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盛懷宣搞倒胡雪巖的時候,為什麽左宗堂不幫助胡雪巖呢?

盛懷宣搞倒胡雪巖的時候,為什麽左宗堂不幫助胡雪巖呢?

19世紀70年代,沙俄和日本同時從新疆和琉球兩個方面對中國進行蠶食,滿清政府為此爆發了以左宗棠為代表的“塞防”派和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的激烈爭論。這場爭論的結果是塞防派獲勝,左宗棠掛帥西征,收復新疆。

而左宗棠西征的巨額軍費,主要依靠胡雪巖在上海為其籌借外資貸款。所有的西征借款,均由各省分攤,而兩江又是財賦重地,所攤極多,這就嚴重削弱了李鴻章及其主導的海軍和直隸的建設。

而當左宗棠出任兩江總督後,為其統籌財政的胡雪巖進壹步坐大,對李鴻章的企業形成巨大制約。對李鴻章來說,雖然坐鎮天津,但是上海乃整個江南地區,是其公私事業的重要基礎和後方。如果失去上海,李鴻章在大清官場的影響力將急劇下降。正是在這種“路線鬥爭”的背景下,胡雪巖被李鴻章選中,作為攻擊左宗棠,“收復”上海的關鍵。

現在我們都知道,胡雪巖大量囤積生絲,卻不料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中法戰爭帶來的影響,導致絲織品的全球市場急劇萎縮,被迫出售手中的生絲後虧損嚴重。

實際上胡雪巖損失的本金高達800萬兩,還不包括利息等財務成本。但以當時胡雪巖的身家,依靠阜康錢莊,通過有效的資金周轉安排,也不是完全挺不過去。但李鴻章和盛宣懷怎麽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呢,他們瞄準了胡雪巖的軟肋——阜康錢莊的信用。

有壹筆80萬兩的外資還款即將到期,而各省的借款也已經到賬。而上海道的邵友濂正好是李鴻章派系的人馬,左宗棠雖為兩江總督,但“縣官不如現管”,奉李鴻章之命,邵友濂要用各種方法拖延這筆款項。

胡雪巖無奈,只能用阜康錢莊先墊付80萬兩。當這80萬兩現銀離開胡雪巖的賬號,盛宣懷便放出風聲,胡雪巖因生絲投機失敗,巨虧之下已難以為繼。

擠兌風暴壹旦開始便愈演愈烈,泛濫的市場恐慌局面已經無法控制,更多的在阜康錢莊存了巨款的官員們急紅了眼,壹致要求朝廷幹預、查封胡雪巖的所有財產。多重打擊下,阜康錢莊支撐不住,各地分號率先關閉,胡雪巖終於垮了。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麽左宗棠不幫胡雪巖?其實左宗棠不是不想幫,實在是無能為力。

第壹、看似是盛宣懷搞胡雪巖,但其實背後的本質是李鴻章和左宗棠的博弈。李鴻章和左宗棠互相看不順眼,互相打壓。左宗棠性情耿直,過於棱角分明,最終政治失利。李鴻章為人圓滑,左右逢源,因此最終在政治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第二、左宗棠最後被查出來是有侵吞大量公款,也就是朝廷的錢,觸怒了慈禧太後。僅就這壹點,左宗棠也是想幫也幫不上忙。

第三、當時的商人地位很低,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末位,其實就是被丟車保帥的角色。在權傾朝野的李鴻章面前,有再多的錢也是玩不過的。再加上左宗棠當時已是垂死之年,更是無力庇護胡雪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