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雞蛋、白糖、起酥油、食用植物油、小麥粉、可可粉、全脂奶粉等。
來源:產品標簽
為了安全起見,我建議妳以後在選擇包裝食品的時候更加挑剔和苛刻。
有很多形象很好的品牌都在壹定程度上使用了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對身體傷害很大。是自然界沒有的,出不了體外的東西!
它有許多別名:
人造黃油
“植物起酥油”,“起酥油”
“氫化植物油”,
“植物霜”
“植物黃油”
“植脂末”
“可可脂替代品”
“精煉植物油”等。
反式脂肪因價格低廉而廣泛存在於西式糕點面包等食品中,但中醫或西醫都不推薦使用。
反式脂肪酸-簡介
“反式”不飽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名稱來源於其化學結構,其分子中含有位於碳原子相對兩側的逆價鍵結構。與順式脂肪相比,這種反向分子結構更不容易扭結。壹般食品標簽上所列的成分如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精煉植物油、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固體植物油、酥油、人造酥油、白霜或起酥油都含有反式脂肪。不飽和脂肪酸的分子式因為氫原子的取向不同,分為兩種結構:壹種是順式鍵,壹種是反式鍵。天然的不飽和脂肪酸幾乎都是順式連接的,所以動物能代謝的脂肪大部分都是順式連接的。反式脂肪酸是人工氫化後誕生的,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人們很難處理這樣的不飽和脂肪。它們壹旦進入人體,大部分會留在人體內,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
反式脂肪酸-食用脂肪
動物肉或乳制品中天然含有的反式脂肪相當少;如果用天然脂肪反復油炸,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人類攝入的反式脂肪主要來自部分氫化的植物油。氫化是20世紀初發明的食品工業技術,最早由食用油品牌“Crisco”於1911年使用。部分氫化會改變脂肪的分子結構(使油脂更耐高溫,不易變質,增加保質期),但氫化也會使部分脂肪變成反式脂肪。這種脂肪因能增加食物的酥脆口感,且易於長期保存,被廣泛用於市場上的包裝食品和餐館的油炸食品中。
與飲食中其他可以攝入的脂肪不同,反式脂肪對健康無益,也不是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吃反式脂肪會增加冠心病的風險,因為它可以增加“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世界各地的衛生當局建議將反式脂肪的攝入量降至最低;壹般認為,部分氫化植物油比純天然植物油對健康構成更大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在《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實施全球戰略》報告中,多次重申要“逐步消除反式脂肪酸”。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飲食中只應含有極少量的反式脂肪,低於每日熱量攝入的1%。對於壹個每天攝入2000卡熱量的成年人來說,這個量相當於每天攝入不超過2g。
反式脂肪在少數國家被嚴格控制,而更多的國家要求食品生產商標明產品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也有很多因反式脂肪引起的法律訴訟(主要針對快餐店)。許多食品公司已經自願停止在產品中使用反式脂肪,或者增加不含反式脂肪的產品線。
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表明,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飲食與心臟病、動脈疾病和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關。研究【來源請求】顯示,如果每天攝入5克反式脂肪,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25%。美國人均年攝入量為2.1 kg。壹些國家已經立法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和使用。
200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壹篇關於反式脂肪的總結報告,指出只要反式脂肪的攝入量極低,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該研究表明,美國每年有3萬到10萬人死於心臟病,可歸因於食用反式脂肪。
在著名的關於護士健康的長期多對象醫學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14期間參與研究的120000名護士中發生了900起冠心病相關事件,並統計出與來自碳水化合物的熱量攝入相比,反式脂肪熱量攝入每增加2%,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94倍(只有增加15%的飽和脂肪酸攝入才能產生類似的效果
2003年的壹項研究表明,攝入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酸會促進阿爾茨海默病的發育。
2007年的壹項研究指出,與來自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相比,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每增加2%,排卵性不孕癥的風險就會增加72%。
反式脂肪酸-食物中的含量
大多數反式脂肪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未經加工的食物中所含的天然油脂中的大多數脂肪酸是順式結構的。至於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主要存在於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脂肪和牛奶中,如共軛亞油酸——這類脂肪的長鏈分子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鏈,在營養管理分類中並不屬於對人體有害的反式脂肪,而是屬於飽和脂肪。在需要在產品上標註反式脂肪含量的地區或國家,如美國,這種成分標簽只含有人工處理產生的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長期以來,人們壹直認為人工脂肪來源於植物油,不會像動物脂肪壹樣導致肥胖,多吃也無害。然而,最近的研究逐漸讓人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安全脂肪”實際上會導致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
