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姜簡介豆豉姜的圖片及豆豉姜的藥用附豆豉姜的醬汁豆豉姜的做法豆豉姜簡介
豆豉姜是樟科植物花椒的根和根莖,洗凈曬幹後可作為中草藥使用。根圓錐形,表面褐色,有顆粒狀突起。氣泡輕,易破,橫截面呈灰褐色,橫截面有小孔(導管)。氣味又香又辣。
豆豉姜圖片
豆豉與生姜的關系
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治療感冒、風濕關節痛、胃痛和腳氣。
1,《分類草藥》:“治全身筋骨疼痛,發表,祛寒疹,消腫理氣。”
2.《南寧醫學誌》:“行氣止痛,祛風除濕,調筋骨。治療胃寒疼痛,放松跌倒後的肌肉。”
3.廣西中醫記載:“治感冒。”
4.《廣東中醫》:“祛風散寒,止肝風,消腫。治風濕疼痛,筋骨無力,產後腳軟,濕腳氣。”
藥名豆豉姜
別名木漿種子根(分類藥材)、滿山香(廣州空軍常用中藥材手冊)、承切根、山蒼子根(四川中藥誌)、過山香、強子玉(廣東中藥)。
它是樟科花椒的根和根莖。9月~ 10挖、洗、曬。
性味辛溫。
歸經肝;脾臟;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治療感冒、風濕關節痛、胃痛和腳氣。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2 ~ 5元(鮮0.5 ~ 2兩);還是磨吧。外用:煎服,洗凈。
註意本品與四川山蒼子、山蒼子的根等量使用,俗稱“山蒼子根”。
豆豉姜的藥用輔助配方
1,感冒頭痛,山蒼子根莖五塊錢壹兩。用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2、治空調痛、胸痛:木姜子根、茴香蟲(陰陽瓦上炕幹),研末,泡酒服。(四川中醫年鑒)
豆豉姜
劑量:10 ~ 15g,水煎。磨齒外用,或者搗實。可用於治療感冒、水腫、腳氣、風寒濕痹、產後腹痛、血瘀痛經、氣滯風寒脹滿。果實單味煎治中暑;搗實,治無名腫毒。根用茴香蟲,治空調痛,胸痛。
此外,在湖南省長沙、瀏陽等地,還有壹種漢族傳統的泡菜制品,也叫豆豉姜,已有上千年左右的生產歷史。馬王堆漢墓的隨葬品中,就有豆豉姜。我們來看看醬油姜的做法。
壹種豆豉姜醬制作方法
1,選材:鮮姜要色澤嫩黃,肉質鮮嫩多汁,口感麻辣。豆豉要質量好,好吃,香,黑。
2.切花瓣:將姜枝的壹端切成花瓣,然後根據姜的大小切成3 ~ 4片。
3.爆曬:將上述姜片放在竹席上進行爆曬,每100kg ~ 60kg左右進行壹次爆曬。
4.蒸豆豉:在幹姜的同時,將豆豉放入木制甑內進行蒸煮殺菌,蒸至甑邊被蓋。
5.將蒸好的豆豉拌入曬幹的姜片中,壹層姜壹層豆豉放入缸中壓縮。
6.配料及密封:10 ~ 15天後取出姜片,篩出發酵好的黃豆,將醬油、白酒等輔料加入姜片中,拌勻,放入缸中,密封。腌制20 ~ 30天,呈黃棕色,味道鮮美,麻辣香脆。
以上是關於豆豉姜的壹些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中草藥知識,請繼續關註養生之道網頻道。
豆豉姜的調和,豆豉姜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