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吃“交通工具”,不管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水裏,甚至我們還能吃到肚子裏的“鬼”。
總之,可以說,廣東人在天上飛,在地上跑,在水裏遊,沒有什麽不敢吃的,也沒有什麽不能吃的。不信我給妳壹壹列舉:
“同類相食”:
人是鐵飯鋼,不吃壹頓飯就餓。作為廣東人,他們吃的最多的就是米飯。我們有壹種大米叫“煲仔飯”。
孩子就是孩子,顧名思義,就是孩子做的飯。
另外,除了“吃孩子”,我們還被稱為“吃女人”。廣東有壹種非常有名的蛋糕叫“老太太蛋糕”。讓我告訴妳,這種蛋糕是我妻子做的。吃起來又甜又香,滿滿的都是我老婆的味道。
除了老太太的蛋糕,當然還有瞎男的蛋糕。選壹個瞎老頭,然後用他做蛋糕。但可能是老人年紀太大了,味道不太好。至少我自己不喜歡。唉,作為壹個什麽都吃的廣東人,我很慚愧。
吃“運輸”
除了吃人,廣東人最熱衷的交通工具就是“船粥”,這是廣東省會城市廣州人的最愛,而船粥當然是用河上的船做的。
此外,還有壹種車制面條。雖然車制面起源於香港,但對於有實力的廣東人來說,吃交通工具才是我們的最愛。怎麽才能放棄呢?所以車制面條在廣東也很受歡迎。
吃“鬼”
這個鬼呢?我們不是白煮,也不是紅燒,而是炒!
做法其實很簡單。抓個鬼,用壹鍋熱油在鍋裏炸。炸完就成了“炸鬼”。因為鬼只有晚上才能抓到,我們壹般抓到後早上吃,比較好吃。
咳咳,好了,以上閑扯時間結束,我正式開始解釋分割線——
其實我就是想對廣東人什麽都敢吃的偏見翻白眼說,看的少多奇怪啊!請不要這樣對siao。
我不否認廣東人確實熱衷於美食。在壹份關於全國十大城市對粵菜關註度的調查問卷中,廣東人對粵菜的關註度很高,其次是上海、廣西和北京。
喜歡吃不代表什麽都吃。很多人對什麽都敢吃的廣東人的偏見來自於壹些電影,但是電影往往會采取壹些誇張的表現手法來達到某種效果,把壹些平時看起來有點不尋常的東西放大到觀眾的眼中,以此來博取觀眾的眼球,給他們壹種還可以那樣的錯覺。
另外,我們來說說外國人對粵語的壹些疑問:
為什麽廣東人更喜歡吃新鮮的食物?
廣東的氣候非常濕熱,環境不好,食物在悶熱的環境中容易腐爛。在這樣的環境下,廣東人在吃飯時追求新鮮。如果他們不追求新鮮感,真的只能集體當拾荒者。
所以粵菜在烹飪上追求滑、脆、獨創,廣東人也喜歡蒸、生食,都是因為對原料刻意追求“鮮”字。
為什麽廣東人會用奇奇怪怪的藥材煲湯?
所謂藥食同源,古往今來都有,只是廣東人比較熱衷,其實也是天氣所迫。
悶熱的氣候讓廣東人普遍對自己的身體有壹種與生俱來的“熱風”想象。
廣東人的“熱風”被北方人稱為“上火”。另壹個重要區別是,“上火”是偶然的,“熱風”是慣性的。
廣東人的經驗表明,吃可以解決健康問題,即使無法控制,也可以遏制在萌芽狀態。
所以我們喝涼茶,熬藥湯,這些藥湯有的還包括野生動物。
為什麽廣東人更喜歡吃各種奇奇怪怪的食物?
南宋《答嶺外之輩》中有壹句話叫“無論鳥獸蟲蛇食”。
但其實廣東並不是最註重異域美食的城市。在壹項針對全國各大城市異域美食的調查中,重慶是最關註異域美食的省份,其次是廣東。數據顯示,重慶最關註的是蛇、蠶蛹等奇怪的食物。
人們常說美食在廣州,重慶也是美食之都,但這兩個城市都在異國美食榜上。這能說明熱愛美食的城市其實有更獨特的味道嗎?(比如重慶有烤兔頭和腦花,有人覺得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