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餐廳的本質不在於菜品的多少,而在於產品的過硬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
“我不認為在網上發團購券就叫O2O。”刁老師認為,真正的O2O從產品定位開始就應該是互聯網式的。
在他看來,蘋果的產品線很少,微軟只有兩三個核心產品,但他們卻成就了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不追求更多的SKU(零售行業術語是指最小的庫存單位,電商行業通常將單品定義為SKU),但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是互聯網的精神之壹。”雕爺說圍繞這個產品精神,雕爺牛腩只有12 SKU。
壹家餐廳只有12道菜,比麥當勞還少。成立之初,食品行業有人認為這是找死,但雕刻師傅壹意孤行。之所以做這麽少的SKU,是基於雕爺本人的消費經驗和理論支撐:壹個消費者第壹次在餐廳吃飯就滿足了。如果他下次再來,點餐和第壹次的符合率高達80%,這是人的潛意識路徑依賴的結果。刁老師很喜歡北京的兩家餐廳,壹家是鼎泰豐,壹家是大東烤鴨,但是壹年也就去三四次。所以刁老師給牛腩定位的目標客戶群是中產階級,他們的消費面比較廣,很少會經常光顧壹家餐廳。所以即使SKU很少,只要每季度換壹次菜單,就足以滿足老客戶需要回來的新鮮感。
刁老師認為,好餐廳的本質不在於菜品的多少,而在於產品的過硬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在互聯網上,產品的不斷升級和優化早已深入到互聯網人的意識中,從操作系統到手機上的app。但互聯網產品的優化過程往往是不斷修復bug,升級版本。用這種產品理念玩餐廳就是成本,特別適合對味蕾挑剔,沒有餐飲實際經驗的創業者。
於是,刁先生以500萬元的價格,從香港食神戴龍手中買斷了牛腩的配方。他堅持認為,就食物而言,北京離香港有“八個街區之遙”。主菜是有的,但是開胃菜、沙拉、甜點不要含糊。為了選料,壹開始壹斤芝麻菜就扔掉八兩;10個鴿子蛋,只有壹個合格。據刁說,他曾經從壹家供應商那裏收到過黑松露。因為供應商不太了解儲藏溫度,收到貨後發現味道變了,只好全部扔掉,僅損失5萬元。雖然“成本就像坐上了火箭”,但刁葉認為,這個交學費的過程也選擇了更好的食品供應商。
壹般網遊在即將上線之前都會有壹個“封閉測試”,邀請玩家玩,找出bug並改正。這壹招是雕刻師傅從餐廳借來的。除了測試服務,就是優化產品。刁老師認為,壹頓飯從開胃菜到主菜再到甜品是壹個系統,每壹道菜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封測的過程就是找出bug。他舉了個例子。起初開胃菜中加入了韓國重發酵泡菜,但經過各路美食專家的評定,最終換成了四川泡菜,因為韓國泡菜太過酸辣,影響了後面沙拉相對清淡的節奏。四川泡菜恰到好處,開胃又不搶後面菜的光彩。
雕花牛腩在開業前封測了半年,邀請了各路明星、微博大號、美食家免費試吃。從開胃菜到甜點,都在很多口味上不斷優化。
在半年的測試期內,刁老師燒掉了10多萬元,在註重成本控制的餐飲行業同行眼裏簡直就是“鬼混”。不過,刁先生有自己的小算盤。在封測期間,解決了關於菜品的bug,同時沈澱和選擇了更好的供應商。
另外,網上好的產品往往特別註重用戶體驗。比如微信之所以讓用戶覺得“舒服”,是因為工程師們在菜單、頁面、按鈕等各種小細節上夜以繼日地“奮鬥”。比如刁老師吃牛腩面的碗,就是刁老師在細節上努力的結果:接觸嘴的部分很薄很滑,但其他部分很厚,比較粗糙,這樣人喝湯的時候,接觸嘴唇的部分會有很好的觸感,但粗糙厚重的碗會給人安全感。面碗8: 30開壹個拇指槽,結尾比較穩,但是1: 00。然而,這種碗需要定制。刁老師認為,這樣的細節決定了用戶體驗,所以這個成本是省不下來的。
營銷推廣:利用微博引爆流量。
壹方面微博關註度高,另壹方面內測期間不允許普通用戶進入。這種神秘感引發的消費欲望在開場後爆發。
互聯網經濟的核心是流量經濟,有了流量,什麽都有了。在電商行業,壹定要有帶流量的重復購買率。刁老師認為,開餐廳的邏輯也是壹樣的。
目前雕爺牛腩兩家餐廳分別位於朝陽大悅城和靛藍。前者是成熟的商圈,後者還處於培育期。然而,這兩家店都位於購物中心的餐飲層。如何吸引流量?刁師傅的方式是微博引爆。這時,封測的另壹個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傳播價值。
