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在春分吃什麽傳統食物?
1,春菜
在春分那天,全國各地都有吃春菜的習俗。春菜不是蔬菜的壹種,而是春菜的總稱,如薺菜、香椿等。每到春分,大家都會去地裏摘野菜,回家用魚做春湯,寓意平安健康。
2.四處滾動
老北京有個習俗。春分吃滾雪球可以辟邪祈福。以黃豆為主要原料,輔以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綠肉絲、瓜子,不僅口味豐富,而且配料多樣。需要註意的是,滾雪球有粘性,老人和小孩吃的時候要註意,不能吃的太快,以免堵塞食道,造成危險。
3.太陽蛋糕
太陽餅,循序漸進。春分吃太陽餅也是老北京的春分習俗。春分這壹天,要拜太陽神,“請”吃太陽餅。太陽餅不僅是春分的貢品,也是時令食品,寓意“太陽高”。春分節氣期間適量吃太陽餅,有利於調節身體機能平衡,適應節氣變化。
4.春餅
許多地方的人們都有吃春餅的習俗。吃春餅少不了春餅特有的配菜——還有蔬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菜、豆芽、幹香菇等)切絲。),或拌或炒。如果拌的話,把豆芽用水焯壹下,把幹粉絲煮熟,勾上澱粉、醋、醬油做成汁,把菜絲和汁拌在壹起。炒,就是把肉絲、雞蛋皮絲、綠豆芽、豆腐幹、泡水粉條、菠菜或韭菜放入鍋中炒至熟。
春分節氣養生攻略
壹、生活和養生
日常生活中要有規律的生活,勞逸結合,讓生活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四季的變化而調整,利用充滿活力的好時機多做戶外活動,多曬曬太陽,放松壹下。
1,適時加減衣服。雖然天氣轉暖,但仍會時不時有寒流,天氣變化較大。註意衣服被子的加減。不要著涼或太熱。不要太急於脫下厚衣服。可以穿厚底薄頂的衣服,特別能讓腳保暖。彈簧蓋將繼續。
2.早起。春分過後,白天變長,順應自然規律,適當早起,不要在床上偷懶。壹般6點左右起床就可以了,這是壹天中春分的時間,有利於陽氣的生長。
3.客廳既舒適又衛生。可以把客廳布置得舒適有序,保持室內外衛生清潔,註意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經常開窗讓室內空氣流通。
第二,飲食與健康
這個時候飲食的主要原則是尋求平衡。因為肝旺,所以要健脾潤肺。
1,應該多吃溫熱涼的食物。總的原則是趨熱避寒,力求中和。如果吃的是寒性食物,就要加溫性的,比如蔥姜海鮮。如果服用益陽之品,要搭配滋陰,達到陰陽平衡,如韭菜炒雞蛋,忌食冷熱食物。
2.省酸省甜。中醫說,肝氣旺盛,脾胃虛弱。多吃酸味食物會損傷脾胃,所以要少吃酸味食物,增加甜味食物(如大棗、蜂蜜)的攝入,滋養脾胃。少吃太甜、太辣、太油膩的食物,多吃清淡、新鮮、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
3.多吃時令食品。我們應該多吃大自然在春天給我們的食物,這些食物的味道和春天壹樣——清淡而香甜。如菠菜、竹筍、香椿、豆芽、蒜苗、豆芽、韭菜等。如果有機會,可以在地裏挖野菜,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吃到時令菜肴,壹舉兩得。人體需要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來維持各種元素的平衡。新生的時令蔬菜水果可以為人體提供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了促進肝膽之氣的生長,還應該吃壹些升發、味辛的食物,如蔥、姜、蒜等,有助於冬季儲存的精氣散發出去。
另外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壹些花茶喝。適合春季飲用的花茶很多,大多具有補氣、疏肝、開胃的作用。芬芳馥郁的香氣和天然的營養物質還能促進血氣和陽氣的調節。如茉莉、菊花、洋槐等。
第三,鍛煉身體
春分時節的嚴寒已基本過去,但冷暖變化不定,風多。各種疾病和病原體容易滋生,容易感冒、流鼻涕、高血壓、月經失調、過敏性疾病等。,甚至壹些老病也會出來。所以要增加運動,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1,平時多走走,也可以慢跑,打打太極。動作輕柔舒緩為宜。
2.多做戶外運動。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去郊遊,綠松石就是肝。多看綠色,多運動,可以疏肝養肝。春分前後,晴空升起,微風浮動,是放風箏的最佳季節,可以清火、養肝氣、明目。因為需要眼睛盯著風箏,不停的跑,所以對於在城市裏坐辦公室的人來說,這是壹個很好的放松和保養眼睛的機會。但無論哪種運動,都不能太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度。
3、傳統養生操。推薦壹套指導。連《雅上齋尊生八記》中的二十四氣導坐像。這套指導根據季節實行全面的呼吸指導,深符合“天人合壹”的原則具體做法:天天醜,印石,伸背,左右拉,各六七度,敲牙六六,吞三三。經常做,除了保健作用外,還能治療體虛、牙痛、頸腫、寒性栗、熱腫、耳聾、耳鳴、耳後、肘臂背痛、氣滿、皮殼硬而不痛、痰癢等。
春分保健食譜
1:韭菜補腎壯陽。
