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很棒的答案了。那我就按照“湯、飯、甜品、零食”的順序,和大家分享壹下我最喜歡的“鄰裏食堂”!
唐水,如果妳問廣州人的生活來源是什麽?我覺得壹定是湯!"寧可不吃飯,也不喝湯。"廣東人喜歡老火湯,至少燉2個小時,註意湯藥同源,不要時不時喝。如果在家煲湯太麻煩,也可以去街邊的燉湯店暖暖身子。太幸福了~ ~
1,新恒豐燉品皇帝,這裏詳細介紹:廣州——壹湯壹飯壹老店,留下的老字號光環,37歲了還值得回味嗎?醬油白飯。《忠信盛世》中,粵語是主旋律,“搭臺”是家常便飯。來到外面點菜,墻上列著50多種燉品供食客選擇,功效不壹,都是攤主余夫婦30多年從醫經驗積累的湯品配方。如果拿不定主意,不妨找門口的景阿姨咨詢壹下,她會熱情地為妳推薦。
所謂“三燉四燉”,相對於家常湯來說,燉湯的時間更長,采用隔水加熱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鎖住食材的原味,口感更濃,滋補效果更好。
用勺子挖進去,滿滿的材料。舀起壹口湯,面湯慢慢推開,可見很濃。嘗壹嘗,甜到心裏!再來壹份鵪鶉肉的味道,肉質軟嫩不爛,越嚼越香,椰子越甜。如果妳問我,有什麽比這湯更甜?我告訴妳,“那是下壹口。”
胡蘿蔔瘦肉燉蠍子,用“甲魚、蠍子”等食材燉湯,在老廣的“唐靜”裏很常見。“以毒攻毒”有很好的活絡、祛濕、祛瘀、止痛的功效。嘗第壹口,像糖心壹樣燉過的胡蘿蔔又甜又軟。嘗第二口,甜甜的回味會有點鹹——提前腌制的瘦肉,口感會更好。蠍子的味道怎麽樣?嗯,蠍子這麽可愛,怎麽吃?願它成為營養,只在湯裏,不在嘴裏,阿彌陀佛。人均:21元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小光路65號(近地鐵西門站)電話:020-81087675。
2、德姬燉肉。經營了幾年的“德姬燉品”,在廣州的燉品界並不知名,但可以說是壹家從回憶中恢復過來的“飲且珍惜”的暖心小店。
椰王燉鷓鴣。就算店還是隱藏的很深,還是有很多熟客會特意來這裏。據說每天能賣出幾百杯燉肉。
打開椰子蓋,還是熟悉的椰子香味撲鼻而來。燉夠了的湯,金黃醇厚。放進勺子裏,滿滿的都是湯——竹雞塊幾乎填滿了整個椰子肚,還有薏仁、枸杞、黑豆等滋補藥材。人均:15元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子琪街4號(近江南西路,潤輝大廈後面)電話:13622751608。
粵菜。
1,鳳凰廚師,不知道妳在覓食的路上有沒有被網騙過。用錢鐘書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湯是冷的,冰淇淋卻是熱的;魚類和海軍陸戰隊壹樣,已經登陸好幾天了;肉就像潛艇兵,長時間躺在水裏;除了醋,面包、黃油、紅酒都是酸的。”
鹽比妳吃的米還多的老街區就聰明多了。他們簡直就是人力覓食向導,專門聚集好吃又實惠的地方,於是慢慢開起了壹些口耳相傳的“鄰裏食堂”。“鳳凰廚房”就是其中之壹,也是我的“飯堂”之壹,哈哈!
這個雞配雞廚,本質上就是用白鹽水切的雞。廣東人最推崇“鮮”字,將雞煮熟後用白汁腌制,既能增強鮮味又能增添鹹味,涼而不膩。“鳳凰小廚”的白鹵水凝結在雞肉上不滴水,口感恰到好處。就算不沾任何醬料,單吃肉,也是很鹹很好吃的。粵語裏是“骨頭裏都是味道”的意思。舔嘴角真的很甜。
魚浸泡在絲瓜和幹竹盛。金黃濕潤的魚腐泡在乳白色的湯裏,壹個個鼓起來,收縮起來,仿佛會呼吸。這真的是壹塊會呼吸的魚腐——齒間很有嚼勁,很有彈性,還會滲出絲瓜朱升湯的甘甜津液,壹點點辣椒正好刺激味蕾。
“炭燒排骨”也是心動推薦。大塊的吸骨嚼肉,大骨頭微微燒焦的邊緣滴下的紅油變成了嘴角的朱砂痣。吃壹口蘸醬的白米飯,為自己報仇。甜甜的肉味讓妳叫出聲來,“美少女,再來壹碗!”!"
地址:江灣路李記南街1號田玉娥酒店2-4樓。
2.南威村的大排檔。詳細戳這裏:出租車老板帶我飛——和老板的私人夥伴交朋友。除了餐廳,大排檔也是體驗正宗粵菜的好去處。尤其是三兩知己,無拘無束,大吃大喝,簡直是太暢快了!
