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1).胃主消化,舊說脾有助胃消化的功能,故每並稱。(2).比喻人的脾氣、性格;習性。(3).便宜;隨心趁意。
脾胃對於人的重要性
中醫認為藏象學說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認為人體的氣血(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能量)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又說脾胃是“後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
人從出生之後成長,長大以後學習、工作、娛樂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都是要通過飲食而來,但是飲食必須要由脾胃***同工作才能正常的轉化為氣血能量。
常食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棗、板栗及豬瘦肉、牛肉、雞肉、牛奶、豆制品等。補益脾胃的中草藥有人參、茯苓、黃芪、白術、甘草等,與食物配制成藥膳效果更佳。
脾胃虛弱忌食下列食物:
獼猴桃
性寒,味甘酸.《開寶本草》中指出:“冷脾胃.”《中藥大辭典》也說:“脾胃虛寒者慎服.”凡脾胃虛寒痛者當忌.
甘蔗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生津作用,但脾胃虛寒之人則不宜食.《本草經疏》中明確告誡:“脾胃虛寒嘔吐者忌之”.故凡胃痛屬寒者當忌食甘蔗.
蒓菜
性寒,味甘.《本草匯言》中記載:“蒓菜涼胃,……不宜多食久食,恐發冷氣,困脾胃,亦能損人.”《醫林纂要》亦指出:“多食腹寒痛”.凡脾胃虛寒疼痛者應忌食之. 西瓜
性大涼,能清胃火.《滇南本草》說它能“治壹切熱癥”,素有“天生白虎湯”之稱.《中藥大辭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故寒性胃痛之人切勿食之.
茭白
俗稱茭瓜,唐代著名食醫孟詵曾指出:“茭白寒,性滑,發冷氣,滑中,不可多食.”《本草匯言》亦說:“脾胃虛冷者勿食.”因此,寒性胃痛者宜忌之.
麥門冬
性寒,故寒性胃痛者忌食.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早有告誡:“氣弱脾胃虛寒者必不可餌.”
螺螄
性大涼,寒性胃痛者切忌.《本草匯言》中早有告誡:“此物體性大寒,胃中有冷飲,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不可不慎.田螺性同螺螄,寒性胃痛者亦在忌食之列.
蟹
性寒,味鹹,亦屬大涼之物.《本草經疏》中記載:“若血因寒凝,與夫脾脾胃虛寒滑,腹痛喜熱惡寒之人,鹹不宜服.”《隨息居飲食譜》也說“中氣虛寒者均忌.”所以,寒性胃痛以及氣虛胃痛之人,皆不宜食.
柿子
性大涼,味甘澀,寒性胃痛之人切忌服食.《本草經疏》中早有告誡:“……素有寒積,感寒腹痛,感寒嘔吐者皆不得服.”尤其不得與螃蟹壹同食用.
香蕉
性涼,味甘.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說它“甘,大寒.”凡有寒性胃痛之人,均不宜服食,否則食後即感胃冷不適,甚則立即引起胃痛發作,故當忌之.
不管是水果還是蔬菜或是什麽別的,只要是吃的,對於壹個脾胃虛弱者來說,平性溫性是最好的。還有壹點值得註意的是:溫度。妳最好是吃溫熱的。特別是早餐,壹定要是溫的。早餐要吃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對吧?像芝麻糊挺不錯的,從屬性上講是溫性的,從營養上講是補血的,而且很容易吸收,是很好的養胃的食品。水果的話蘋果就可以了,也是養胃的,只是妳要註意吃水果是分時間段的,比如飯後最少要隔半個小時才能吃,當然最好是兩個小時左右,不要空腹吃(特別是早上起來),蘋果還是有點偏涼的,溫度上也是,而且蘋果酸性比較強。“早上是金,中午是銀,晚上是銅”這句話是針對吃水果的時間段來能吸收的效果來說的,所以早上吃是吸收是發的時候,建議:早餐兩小時後吃個蘋果,每天堅持同壹個時間吃壹個。壹個月妳就可以看看有什麽效果的啦。
盡量多吃點溫性的水果,比如葡萄等。像平性的如蘋果多吃點也沒事。寒涼之物少吃點,猶其是寒性的,傷胃,吃了會拉肚子,久而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氣血兩虛,當壹個人嚴重血氣不足時,就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而血液對於各個器官而言就相當於飯,試想壹下當身體沒吃飽它有力氣幹活嗎如此壹來器官也就癱瘓了,妳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建議為了妳的健康著想妳最好是去查下食物的屬性,比如說把妳常吃的食物查查看,對妳自己是有好處的。腸胃作為後天之本,壹定要養好,“三分靠治,七分靠養”,這也是針對腸胃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