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木的品種簡介
鴨腳木的品種簡介,植物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很多的種類的,那麽對於不同的種類來說也是有不壹樣的介紹的,那麽鴨腳木也是壹種比較常見的壹個植物,那麽下面介紹鴨腳木的品種簡介,壹起了解壹下吧。
鴨腳木的品種簡介1
鴨腳木栽培
1、澆水
澆水要保持盆土濕潤,澆水不能過量,容易導致積水,爛根就不好了。同時還要註意防止盆土過幹或過濕而使葉邊變色。高溫時註意向葉面盆水,在空氣濕度大的環境條件下生長良好。春夏秋三個季節大概3~4天澆壹次水,不過不能澆太多水哦,如果積水了會導致根部腐爛,但是又要保持土壤濕潤。冬季澆水減少,水溫最好和土壤相近。
2、溫度光照
鴨腳木壹般的生長溫度是15~25攝氏度。低於5攝氏度就會掉葉子,平時要註意通風。鴨腳木屬於半陰植物,每天有四個小時的直射陽光就可以了,不能暴曬。鴨腳木主要施氮磷鉀混合的肥料,如果是花葉品種,若氮肥多,光照弱,會使葉片上的斑塊不明顯。
3、生活習性
鴨腳木在明亮通風的家裏可以長時間養殖,用於平日的觀賞。生長溫度為15~25℃,冬季不低於5℃,植物可以繼續生長。鴨腳木的適應能力較強,不僅能在空氣濕度高,土壤和水分多充足的情況下生長,在幹燥的環境下也可以生長。養殖時老年植物再室內栽培可適當修剪龐大的`部分,或把根部切去壹部分,重新栽培。
4、土壤
土質使用泥炭土,腐葉土加壹點基肥或者沙土都可以栽培。保證土質的透氣性及排水性良好。鴨掌木對土質要求較低,普通土壤即可,但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若條件允許,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巖加少量基肥配制,效果更佳。
鴨腳木的品種簡介2鴨腳木介紹
鴨腳木也叫鵝掌柴(學名: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為五加科鵝掌柴屬植物。
鴨腳木株形豐滿優美,適應能力強,是優良的盆栽植物。適宜布置客廳書房及臥室。春、夏、秋可放在庭院蔽蔭處和樓房陽臺上觀賞。也可庭院孤植,是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在夏威夷及其他溫暖地區廣泛栽作風景樹,也是世界各地最受歡迎的室內植物。
形態特征
常綠大喬木或灌木,栽培條件下株高30~80cm不等,在原產地可達40m。分枝多,枝條緊密。掌狀復葉,小葉5~9枚,橢圓形,卵狀橢圓形,長9~17cm,寬3~5cm,端有長尖,葉革質,濃綠,有光澤。花小,多數白色,有香氣,花期冬春;漿果球形,果期12月至翌年1月份。
生長習性
鴨腳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對光照的適應範圍廣,在全日照、半日照或半陰環境下均能生長。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盆栽土用泥炭土、腐葉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
鵝掌柴的生長適溫為16~27℃。3~9月為21~27℃,9月至翌年3月為16~21℃。在30℃以上高溫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冬季溫度不低於5℃。若氣溫在0℃以下,植株會受凍,出現落葉現象,但如果莖幹完好,翌年春季會重新萌發新葉。
分布區域
鵝掌柴原產於南洋群島壹帶。1658年引種到英國,以後擴大到歐洲和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都有分布。中國主要分布在西藏(察隅)、雲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臺灣,在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為熱帶、亞熱帶地區常綠闊葉林常見的植物,有時也生於陽坡上,海拔100-2100米。
繁殖方法
鴨腳木常用扡插和播種繁殖。
1、扡插繁殖:在4~9月進行。剪取1年生頂端枝條,長8~10厘米,去掉下部葉片,插於沙床,保持濕潤,室溫在25℃左右,插後30~40天可生根。
2、 播種繁殖:4~5月采用室內盆播,發芽適溫20~25℃,保持盆土濕潤,播後15~20天發芽。苗高5~8厘米時移4厘米盆。進入日常管理。
鴨腳木主要用途
1、園林用途:鵝掌柴四季常春,植株豐滿優美,易於管理。盆栽布置客室、書房和臥室,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大型盆栽植物,適用於賓館大廳、圖書館的閱覽室和博物館展廳擺放,呈現自然和諧的綠色環境。
2、可作藥用:性味:苦澀,涼。《生草藥性備要》:根皮:治酒病,洗爛腳,敷跌打,十蒸九曬,浸酒祛風。 《嶺南采藥錄》:治斑痧毒,以之煎水服。《陸川本草》:駁骨止血,消腫止痛。治風濕骨痛,跌打骨折,傷積腫痛,刀傷出血。
鴨腳木的相關品種
黃綠鵝掌柴,葉片黃綠色。
亨利鵝掌柴,葉片大而雜有黃斑點。
鵝掌藤,常綠灌木。小葉7~9枚,長圓形,全緣。產海南、臺灣、廣西。
放射葉鵝掌柴,常綠喬木。掌狀復葉,小葉5~8枚,有光澤,明顯脈紋。產澳大利亞。
短序鵝掌柴,灌木。小葉5~11枚,先端尾尖,有時呈鐮刀狀。產雲南、貴州、四川及湖北。
臺灣鵝掌柴,常綠小喬木。掌狀葉,小葉4~7枚,先端尾尖,全緣,有葉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