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蘇茶葉
材料:生姜3克,紫蘇葉3克。
做法:將生姜切成細絲,
將紫蘇葉洗凈,用水沖泡10分鐘,用於飲茶。
功效:具有祛風散寒、理氣和胃的作用,適用於傷風感冒。
頭痛和發熱,或惡心、嘔吐、胃痛和腹脹等。,這個方子是以涼茶為主,清淡而精致,實用而簡單。
2、清心降火保健茶
材料:苦丁、百合、金銀花、菊花各4克。
做法:將四種食材加入300ml,浸泡10分鐘。
功效:清肺瀉火,化痰解毒,安神定誌。
3.蘿蔔茶
材料:白蘿蔔100g,茶葉5g,鹽少許。
做法:先將白蘿蔔洗凈,切片煮熟,加少許鹽調味(不加味精),然後將茶水沖泡5分鐘,倒入蘿蔔汁中。
功效:具有清熱化痰、理氣的作用。
開胃的功效適用於咳嗽痰多,食欲不振,飲食不暢等。白蘿蔔營養豐富,含鈣且有藥用價值,能清熱化痰。可用茶沖服,清肺化痰祛濕,少量食鹽調味,清肺消炎。
4.沙參棗茶
材料:沙參15g,大棗5枚。
做法:將沙參、大棗加入沸水中,加蓋浸泡15分鐘。
功效:具有補血益氣、滋陰生津的作用。
5.銀耳茶
材料:銀耳20克,冰糖20克,茶葉5克。
做法:先將銀耳洗凈,加水和冰糖燉煮(不要用綿白糖);
將茶葉浸泡5分鐘,取汁加入銀耳湯,攪拌均勻即可服用。
功效:具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陰虛咳嗽。銀耳是藥食兩用的滋補佳品。其營養豐富,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銀耳配雪蓮有止咳化痰之功,用其泡茶取其消炎火利濕之功,有消炎作用。
6.橘子紅茶
配料:橘紅3-6克,綠茶5克。
做法:用開水沖泡後放鍋。
放入水中蒸20分鐘後服用。
功效:此茶采用橙紅行氣,消炎止咳,茶有抗菌消炎作用;二者均有潤肺化痰、理氣止咳的作用,適用於秋季痰多而粘的咳嗽。
7.天脈東茶葉
原料:天冬、麥冬各1。
2克。
做法:將它們加入300毫升沸水中浸泡10分鐘,然後棄渣飲茶。
功效:具有滋陰生津、清肺降火的作用。
8、秋季養生
1,滋陰,註意多喝水。
幹燥的秋冬,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 ml以上,補水至關重要。壹個成年人每天最少要喝1500ml的水,秋季喝2000ml可以保證肺部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建議每天多喝水。,壹次喝很多水不渴會適得其反。水分超過了身體必需的量,細胞內的水分含量就會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造成“水中毒”,危及生命。正確的飲水量應該根據個人的日常活動來調整。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要喝1.5~2L的水。每次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保暖。
有的人粗心大意,天冷了沒及時添衣;有的人穿的少,為了美觀不扣外套的扣子。壹大早和壹晚上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容易著涼。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壹旦天冷了,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自然反應。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多穿點衣服,尤其是把腰腹部裹緊。
選擇冬裝的第壹標準是保暖。在眾多種類的服裝材料中,羊毛、氯纖、腈綸、蠶絲、醋纖粘膠棉的保暖性最高,而尼龍、丙綸、滌綸由於導熱系數高,不適合禦寒。織物中含有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絲綢含有大量的空氣,因此保暖性很好。特別是毛織物的毛孔不是直通的,保暖性更好。
3.晚上喝完鹽水再喝蜂蜜
秋天過後,我經常感到口渴。光喝白開水抗不住秋燥。人體水分會很快被蒸發或排出體外,所以應該是“早上鹽水,晚上蜂蜜湯”。白天喝鹽水,晚上喝蜂蜜水,不僅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養生抗衰老的好食療。同時可以預防秋燥引起的便秘,壹舉兩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早晨起床後空腹喝壹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提高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前服用10 ~ 20毫升蜂蜜,用溫開水沖服,既能健脾和胃,補益氣血,又能鎮靜安神,解除煩悶。此外,鹽水和蜂蜜水也有防止血壓升高的作用。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的含量很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余的鈉。
4、飲食註意防止秋燥
多吃些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以多吃辛辣、酸味、潤燥或降肺的蔬果,尤其是白蘿蔔、胡蘿蔔。雖然多吃“苦”的蔬果是秋分養生的主要方式,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撐得太多,以免造成胃腸停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過後,寒冷的氣息越來越濃。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如果吃水果過多,很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