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五臟其實很簡單。記住壹套保持五臟健康的“組合拳”。壹種食物配壹個穴位。吃、喝、揉、按,輕松保存五臟。下面給大家分享壹下穴位五臟養生的哲學。
養心第壹穴:神門
神門穴位於小指外側端凹陷處,有腕紋。有寧心瀉火的功效。每天隨時捏神門穴,以有輕微酸痛為度。
晚上睡覺前按摩神門穴,有助於睡眠更好。睡覺時,用右手拇指按壓左側神門穴5~10次,再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右手,即可入睡。
勞逸結合。
要認識和評估自己的自我承受能力,抓住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學會快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種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
科學安排工作、學習和生活,定制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或目標,適時留有余地。工作再忙,每天也要留出壹些休息和“呼吸”的時間,盡量給緊張的弦壹個放松的機會。
養肝第壹穴:太沖
手指沿足趾與第二趾間隙向上按壓,足動脈搏動為太沖穴。每次按壓4~5分鐘。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道教認為高血壓與肝陽上亢、肝火亢盛有關,所以按摩太沖穴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此外,感冒初期按摩太沖穴,還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流淚或幹澀等不適。
睡眠充足。
努力工作的中年人熬夜狂歡是家常便飯。他們習慣於晚睡早起。
人們常說,晚上22點不睡覺,明天就會變成“熊貓”;如果淩晨2點後還不睡覺,估計第二天就變成“厲鬼”了(請自行填圖)。
人到中年,很多事情有心卻無力。面對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大多數人都容易產生精神壓力。導致睡眠質量差,影響內臟功能。
所以,想要養生養肝,請先註意睡眠,做好星座運勢:“早睡少熬夜”。
健脾第壹穴:足三裏
足三裏穴位於腿部,外膝水平向下四次(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並攏,中中指水平)。
足三裏(足三裏)、和胃穴是防治各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氣虛的人免疫力低,容易疲勞生病。經常按摩足三裏穴,可以健脾益氣。
擦拭胸部和腹部
手掌與手指分開,放在乳房下,然後沿著肋骨輕輕按摩,從胸部上下到肚臍,再到小腹。發燒是明智的。
此法可疏通肝脾經絡,健脾養肝。
養肺第壹點:太原
太淵穴位於腕橫紋上,橈動脈搏動的地方。刺激太原穴可達到益氣養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用左手拇指尖按右手的太淵穴,垂直向下按揉。然後,慢慢彎曲和拉伸右手腕,引起疼痛,麻木,腫脹,疼痛,發熱和行走。20~30秒後,逐漸放松,然後輕輕摩擦該部位,以此類推。
交替按壓各穴位5~10分鐘,每天1~2次。
胸部增大法
握拳,雙臂同時向後向外伸展,連續擴胸約15次,每天重復三四次。
這個ca
生命在於運動,通過運動補腎強身,是值得提倡的積極舉措。這裏介紹壹個簡單易學的運動方法,有助於補腎補虛。
具體方法是:將手掌搓至手心發熱後,放在腰上,掌心對著皮膚,沿腰部上下,直至感覺發熱。早晚各做壹次,每次200次左右,有補腎益氣的作用。
提醒:按壓穴位可以緩解疾病,有保健作用,但不代表所有疾病都能治愈。
而且指壓雖然簡單有效,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孕婦和體弱者。不要隨意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