南圩村的這個大排檔離市中心比較遠,位於芳村村舍。正宗的本地粵菜,尤其是那鍋湯,遠近聞名,很多人可能因為要提前預約而吃不到!
這種蠍子湯壹口喝下去有壹種遞進的味道。第壹口是鮮嫩香甜的肉。咬了兩三口,蠍子特有的“腥味”漸漸顯現出來。掉進喉嚨後,很快就被水蛇的甜味潤滑了。湯雖然沒有煮到邊緣,但味道醇厚綿長——原來的秘訣是用炭爐的火煮,會事半功倍。這鍋湯壹天才50鍋左右。要喝的話,得像回家壹樣提前打個招呼:“今晚我把它翻過來,把湯留給我!”大豆肥腸好吃又甜,咀嚼時溢出農家醬油的香醇綿香——據說是特制的。久違的童年記憶——瓜紅燒嫩,瓜涼甜,小肚子白瘦。把它們分開,每個都有藥膏。用筷子輕輕挑開黃色的糊狀物放進嘴裏,小心翼翼地吮吸。很好吃。如果再咬它的細腿,炸了就更好吃了。
最後夾起壹塊湯肉,輕輕蘸上紅青椒醬油,濃郁的田園風味。被問及為什麽這種農家醬油如此令人難忘,阿姨爽快地回答:“沒有添加!”" .
人均:65元地址:荔灣區坑口南尾村18-19號(近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中部校區)電話:020-81406523。
甜品篇我最喜歡糖水。壹是因為女生天生甜美;二是因為壹小碗不僅滿滿都是甜招,還蘊含著養生智慧:春天滋潤,夏天清熱,秋天滋潤,冬天滋補。現在寒意漸濃,捧著壹碗熱騰騰的甜品,吃著甜甜的味道,身心都沈浸在甜蜜中,幸福!
1,沙灣姜埋奶。這是壹家自制的小店。老板娘十幾年前從沙灣來到廣州後,壹家人齊鑫壹起開店。開在1999,以女兒的名字命名為“薇薇甜品店”,每天從沙灣帶新鮮的水牛奶回來做甜品,也做壹些粥餅。鄰居經常說:“不知道怎麽吃?”去溫莎玩吧!連搬了三次家,從“薇薇甜品店”變成了“沙灣姜埋奶”——因為店面減少,只好專營甜品,想家的鄰居會過來吃壹碗甜品,聊聊家常。這碗沙灣姜埋奶還保留著傳統的制作方法:用傳統的小竹板種姜蓉。蔣蓉被刨成了薄紗。拿著紗布裹著姜膏,空氣聚集的田單用力擠壓,新鮮的姜汁慢慢流入小瓷碗。
另壹邊,小鍋正在煮水牛奶,香氣撲鼻。關火,倒盆,快速攪拌降溫,然後馬上把牛奶“撞”進姜汁裏。
不到5分鐘,碗就平靜了,小勺輕輕壹放就能順利掛在面上,這是保證姜奶質量的標誌。壹整套動作壹氣呵成。
壹杯看似普通的菠蘿冰,沒有加冰,沒有加氣,沒有任何花哨的點綴。喝壹口,菠蘿特有的酸酸甜甜的味道散發出壹股古老的甜味,記憶中奶奶煮糖水時帶來的熟悉味道湧上心頭...
老板娘說:“現在的年輕人都習慣吃香精和色素,不會再有人喜歡這種傳統口味了。但我們還是喜歡以前的味道,健康又好吃。”
人均:9元左右地址:荔灣區金龍東路733號(近66路公交站)電話:020-81871221。
2、只記得糖水。走在大街小巷,各種糖水鋪就。印象最深的是壹款“輕糖水”。毫不起眼,位於建材店聚集地小港路安靜的內巷。來來往往的大多是買材料的,但在它狹窄的過道前,卻有很多不是為了建材的街坊。他們要麽站著等,要麽坐在角落裏,不讓6塊錢的小糖水過去。
十幾個舊鋁鍋,銹跡斑斑的舊電風扇,壹張4米長的花崗巖餐桌,門廊盡頭是老板壹家的生計——就地煮糖水的小廚房。這份“輕記”30多年來默默陪伴鄰裏同甘共苦,是大家“從小食到大食”的老朋友。
如今在城市裏,已經很少能看到梅子豆沙了。眉豆平日常用作湯料,很難品出香味,但這款眉豆沙可以熬出豆香味,又不會太甜。熬到沙子的眉豆沙,像米粥壹樣滑。熟客吃壹勺,眉眼間滿是滿足。在甜中,可以去濕火。還有比這更過癮的嗎?
馬蓉湯圓也是“輕錄”的壹大招牌。據說是手工制作,連糯米都是老板自己磨的。紅糖姜汁底不太辣,口感溫和,就像老人的氣質,很好吃。舀起壹個湯圓,又白又圓。咬壹口,皮薄,有手工制作的特有煙韌性,壹點也不粘。馬蓉餡不會太甜,但是不夠飽滿。如果能“養好”,那就更滿足了。地址:江南大道124 bis江南大道北小港路人均:4元營業時間:早8點至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