春天氣候乍寒乍暖,需要保養陽氣,韭菜是最適合人體陽氣的。韭菜含有精油、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有健胃、提神、強腎的作用。春天的韭菜是韭菜中的極品,味道特別鮮美。它的根潔白如玉,葉子綠如翡翠,香氣馥郁。春菜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配肉、蛋、蝦、墨魚等,也可以做蒸餃的餡。炒綠豆芽或者豆腐幹的時候加點春天的韭菜,特別香,特別好吃。
2.菠菜排毒抗春燥
菠菜是壹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春天吃更好,而不是趙本山和宋丹丹說的“秋菠菜”。“春菠蘿”的根紅綠相間,鮮嫩異常,最為鮮美。春季上市的菠菜,相當有利於排毒,防止春燥。中醫也認為菠菜味甘性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為菠菜含有較多的草酸,阻礙了鈣和鐵的吸收,所以要用開水焯壹下再炒。
3.春蕾抗菌又好看。
春天吃春蕾。孔子說“時不時,不吃”,意思是除非在這個季節,否則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吃老谷”就是吃時令食物。春天,所有植物都生出鮮艷的綠色嫩芽,可食用的春芽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芽、生菜等。
4.早期采用者如雨後春筍。
素有“第壹素食”之稱的竹筍,作為壹種美味佳肴,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學者和美食家對此驚嘆不已,有“嘗鮮如雨後春筍”之說。春竹筍粗,味美爽口,營養豐富,可素食。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風味,炒、燉、煮、煨都是美食。上海的“枸杞筍幹”、南京的“白羽雞筍幹”、浙江的“南肉筍幹”等地方名菜都占有壹席之地。不過在北方很難吃到新鮮的竹筍,泡在Vermarinli裏就算了。
5:蔥姜蒜殺菌助春陽。
它不僅是壹種很好的調味品,而且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以刺激食欲,幫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天是壹年中蔥蒜最豐富、最嫩、最香、最美味的時候。此時食用可以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喜歡吃的蔥油蛋或蔥油蘸醬,是最有營養、符合節氣的吃法。
6.香椿清熱解毒健胃
春分時節的香椿香味濃郁,鮮脆可口,口感和營養最好。而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的功效。由於香椿獨特的芳香味道,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開胃的作用。通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因此香椿還具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由於香椿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比普通蔬菜高,所以在煮香椿前最好先放入熱水中,這樣吃起來最健康。
7.蜂蜜補中益氣。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能補中焦、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忽冷忽熱,人容易感冒。因為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並具有清肺解毒的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所以,在春天,如果能每天喝1-2勺蜂蜜,用壹杯溫開水沖服或者加牛奶,對身體會有滋補作用。
8:櫻桃益氣健脾開胃
被譽為“春果第壹枝”,全國各地均有栽培。櫻桃果實肥厚,鮮美多汁,色澤鮮艷,營養豐富,鐵含量尤為突出,是柑橘、梨、蘋果的20多倍,居水果之首。櫻桃性溫,味甘,微酸,有補中焦、益面部、健脾開胃的功效。春天吃櫻桃能使人發汗,益氣,祛風透疹。需要註意的是,櫻桃屬於火,不宜多吃,陰虛火旺者忌吃或少吃。如果不能吃櫻桃,草莓也是不錯的選擇。
9:紅棗等健脾甜食
中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春天宜存酸增甜,以養脾氣。”意思是春天少吃酸多吃甜。中醫認為,春季肝氣旺盛時,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氣過盛,損傷脾胃,所以要少吃酸味食物。而春天人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多,體能消耗更大,所需熱量增加。但此時脾胃虛弱,胃腸道消化能力差,不適合吃油膩的肉類。所以熱量可以適當由甜食來供給。紅棗就是這樣壹種春季補脾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