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仲冬蘆筍種植

仲冬蘆筍種植

蘆筍的栽培技術和方法

成長習慣:

蘆筍(蘆筍)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不耐寒。避免陽光直射,尤其是幼苗在烈日下暴曬,莖尖會變黃,應適度遮蔭或與樹木、藥材間作。深層肥沃的沙壤土或腐殖土是最好的土壤,粘土不適合種植。栽培管理容易,無病蟲害。海拔l000米以下的地方,最好種植在稀疏的混交林或闊葉林下,如疏林。

土地選擇和準備:

根據生物學特性選擇土壤,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富含腐殖質的土地作為耕作地。將土地深挖,耙平,做壹道寬130 cm的高邊框。深挖約30厘米,去除雜枝等。,每畝施腐熟糞肥2500-3500公斤,餅肥1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找平耙平後,做壹個寬150 cm,高20 cm的高邊框。

繁殖方式:蘆筍的繁殖方式有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大多采用分株繁殖,成活率會更高。

1.種子繁殖:

每年9月至10果實由綠轉紅時采收。堆積發酵後,選擇大而結實的種子。播種期分為春播和秋播。秋播在9月上旬到6月上旬5438+10月。秋播發芽率高,占用時間長,管理成本低。春播在3月下旬,占地短,管理方便。

播種方法:在畦內按畦距20-24厘米形成水平畦溝;溝深5-7厘米,播種寬度6厘米,株距2-3厘米。畝產10-12公斤種子。苗木1000m2可種植10000m2。播種後,用堆肥或草木灰覆蓋,用細土水平與邊界覆蓋,並用稻草覆蓋保濕。溫度17-20℃且有足夠的濕度,播種後18-20天出苗。發芽後除去稻草。幼苗出土時,要搭棚子遮蔭,或在畦內用玉米等作物遮蔭,保持土壤濕潤。苗高3厘米左右時拔起雜草施肥。秋季結合松土施肥,肥料以人畜糞便為主。每次每畝施1000-1500公斤。

壹年後,就可以播種了。壹般在6月10發芽前或春末,幼苗10-12 cm高時,會進行帶土種植。育苗時按照大小分別種植。按照行距50厘米,株距24厘米。先種兩行蘆筍,間距50厘米,再種兩行蘆筍。種植時,將根均勻地放在各個方向,並用細土覆蓋壓實。在保留行中,每年可以間作玉米或蠶豆。

2.分株繁殖:

結合采收,健壯的母株要分成若幹株,每株要有1 ~ 2個芽或2 ~ 3個小塊莖作為幼苗,按40cm×40cm的株距種植(覆土,噴乙草胺防止40天草籽)。種植時,如果有農家肥,可以種在株距中間,或者施點磷肥。

現場管理:

1.中耕除草:除草要勤。第壹年種植前半年要人工除草,下半年才能用莠滅凈除草劑安全除草(裏面的小包裝不用,小包裝含246甲酯,可混壟草)。壹般噴完六天草就會枯黃。

2.追肥:種植後結合中耕除草,分別在3-4月和6-7月追施人畜糞水1次,或每1個月在水中加入尿素(或復合肥)15公斤噴施壹次,9-6月追肥65438+。之後每年發芽前(即春節前)每畝追肥2 000-2 500斤,其他兩次與第壹年相同。

害蟲控制:

主要是紅蜘蛛,5-6月危害葉片。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冬季註意清園,挖或燒枯枝落葉。

(2)噴灑0.2-0.3波美度的硫磺混合物或噴灑500-1000倍的25%殺蟲脒水溶液,每周1次,連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