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什麽情況發生時,妳會意識到自己有初老癥呢?
是皮膚不再光亮?
是睡了壹夜仍覺疲乏?
還是說過的事情,總愛容易忘記?
是情緒難以控制?
是沒來由的心煩?
還是忽然的壹陣陣汗出?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疾病譜也在隨著這樣的節奏悄悄的發生著變化。似乎卵巢早衰,更年期提前,這樣的詞語也變得不再陌生。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不知不覺中拉長了人類的生命長度,那我們怎樣才能降低它變老的速度呢?
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
補足水分,也許就是對抗衰老的壹大法門。那應該如何補水呢?
首先,要生成水液臟器充盛,那就滋補腎水;再來,就是要減少消耗水液的因素:那就降心火,舒肝氣。
若要滋補腎水,我們能想到的有熟地黃、阿膠;
若要降心火,可以選擇黃連、黃芩,還有寧心安神的茯苓;
若要柔肝氣,可以有白芍。
按照這個思路思考下來,壹首醫聖張仲景《傷寒論》中的經典名方——黃連阿膠湯,就呼之欲出了。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張仲景《傷寒論》
此方僅五味藥物組成,具有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的確切療效。臨床中加減化裁可以治療更年期出現的失眠、心煩、烘熱汗出,卵巢早衰,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流產術後陰道出血,老年失眠、健忘,糖尿病性功能障礙,中老年陽痿,抑郁等疾病,對得起醫聖之名,更擔得起“經典”二字。
原方組成:黃連12克、黃芩6克、芍藥6克、阿膠9克、雞子黃(就是雞蛋黃)2枚。
這樣簡單的藥味,竟有著如此神奇的療效!
黃連 ,味苦性寒,入心經,直折心火;入胃經,清降胃熱。
黃芩 ,亦為苦寒之劑,可以配合黃連清熱瀉火除煩,又能清熱燥濕,止血安胎,使得機體火熱得解,濕邪得化,躁動離經之血得復。
阿膠 ,甘平,入肺肝腎經。為血肉有情之品,說起這味藥的好處,相信大家都能說上好些點,補血、止血、滋補腎水,滋養肺陰,總之就是壹味滋陰補血的良藥。
雞子黃 ,性味甘平,為雞之胚胎,具有化育之功,有戀陽之能,可使陽氣不浮不越,益精可使陰水上承以濟心火,可以養心安中,與阿膠相合增強滋陰養血之力。
最後,少佐壹些 芍藥 ,酸苦微寒。其屬涼藥,可上行助黃連、黃芩清解心火;其味酸,又可下行斂陰補血,瀉熱和營,可增強阿膠、雞子黃之力。正所謂,泄火而不傷陰,斂陰而不礙邪,說的就是芍藥。
病機要點:心火亢盛,腎陰不足
1、 失眠
失眠是黃連阿膠湯的主要適應證,此方可廣泛用於治療心腎不交的失眠之癥,此種失眠多表現為平素心煩氣燥,口燥咽幹,或兼見口腔潰瘍的心火盛,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月經提前的腎陰不足之候。
2、 經斷前後諸證
月經淋漓不凈,潮熱汗出,時常口幹口燥,喝水仍不緩解,時長心悸,倦怠乏力,心煩氣燥等癥,舌體瘦舌質紅。
3、 焦慮
黃連阿膠湯中以黃連為君藥,黃連因其清心安神,燥濕解毒之功較強,經現代藥理研究多用於治療情緒不良的相關疾病,此種焦慮多表現為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喜怒過極難以自控。
4、 出血
在《傷寒論》的原文中並沒有記錄黃連阿膠湯能治療失血證,但無論從黃連阿膠湯的藥物組成上(含有止血安胎之黃芩,養陰止血之阿膠),還是以方測證的角度,再或是從少陰熱化證傳遍的規律來看,都可以推測出黃連阿膠湯可以治療出血證之癥。經方專家黃煌也曾說過“黃連阿膠湯為古代的除煩止血方,適用於以心煩不得眠、心下痞、腹痛、舌紅、便血、崩漏為特征的疾病”。
5、 口瘡
此種口瘡常反復發作,多發於唇、頰、舌、齒齦某些部位,瘡面黃白色,周圍淡紅,疼痛晝輕夜重,口幹,常由心煩、失眠、勞倦後誘發。
6、 面赤,皮膚幹而脫屑
面部皮損幹燥、脫屑或出現紅斑,多是因血虛風燥,陰血損耗無以濡養而致。黃連阿膠湯中阿膠與雞子黃,以養血消風見長,對於此種皮損治療效果甚佳。日本漢方家大冢敬節,曾在其書《漢方診療三十年》中寫道:發疹主要見於顏面,隆起程度低而不甚顯著。
用指撫摸,有些粗糙,略帶赤色且幹燥,很少作癢,有糠狀皮屑脫落,風吹或日照曬則惡化者。用清熱瀉火,活血祛瘀,利水滲濕等劑治療,效果均不明顯,唯有養血潤燥的黃連阿膠湯治療效果最為明顯。
“婦女顏面患皮膚病,此方有良效。約30年前,余妻子為頑固皮膚病而苦惱。其疹稍圓,兩頰中心向外擴展,瘙癢,略赤而幹燥,可見小落屑。受強風吹或日光曬,色更赤,瘙癢加劇。投與大柴胡加石膏、大黃牡丹皮湯加苡薏仁桂枝茯苓丸、黃連解毒丸等,治療百余日均不愈反而病情惡化。
因此,經仔細考慮,阿膠、芍藥潤皮膚之幹燥,黃連、黃芩解赤熱,故與黃連阿膠湯。用壹服赤色消退,壹周後癢止,約壹個月痊愈。發疹主要見於顏面,隆起低而不甚顯著,以指撫摸,稍稍粗糙。略帶赤色而幹燥,很少作癢。以有米糠狀落屑,受風吹或日曬即惡化為目標,其後治愈數例婦女皮膚病。”
——大冢敬節《漢方診療三十年》
如此經典名方,有什麽特殊的煎煮方法嗎?
當然,“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黃連阿膠湯的煎服方法有些特殊,需要先煮黃連、黃芩、白芍,煎湯去渣,然後將阿膠烊化兌入藥汁中,靜待藥汁變溫(大約40度左右,不燙嘴為宜),最後放入兩顆雞蛋黃攪拌均勻,溫服此藥,每天三頓,連喝七天。
文章到這裏就結束了嗎?相信妳壹定會問,“有沒有什麽可以替代的中成藥呢?”
這個還真有——坤泰膠囊。
是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0年正式批準的國家3類新藥。2004年10月被納入國家《藥品目錄》乙類名錄。 坤泰膠囊由黃連、白芍、黃芩、阿膠、熟地黃、茯苓組成。
是不是看起來與黃連阿膠湯有些像,似乎又不是完全壹樣。
玄機在這裏,黃連阿膠湯***五味藥物組成,我們可以看成用雞子黃,兌入其余四位藥物的湯汁中。
而坤泰膠囊就是由這四位藥物加上茯苓與熟地黃而成。熟地黃,補血養陰,填精益髓,為補陰益精,養血補虛之要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滋養氣血的同時還可以消除寒熱虛實所致的各種水腫。
所以,在使用方法上, 不僅可以選擇黃連阿膠湯的原方;還可以沖壹碗雞蛋黃水來送服坤泰膠囊,這就是經典名方便攜版了。
好了,今天對抗衰老的話題就聊到這裏。
分享:羅大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