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譜:
原料:嫩母雞1只(重約1000g),青紅椒各50g。
調料:幹紅辣椒10g,花椒、味精1g,黃醋50g,紹酒、蔥、姜、濕澱粉25g,高湯、熟豬油10g,精鹽3g,香油2.5g。
方法:1。將雞宰殺,去內臟,洗凈,放入湯鍋10分鐘,取出冷卻至七成熟,剁去頭、頸、爪,去骨,沿肉線切成長5.5厘米、寬1.3厘米的條狀;生姜切絲;將幹紅辣椒切成細粉;花椒打碎;將洋蔥切成段;青紅椒切成長條。2.燒熱壹口炒鍋,放入豬油燒熱,放入雞絲、姜絲、幹花椒粉翻炒,放入黃醋、紹酒、精鹽、花椒粉翻炒幾下,然後放入高湯,燉5分鐘,待湯幹後,放入蔥、青紅椒條、味精。
特點:白、紅、綠、黃和諧,色澤古樸清新,雞肉肥嫩,味道酸辣。
創新設計:菜邊放上炒蘑菇做成的假山,流水的形狀用瓊脂做成,假山邊放上綠樹的形狀,體現了多山多水的湖南特色。做出來的菜拼的是雞的形狀,東安子雞這個字是用番茄醬擠出來的,以體現這道菜的地方風味。
這個版本的食譜:
原料:小雞1只,水發香菇200g,黃瓜1.50g,胡蘿蔔1.00g,凍粉5g,香菜少許,雞蛋50g。
調料:幹紅辣椒10g、白醋50g、紹興酒25g、蔥姜20g、精鹽3g、味精2g、香油3g、濕澱粉25g、香酥炸醬200g、糖100g、番茄醬50g、花椒油20g、嫩肉粉2g。
方法:1。將雞宰殺幹凈,去骨去爪,將肉切成條狀,將雞血洗幹凈,加入少許嫩肉粉、雞蛋清和精鹽、味精、紹興酒和濕澱粉,將黃瓜和胡蘿蔔換成柳葉。2.把香菇換成長條,用精鹽腌制後,掛起來炸,用勺子把炸好的香菇炒熟,這樣就把釉面香菇做成假山了。凍粉在開水鍋裏煮,加壹點綠色顏料。燒開後倒入假山壹側形成流水,用芹菜做兩棵小樹,用牙簽插入假山另壹側。3.鍋中倒入花生油,將雞肉撒入五成油。炒鍋留少許油,放入姜絲、幹花椒粉翻炒,放入黃醋、紹興酒、花椒粉翻炒幾下,放入雞塊,放入清湯中,小火煨,放入蔥、味精、濕澱粉,將香油倒出炒鍋。4.黃瓜、胡蘿蔔用開水略燙後,加入鹽、味精、花椒油拌勻。用番茄醬在菜邊擠上“東安子雞”的字樣。5.將雞肉、黃瓜和胡蘿蔔以雞肉的形狀放在盤子的空白處。
特點:造型簡潔大方,色澤鮮艷,味道鮮美,誘人食欲。