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樹木好、草坡開闊的丘陵,以散養為主,補飼為輔,發展土雞養殖。土雞是綠色食品,抗病能力強,野生性足,藥物殘留少。由於土雞的覓食能力很強,我們可以在野外找到草、樹葉、水果、蔬菜、種子、昆蟲、沙礫等補充營養。我們可以通過餵少量的飼料或者谷物來養雞,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成年雞價格昂貴,利潤豐厚,目前市場前景非常看好。雞蛋營養豐富,雞肉味道鮮美。消費者可以用它們制作紅燒雞塊、白切雞、風雞、熏雞等。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土雞飼養技術,但是養殖規模有限,主要是占地面積大,防疫難度大,市場消費有限。
1.環境選擇:選擇遠離村莊居民區、屠宰場、學校、化工廠、其他農場、工礦區、主幹道的安靜山區。最好種植灌木、茶樹、松樹、竹子、果樹等。,坡度3-40度(長坡與水平面的仰角),丘陵山區較好。附近有幹凈的水井或泉水。選擇背風向陽的平地。砂質壤土適宜,排水通暢,滲水快,地形幹燥。用空心磚、水泥瓦、木頭或竹子做建築材料,建壹個東西向、朝南的雞舍。房屋高度約2米,屋頂高度3米,長度50米,跨度5-10米,約500平米。可養3000-4000只雞,南面開門,留落地窗和2米寬的走廊。每群有2000-4000根羽毛。即使有資金,也可以在壹公裏左右的地方重新布置第二支,每畝山區養100-500只鳥為宜。小雞可以養在山下的簡易房裏,放到森林裏,前三天都是圈養的,沒有圍欄,自然會知道怎麽回家。雞舍是用來讓雞休息,下蛋,遮風擋雨的。每個領域都必須采用“全進全出制”來防止疾病的發生。
也可在成品的專業籠養,飼養密度高,空間小,每平方米可養20-25只公雞。母雞飼料和雞蛋雞養在同壹個籠子裏,這裏就不贅述了。
二、品種選擇:土雞又稱草雞、柴雞、土雞等。土雞有很多種,是我們的祖先長期選擇出來的,現在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體型、毛色和產蛋性能。這裏有品種:安徽宣州黃雞,常州金九黃雞,浙江仙居雞,北京油雞,雲南油茶雞,馬青原雞,固始雞,峨眉黑雞,蕭山雞,壽光雞,桃源雞,河江雞等等。有的是蛋型,有的是肉型,大部分重量在2到4公斤之間。500天產卵量約為120-180。男女比例應該是1: 8-10。最好選擇自己的土雞,因為消耗資源肯定是當地的習慣,土雞也更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
第三,飼養管理。苗雞:選殼正確時,正常孵化期壹般為20天半至265,438+0天。小雞叫聲洪亮,引人註目,奮力掙紮,光澤潤澤,無畸形。丁肚臍雞、脫水雞、棉雞不能選,脫水雞不能養,死亡率高。受寒冷影響的雞很難飼養,變得僵硬,容易生病。註意,馬立克氏疫苗必須在孵化後24小時內接種。這壹點非常重要。我見過沒有馬立克氏疫苗的成年雞全軍覆沒。從炮彈24小時內到達現場。新來的小雞應該在加熱的房間裏休息三個小時,在吃東西之前喝水。飲用水溫度20℃,最好是冷水,用水壺餵水。然後可以把飼料撒在紙板上教它們吃。飼料可以與小顆粒混合。土雞4周齡前的管理與肉雞或蛋雞相同。選個好點的房子孵蛋。育雛室可立體或平面飼養,每平方米25-40只雞。前三天溫度32-36℃,以後每周下降2-3℃,最後降到18℃左右,達到自然溫度時撤溫。保溫可以是地龍式、電育雛傘、煤爐、蒸汽鍋爐等。,而且雛雞最好分布均勻,不要聚在壹起,遠離熱源;濕度在60-70%時,濕度低於50%時容易啄羽毛和肛門。可以在墻上噴熱水,增加濕度。濕度過高容易引起雞的呼吸道疾病或腸炎。第壹周光照持續24小時,晚上開燈,每平方米2-4W,之後每天遞減1小時,最後與自然光照壹致。疾病預防:前三天開始喝含抗生素的水,補充多種維生素。第七天要打新城疫和傳播性疫苗。禽流感H5和H9疫苗應在10天接種,法氏囊病疫苗應在14天接種,法氏囊病疫苗應在21天接種,新支聯合疫苗應在28天接種,新城疫苗和減蛋綜合征疫苗應在產蛋前接種,註意所有疫苗接種前後三天飲水中不得添加消毒藥物,苗後溫度升高65438。建議夜間溫度比白天高壹度。大規模養殖對母雞孵化育雛不太靠譜,氣溫會或早或晚的下降,取決於季節性。每天觀察雞的糞便和飲水量。如有異常群聚、吠叫、大便異常、精神疲憊、食量驟減等。,請及時咨詢獸醫。當體重達到半斤到壹斤的時候,可以放在山上的雞舍裏,在目的地養三天,或者建立壹個晚放早放的習慣,逐漸養起來。為了讓小雞盡快養成在山裏覓食的習慣,每天早上都要進行引導訓練,通過吹口哨或敲擊同壹個聲音來建立條件反射,並在固定的地方丟顆粒飼料,或用桶餵,幹凈又省料。飼養員要及時控制雞群的活動範圍,直到晚上,然後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家庭訓練。在山區或平原養雞,隨時看天氣預報很重要。那天會下大雨或者大風,如果不及時把雞抱回來,在野外會淋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