適。"
圖為在校喝牛奶流程圖。
5.回收:學生喝完牛奶後,值班老師和學生監督學生將牛奶包裝袋的四個角折起來,壓平,統壹回收處理。值日學生回收空袋,清點數量。這樣既能教育學生愛護環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能防止學生把學校的牛奶帶回家喝。
政府要肩負起監管責任,嚴把入口,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監督檢查,以最嚴格的監管和最嚴肅的問責,確保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