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綠豆湯
主要配方是綠豆30克,南瓜50克,鹽少許,清水200毫升。
制作過程包括:將幹綠豆洗凈,趁水尚濕時加入少許鹽,拌勻,腌制3分鐘,清水漂洗幹凈;南瓜去皮,去瓤,用清水洗凈,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塊待用;鍋中放清水,大火燒開,先將綠豆煮2分鐘,再倒入少許涼水,再煮,然後將南瓜塊放入鍋中,蓋上蓋子,用文火煮30分鐘左右,直到綠豆開花。
營養成分分析熱能105大卡,蛋白質7.25克,脂肪0.15克,碳水化合物18.65克,膳食纖維1.35克,鈣29.5毫克,磷112.5毫克,鐵2.09毫克。據洪主任介紹,該湯味甘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和維生素,具有清熱解毒、止渴、利尿消腫、明目的功效。除了怕冷、肚子疼的人可以喝。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選擇這種湯,但它應該是總能量攝入的壹部分。
◆南瓜梅子飲料
主要配方是李子20克,南瓜50克,水果25克,清水200毫升。
制作工藝:南瓜去皮,去瓤,清水洗凈,切成約1 cm見方的塊,用水焯壹下,放涼備用;燒開壹鍋水,用開水打汁,將梅子用開水燙壹下,棄去燙梅子的水,將梅子倒入汁中浸泡;果汁冷卻後,將冷南瓜塊放入果汁中即可飲用。
營養成分分析熱能65438+C46.6大卡,蛋白質0.35 g,脂肪0.20 g,碳水化合物25.80 g,膳食纖維0.35 g,鈣47.7 mg,磷11.7 mg,鐵2.5 mg,胡蘿蔔素1.3 mg,維生素B65438。洪主任說,南瓜梅飲料香甜可口,含有豐富的鈣、鐵、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具有消炎解暑、生津止渴、止瀉止痢等保健功能。但糖尿病患者和畏寒者不宜選用。
解瓜鯽魚湯聞起來香甜可口,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濕,清利濕濁的功效,對現在的湯來說,剛剛好。救必應性寒、味甘、淡,入脾胃經能清暑祛濕;鯽魚(Carassius auratus)是河魚中最鮮最甜的肉之壹,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健胃、滋陰補腎、健腦、去惡核解毒、活血消腫、清熱解毒、通脈催乳的作用。
二者合用,具有溫中、健胃、燥濕、利水的作用。
材料:西葫蘆500克,鯽魚1~2條(約500~600克),生姜2~3片。
烹飪方法:刮去外皮,洗凈切塊;鯽魚去鱗,剖開,去內臟,洗凈,放入油鍋,文火煎至微黃。然後放入裝有生姜的陶罐中,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約1.5小時,加入適量鹽和少許原油。這個量可以2~3個人用,西葫蘆和鯽魚可以挑起來拌醬油和生油當飯吃。
●茵陳白花蛇舌草燉鯽魚
功效:清肝燥濕。
材料:茵陳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鯽魚1條(約400-500克),瘦豬肉100克,蜜棗2個,生姜3片。
茵陳性平,微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退黃、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白花蛇舌草性涼,味甘淡,具有清熱化瘀、消癰解毒的作用。鯽魚能調和胃腸道,通陰利濕,溫中下氣。與開胃健脾的蜜棗配伍,使其不寒不涼,還能祛濕健脾。
蒸煮:蜜棗浸泡、清洗、去核;鯽魚宰殺,炒至微黃。將姜放入瓦鍋內,加水2500毫升(10碗),大火煮2小時,加鹽、油。適合3-4個人。
●鮮菝葜中國罐豬月展
功效:祛濕健脾。材料:鮮土茯苓250克,豬肉500克,生姜3片。
眾所周知幹土茯苓用來煮甲魚,鮮土茯苓的香味更鮮美醇厚。鮮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健脾和中的作用。比如《本草綱目》說它能“健脾胃,強筋骨,祛風除濕,利關節,止瀉”。
烹飪:將新鮮土茯苓洗凈。切片;豬月展洗凈切塊。鍋內放入姜,加水2500毫升(10碗),大火煮2小時,加鹽。適合3-4個人。
●木棉燉水蛇
功效:祛濕解毒,疏通經絡。
材料:木棉18g,圓肉15g,水蛇400g,瘦豬肉150g,生姜3片。
木棉為祛濕藥,性涼、味甘、淡,能清熱利濕、解毒止血。水蛇能補益氣血,強健筋骨,疏通經絡,祛風化痰,養顏潤膚。與益氣生津、潤肺健脾的蜜棗、滋陰補髓的瘦豬肉配伍,更加醇厚可口。
烹飪:木棉、圓肉浸泡,洗凈;水蛇和瘦豬肉洗凈,切成段和塊,放入沸水中煮壹會兒,然後洗凈。鍋內放姜,加水2500毫升(10碗),大火煮2小時,加鹽飲用。適合3-4個人。
●貝母貝母海蜇豬肉瘦肉湯
功效:化痰祛濕,止鼻鼾,祛痰生津。材料:川貝12g,海蜇皮80g,瘦豬肉200g,生姜3片。
春天潮濕困倦時,打鼾較重的人此時鼾聲較重;平時打呼嚕少的人,這個時候也有。打呼嚕多是痰多或肥胖引起的。川貝母是著名的祛痰止咳藥物,具有清燥化痰、散結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當它與海蜇皮壹起燉豬肉瘦肉時,有化痰、順肺氣、止鼻鼾的作用。
烹飪:將川貝母、海蜇皮分別洗凈,略泡後晾幹;將瘦豬肉洗凈。鍋內放入姜,加入1750 ml水(7碗),大火煮1.5小時,加鹽。適合2-3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