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鰾膠和白乳膠是壹種膠水嗎,不是的話有什麽區別?兩種膠水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麽,其物理特性是什麽?

鰾膠和白乳膠是壹種膠水嗎,不是的話有什麽區別?兩種膠水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麽,其物理特性是什麽?

傳統明清家具在制作粘合時所使用的膠有兩種,壹種是魚肚(三聲,音同“賭”)鰾,另壹種是豬皮鰾。這兩種膠均為動物膠,其性質各有特點,魚肚鰾比較牢固但是在潮濕環境時間長了容易變臭失效;豬皮鰾的粘合強度不如魚肚鰾,但是對潮濕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由於二者的上述性質,因此在蘇做和廣做家具中經常有將兩種鰾按壹定比例混合使用,這樣既不失強度又增加了耐潮濕的能力。由於豬皮鰾在熬的過程中氣味比較臭,還有就是火候不好把握,因此單獨應用不是很廣泛。與此相比,魚鰾使用相當普遍,京作、蘇作和廣作家具均有使用,尤其多見於京作家具。這兩種膠的***同特點是修理家具需要拆開時用熱水燙就可以松動拆解,非常方便。

使用白乳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鰾”。這是現在軟木木匠所用的東西,用在硬木上是不適合的,因為軟硬木的木性不壹樣。 現在壹些比較大且信譽好廠家普遍使用壹種從日本進口的叫“光洋膠”的膠水粘合家具。其主要有魚肚的蛋白成分,再加入壹些其它的化學輔料,特點是強度高耐高濕膨脹小需要時也能夠打的開,它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魚鰾但仍不失為當今制作仿古家具的上好粘合劑。

現在工廠制作仿古家具很少使用傳統鰾膠,原因壹是真正會砸魚鰾、熬魚鰾和使用魚鰾的師傅已經非常少了,至於家具用豬皮鰾的制作工藝已經失傳。原因二是鰾膠的制作又復雜又慢而且使用不方便,工廠做工追求的是速度和工期,不容妳這樣做。原因三就是現在的木匠手藝達不到傳統家具工藝的要求。木匠的工藝技術多少年來都是師徒口傳心授,沒有文字記載和著書立說。師父傳給徒弟技術後都要留壹手壓箱底的絕活兒不教,防止徒弟全部學會後不再尊敬自己。如此代代都有所保留,那麽技術水平也就壹代不如壹代。直至如今機器工具高度發達,使本來就所剩不多的傳統手工技術更加糟糕。機械發達了,人就懶惰了,也就不會再去鉆研和練習傳統的手工操作了。機器完全可以代替人工嗎?那可不見得。試問,高科技化的多頭開榫機開得了“棗核榫”嗎?魚鰾不是堵嚴榫卯之間的空隙的,而是撮嚴的。這就要求榫卯之間的空隙極小,榫插入卯眼中既可以活動又不能活動太大,榫子插入壹半時透過卯眼看榫頭的縫隙似看見亮似看不見亮,這時再使鰾粘合。好的匠人做家具既省鰾又嚴實,不像現在的匠人嚴不嚴拿鰾填的做法。據北京手藝高超的老木匠講,壹件活兒使好了鰾後用錘砸,就是將木頭砸折使鰾的榫卯不能開,否則就不算出師。

現在有些廠商在制作家具時使用絕戶膠將家具“做死”,這樣以來受害的還是最終購買者。有朝壹日家具需要修理時,他們面臨的將是榫鉚無法被打開的難題。所謂“絕戶膠”壹般指的是樹脂類工程膠水,其特點是膠水幹後凝固成黑色的樹脂,強度極高有的甚至超過木材本身強度且耐酸耐堿。用它粘完家具的接縫處往往留有黑線,這樣的榫鉚是無法被打開的,強行拆開的後果只能是榫頭斷在榫眼裏。滴入50%的硫酸1小時後用水清洗幹凈再滴入火堿,24小時後用蒸汽熏蒸這樣可以達到松動的效果但是用力拔開時榫頭仍會被粘掉壹半以上。

附:鰾膠的制作方法

1,買來的魚鰾 (最好買大壹點的,越大越出膠)洗凈,去凈油脂。

2,在鍋裏煮幾分鐘撈出,剁碎。

3,放於碗中加適量的水,文火在籠屜中蒸4-5小時。

4,濾出殘渣,膠汁晾涼成凍狀後,用衛生紙吸取表面油脂(最好刮掉表層),取出切成條狀,攤開晾到壹定程度可以曬幹。呈半透明狀膠體。

另外,魚皮,豬皮膠都可如法炮制。幹魚鰾泡脹後也可以如法炮制。說穿了就是把不含油脂和調料的魚凍,皮凍晾幹就是膠。此外,使用時熬膠要註意水和膠的比例,體積比大約是1:0.2---0.3左右,泡脹後隔水加熱,就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