流的效果幾乎是雕刻師傅在餐廳玩封測時所期望的。這個靈感來自臉書。facebook創業之初,根本不允許註冊沒有哈佛大學後綴的郵箱。這就是人的心理。越不註冊就越神秘。所以當時所有的常青藤學生都拼命想擠進去,臉書開常青藤大學的時候,所有非常常青藤的學生也都想擠進去。於是紮克伯格輕松取得了最初的成功。
封測期間,只有被邀請的人才能來吃切好的牛腩。被邀請的人會經常發微博或者微信,說說自己的消費經歷。既然邀請了,就很少吃別人嘴短,對別人說不。於是,各路明星、達人、微博大號幫忙在微博上喊話,初步達到了傳播效果。
開幕式前夕,刁老師利用微博玩了壹把大的。比如蒼井空被請到店裏,就被微博大號“撞見”了微博。蒼井空本人在微博上的確認引發了網友4.5萬次轉發,成為當天微博熱門話題。
但是在微博炒作的過程中,雕牛腩也被罵了。比如店內規定12歲以下兒童不得入內,引起了很大爭議。對餐飲行業的批評也會招來罵,但刁老師還是樂於幫忙轉發這些罵的微博。他堅信自己的方向流量為王,有爭議才有流量。
“互聯網最有趣的是粉絲文化。往往壹個產品做得好,就會形成‘死忠’。罵壹個產品的人越多,死忠就越強。”刁老師指出,小米手機從誕生的第壹天起就被罵,米粉總是反擊。壹旦有了壹定數量的粉絲,批評的人就很容易和粉絲形成爭鬥,爭鬥的結果就是流量激增,產品大賣。蘋果和小米手機已經證明了這壹點。雕牛腩在微博傳播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壹些忠實的粉絲。
壹方面微博關註度高,另壹方面內測期間不允許普通用戶進入。這種神秘感引發的消費欲望會在開業後爆發。
互動:用微信維護老客戶
刁老師每天花很多時間盯著大眾點評,微博,微信。用戶只要對菜品和服務不滿意,都會得到即時反饋。
雖然開業後的火爆在意料之中,但是在電商行業浸淫了幾年的刁老師清楚的意識到,有流量是沒有意義的,對任何行業都是沒有用的。餐飲是壹個“無限提升”的行業,互聯網上的優秀產品都是主動與用戶互動,快速提升的。只有根據用戶需求不斷升級優化產品和服務,才能有口碑和重復購買率。
“初期MIUI存在的問題,只要用戶不滿意,改進就會迅速跟進。”刁老師認為,小米成功的關鍵是與粉絲互動,迅速接受他們的建議並改進。所以更重要的是用戶之間的互動,把自己的聲音傳回到餐廳的運營上。刁老師認為,這才是O2O的本質。
在傳統餐飲中,菜單壹旦定下來,就很少會更改,這不符合互聯網的精神。"如果粉絲認為壹道菜不好吃,它可能很快就會從菜單上消失。"刁爺說,刁爺的牛腩每個月都會換菜單,換或不換的依據壹定程度上是粉絲的聲音。
在阿芙精油的創業中,雕爺通過重視用戶反饋嘗到了甜頭。雕爺作為公司壹把手,每天親自做“客服”處理差評,重視用戶評價,讓用戶反饋成為全公司員工的“教條”。結果阿福在天貓的動態評分比同行高50%。刁老師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管理根本不需要上傳,個人示範就夠了。“我每天自己做客服,每天看好評和差評。有差評就罵人,有好評就有獎勵。最基礎的員工都知道我想要什麽。”
第二次創業,刁先生每天花很多時間盯著大眾點評、微博、微信。用戶只要對菜品和服務不滿意,都會得到即時反饋。比如粉絲覺得壹道菜不好吃,可能會換壹個新菜。如果粉絲在用餐過程中不滿意,可以獲得壹份禮物或官方回復的免費餐。
在刁先生看來,微博是壹個引爆和傳播的平臺,也就是流量的工具,而微信是用來維持用戶的重復購買率的。比如切好的牛腩上的新菜,會通過微信發給老用戶,有圖片,有文字,有味道描述。而且這個不能發在微博裏,為了體現老用戶的排他性。
雕爺牛腩的VIP卡也是微信建的。用戶需要關註雕爺牛腩公眾號,回答問題。通過後可以獲得VIP身份。雕爺牛腩有專門的VIP菜單,不是給普通用戶的。在網絡上,這種玩法已經很普遍了,比如QQ的壹些身份特權。
雖然申請VIP身份是免費的,但是很多用戶申請不了。壹位用戶在微博中抱怨說,他的申請幾次都沒有成功。據了解,申請微信VIP的問卷中可能會有這樣壹個問題,“妳喜歡奶酪嗎?”如果答案是不喜歡,可能會被扣分,最終導致申請被拒。
刁先生認為,每家餐廳都有自己的目標客戶群。俗話說,壹家餐廳很難迎合所有用戶。所以VIP客戶應該是自己能服務好的目標客戶,需要產生重復購買率。所以應用題都是圍繞自己菜品的特點來設計的,刁爺牛腩的菜品中也經常用到奶酪。不喜歡奶酪的用戶可能不喜歡刁爺牛腩的味道。如果用戶不喜歡口味,很難產生重復消費,微信維護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