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今天,原子彈落在廣島。
■謎團壹:杜魯門為什麽要在日本投下原子彈?
這個問題是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留下的最難最復雜的問題。歷史研究中對這壹問題有多種解釋,但總體上可分為傳統觀點和現代觀點。
傳統觀點認為,杜魯門最終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為了盡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避免美軍傷亡。這種觀點比較傳統,在歷史教育中有優勢。
按照現代的觀點,杜魯門做出這樣的決定有兩個目的:壹是在原子彈研究的前期,美國已經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並將其視為“巨大的實驗”;第二,美國最終在國會的強大壓力下決定使用原子彈,因為美國花了20億美元研發這兩顆原子彈,總要讓它們有用。
■謎團二:日本投降真的是因為原子彈爆炸嗎?
日本是否因為原子彈的轟炸而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否因為原子彈的爆炸而結束,是這壹事件遺留下來的另壹個爭議問題。原子彈結束了戰爭,這壹點壹直是毋庸置疑的,但最近的壹些說法讓這壹觀點有些站不住腳。
根據壹些學者的調查,在1950年楚門還在任的時候,他最親密的同事李浩海軍上將就批評說:“我認為在廣島和長崎使用如此殘忍的炸彈並沒有為對日戰爭做出特殊的貢獻。日本人以前被打敗過,對海上的有效封鎖和對日本人的常規武器轟炸,使他們做好了投降的準備。”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也同意這壹說法。
據說杜魯門和李海確實從破譯的日軍電報中得知,從6月1945日起,東京政府中就有人準備投降了。只要美國還保留著皇帝的地位,軍事入侵就不是不可避免的。
■謎團三:為什麽是廣島和長崎?
美國政府選擇原子彈投放地點有四個依據。根據原子彈對投放地點、氣象條件和撞擊效果的要求,選定的轟炸目標和地點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壹是有軍事設施或軍火工業重要場所;二是容易放進去,平地最好;第三,轟炸後容易達到威懾效果。另壹個依據是,要實現“大實驗”的目標,需要選擇壹個人口集中、沒有普通轟炸的城市,讓科學家觀察原子彈的作用,測試其威力。經過專門委員會反復研究,美國政府最終決定廣島、小倉和長崎為投放原子彈的目標。
美國空軍最初的目標是擁有40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小倉。但據報道,該市附近有壹座關押美國戰俘的集中營,這讓空軍猶豫不決。最後,他們決定將第壹個攻擊目標改為廣島。因為廣島沒有美國戰俘,也是重要的軍事基地,軍火工業發達。更重要的是,已經連續20多天沒下雨了,轟炸效果最好。長崎被列為轟炸目標,主要是因為長崎也是壹個重要的港口和軍火基地。但由於地處低窪山谷,地理位置不如前兩個城市,長崎在前兩個目標無法轟炸時被列為預備目標,即在前兩個目標中有壹個無法實現時,長崎將被轟炸。所以因為天氣原因,轟炸機放棄了小倉庫,轟炸長崎。
■謎團四:有第三顆原子彈嗎?
2002年,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保羅·蒂貝茨向壹家英國報紙透露了壹個秘密。美軍原計劃對日本投第三顆原子彈!他描述說:“在第壹顆被投下後的兩三天裏,美國沒有聽到來自日本的任何動靜,在第二顆被投下後的幾天裏,他們壹直保持沈默。然後我接到了時任空軍太平洋戰略司令部參謀長柯蒂斯·李梅將軍的電話。“妳還有那些東西嗎,”我答應了。他說:‘拿過來,叫妳的人準備好,過幾天就扔出去!’然後,就在我們準備把原子彈運到天寧島的時候,戰爭結束了。"
2005年8月初,廣島沈浸在壹種淡淡的思念的悲傷中。廣島市和平紀念公園的大門內外,各種臨時建築已經陸續搭建起來,公園場地也被打掃幹凈,因為8月6日即將迎來“廣島核爆紀念日”。今年是60周年,預計將有超過5萬人湧入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參加悼念儀式。美國不參加六十周年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