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確的說應該是壹首詩!!
帕特森-我吃了冰箱裏的李子。
我吃了冰箱裏的李子——摘自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筆記》。
很久沒怎麽寫了。
這種情況持續了相當長的壹段時間。
除了偶爾的周記。
我在筆記本上寫,不寫是好事,因為心情不好的時候只想打開筆記本發泄。然而後來我明白了,不寫不代表我有好心情,不寫大概更多的是我無聊的生活。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不再把寫作當成我的娛樂,至少以前是。它不僅用來記錄我的不開心,也用來記錄我的快樂,我的靈感,我的思考,我的小心思。
無論如何,我寫的世界原來是豐富的,不過是除了眼睛之外的第二個窗口。但是在某壹天,窗戶是關著的,也可能是慢慢關著的。在那壹天,我發現自己變得無趣。我甚至心虛的改了微信的簽名——有趣是看待世界最好的態度,我失去了這種態度。
好在也不是沒可能拿回來。
正確
來說說電影吧。
關於我喜歡的電影,我已經吵了幾百次了。我還是不否認我喜歡,但是我得看看。我不夠認真。我知道壹部好的電影能讓我感觸良多,讓我熱血澎湃,但我漸漸忽略了這部電影本該帶來的附加值。除了像大多數喜歡看電影的普通人壹樣感嘆“哇,好美”“哇,女主好美”之外,其實沒有更進壹步的思考。
所以當我想自己寫壹個故事劇本的時候,當我想創作壹部電影的時候,我回憶起的電影經歷非常少。我不是說我要借鑒,而是所有歷史的積累本應該是我的靈感來源。
我壹直在追逐“看壹千部電影”的目標,但其實達到壹千部電影並不是最重要的結果。哪怕我只看過壹百部電影,如果這壹百部電影的所有啟示都是我獲得的,那也比看壹千部電影像流水壹樣有價值。
深入電影不壹定是壹幀壹幀的拉片。我只需要記住最抓住我的那壹點,然後記錄下來,電影就會從大腦中的暫存盤轉移到永久記憶中。
總之,人要不斷地思考,寫作,閱讀,吸收。所有的創造都不會憑空發生。要想知道這個世界上是否存在更多的維度,首先要了解現在已知的所有維度。
說這麽多是因為昨天看了壹部叫《帕特森》的電影。
換句話說,這部電影是壹個提醒我的機會。
這是壹部我幾乎看著就睡著的電影,但這不代表它不好。
電影節奏很慢,風格很文藝。我現在不點這種類型的片子了。確切的說,我是不敢點的,因為我覺得有六七成的幾率看不下去。相比之下,我會放心點漫威漫畫大片或者懸疑新奇片。這件事直接反映了我很難平靜下來。
如果要總結佩特森的精神內核,可以用壹句眾所周知的彩虹屁來說,生活不僅是當下,還有詩和遠方。在我更抽象的解釋中,是的
只要妳想成為詩人。
妳可以成為壹名詩人。
只要妳相信自己是詩人。
妳是個詩人。
也就是影片中的詩人讓我在觀影過程中幾次試圖保持清醒。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詩本身有催眠作用。
盛產著名詩人的城鎮
與城鎮同名的公共汽車司機。
巴士司機的秘密日記。
家裏總是傾斜的郵箱。
喜歡趴在沙發上的狗狗。
壹對在小酒吧分手的夫婦
……
只是挑出了影片中的壹些東西,仿佛都沿襲了詩人的風格,變成了壹種文學的濕氣,無處不在,在我看來類似於下雨天的感覺。
帕特森喜歡寫詩,但帕特森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詩人。詩歌是他生活中自然的壹部分。帕特森的生活看似無聊,但他自己並不無聊。
我們能看到的是他的循環,感受不到的是他不斷的新鮮感。
這種新奇來自於他是壹個詩人這壹事實。狗和公交車是他的詩,桌上的火柴也是。
那麽我的靈感是什麽呢?
我覺得無聊。
大概是因為我不再相信自己有意思。
我感覺我忽略了這部電影。
因為我沒有真正投入到生活中。
帕特森真的想表達這個意思嗎?我不知道,隨便吧。
總之,在我的半夢半醒中,我從中看到了吸引力法則的壹個有效案例。
所以我又可以開始寫作了
畢竟,只要我相信我是壹個詩人。
那我就是詩人了。
如果妳想問
我吃了冰箱裏的李子。
這是什麽?
這是帕特森最喜歡的詩歌之壹。
其中壹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