反式脂肪酸通過兩種方式影響我們:壹種是擾亂我們吃的食物,另壹種是改變我們身體的正常代謝途徑。
含有多不飽和脂肪的紅花油、玉米油、棉籽油可以降低膽固醇水平,但氫化成反式脂肪酸,效果正好相反。它們仍然不如飽和脂肪有害,但它們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最有影響的膽固醇是LDL(低密度脂蛋白),或壞膽固醇,它會增加冠心病(CHD)的風險。高密度脂質HDL是壹種良好的膽固醇,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風險。反式脂肪酸可增加LDL(低密度脂質),降低HDL(高密度脂質),從而增加冠心病的風險。此外,反式脂肪酸還與乳腺癌的發病率有關。
早在10年前,歐洲八國就聯合開展了多項關於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德國營養醫學會負責人安德烈·菲格教授告訴記者,研究結果表明,人造脂肪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負有很大責任,其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飽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會損害人的認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還會誘發腫瘤(乳腺癌等。)、哮喘、ⅱ型糖尿病、過敏等疾病,對胎兒體重和青春期發育也有不利影響。看到記者的“反應”不夠強烈,菲格教授幹脆打了這樣壹個比方:如果在壹塊看起來“大油大肉”的濃醬牛排和壹盤人造脂肪做的薯條之間選擇,那麽選擇前者更有利於健康。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控制及措施
歐美國家對人造脂肪進行了立法限制。在歐洲,Figg教授表示,從2003年6月1日起,丹麥市場禁止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過2%的油脂,因此丹麥成為世界上第壹個對人造脂肪建立法規的國家。此後,荷蘭、瑞典、德國等國也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時要求食品生產商在營養標簽中添加人造脂肪的含量。2004年,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規定,從2006年開始,所有食品標簽上的“營養成分”壹欄都要添加人造脂肪的含量。FDA還提醒人們盡可能少吃人造脂肪。
與此同時,國外公司看準了歐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風”,紛紛推出替代人造脂肪的新產品。例如,壹家芬蘭食品公司開發了壹種生產高植物甾醇含量植物黃油的新方法,而壹家瑞典人造黃油制造商成功開發了壹種新的脂肪酶作為人工脂肪替代品,去除了含有人工脂肪的成分。在美國,立頓、雀巢等公司也減少甚至去除了部分食品中的人造脂肪。這些制造商表示,雖然沒有法律要求他們這樣做,但消費者的健康高於壹切。
買菜的時候還是要非常仔細的檢查。歐美食品企業的產品成分和生產標準與中國不同。標準決定產品質量!
2010,11,中國衛生部正式回應反式脂肪酸問題。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0月9日表示,衛生部已組織開展反式脂肪酸風險監測和評估工作,將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程序組織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張健表示,2003年營養與食品所就已經開展了中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監測工作。初步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反式脂肪酸人均攝入量約為0.6克,遠低於歐美國家報道的水平。在《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1993年版)中,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建議反式脂肪酸的最大攝入量不應超過總能量的1%。張健說,這1%的換算,大概是每人每天2克。
反式脂肪酸——食品工業的反應
2005年,美國壹個推動禁止反式脂肪的非營利組織起訴卡夫食品,要求該公司停止在奧利奧餅幹中使用反式脂肪。在卡夫食品同意尋找反式脂肪的替代品後,該組織撤銷了投訴。
2006年,位於華盛頓的非營利組織公共利益科學中心指控肯德基在食物烹飪過程中使用反式脂肪。2006年,肯德基宣布在2007年4月前將美國連鎖店在這家餐廳使用的反式脂肪換成大豆油。它的加拿大連鎖餐廳也宣布了類似的措施。
2007年6月5438+10月,麥當勞宣布,其美國連鎖店的薯條正在試驗用非反式脂肪油炸,如果效果好,將在全美推廣。
面對2007年5月公眾利益科學中心的指責,漢堡王宣布從2008年底開始在美國所有分店改用非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
植物黃油;糖果;蛋糕、面包、餅幹;薯片;餅幹;植脂末;奶油澆頭;肉醬粉、蛋糕粉;冷凍薯條;炸魚片,以及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油炸食品;披薩披薩;人造黃油;甜甜圈;爆米花;奶油威化;香油娃娃面和上壹個;沙拉醬的壹部分;咖啡伴侶;速溶咖啡;可可脂替代品;蛋黃派;冰淇淋等
反式脂肪酸健康的隱形殺手
薯條、炸雞塊、油條、蛋黃派、巧克力派、餅幹、蛋糕、面包...妳喜歡這些東西嗎?但妳要知道,這些東西比吃紅燒肉更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因為它們都含有反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